靖难三年·仲秋·京洛纵道·华阴段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八百里秦川沃野,褪去了夏日的葱郁,披上了丰收的金黄。沉甸甸的粟穗压弯了秸秆,在秋风中翻滚着金色的波浪。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香和泥土的芬芳。
在这片金色的画卷中,一条宽阔、坚实、如同玄色巨龙脊背般的驰道,自长安城东出,笔直地延伸向东方地平线。这便是贯通关中与关东的命脉——京洛纵道最先竣工的华阴段。
道宽五十步,路基高耸,夯土在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道旁新植的松柏已初具规模,在风中挺立。
一支威严的仪仗自长安方向缓缓行来。玄色龙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绣衣骑士肃穆开道,羽林卫甲胄鲜明,拱卫着中央那辆由八匹神骏雪白骏马拉动的巨大驷马安车。
车驾所至,沿途正在田间抢收的农夫纷纷停下手,拄着农具,敬畏而好奇地望向这支皇家队伍。
车驾在华阴以东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缓缓停下。靖难帝刘据,身着玄色常服,外罩一件象征丰收的赭黄色披风,在丞相田千秋、工部尚书郑当时等重臣陪同下,步下安车,登临高坡。
目之所及·丰收的画卷与帝国的脉动
眼前景象,让刘据胸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豪情:
脚下,是望不到边际的金色粟田,沉甸甸的穗头在秋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而那条玄色的京洛纵道,如同一条有力的臂膀,稳稳地托起这片丰收的海洋,笔直地伸向远方。
驰道上,车流不息,却与往日不同!此刻奔驰其上的,不再是军辎或商货,而是满载着新收粟米的粮车!一辆辆由健壮耕牛或骡马牵引的大车,车厢里堆满了金灿灿的谷粒,如同流动的金色河流!车轮碾过坚硬平坦的路面,发出低沉而欢快的隆隆声,仿佛大地也在为丰收歌唱。农夫们跟在车旁,脸上洋溢着汗水与笑容,脚步轻快。
不远处,一座新建的驿站旁,自发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集市。茶摊冒着热气,食肆飘着饭香,货栈前堆放着新收的瓜果蔬菜。赶车的农夫在此歇脚,喝碗热茶,交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这条“天路”的赞叹。驿卒们忙碌地为几辆传递秋粮入库文书的轻便传车更换马匹。
刘据清晰地看到,一辆辆满载的粮车平稳快速地驶过,几乎没有颠簸撒漏。这与记忆中往年秋收时,粮车在泥泞崎岖旧道上艰难前行、损耗巨大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据信步走下高坡,来到驰道旁,靠近一队正在歇息的运粮车队。他随手从一辆粮车上抓起一把饱满金黄的粟米,颗粒沉甸甸,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老丈,今年收成可好?”刘据温和地询问一位坐在车辕上歇息、满脸皱纹却笑容舒展的老农。
老农虽不识龙颜,但见眼前贵人器宇轩昂,随从威仪不凡,慌忙要下车跪拜。刘据抬手虚扶:“老丈不必多礼,坐着说话便是。”
老农局促地搓着手,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得很呐贵人!托陛下洪福,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官家推广的新农具和耕牛,这粟米长得比往年都壮实!一亩地能多收好几斗呢!”
“这路走得可顺畅?粮食损耗如何?”刘据掂量着手中的粟米问道。
“顺畅!太顺畅了!”老农激动地拍着大腿,“贵人您看这路,平得跟镜子似的,硬得跟石头一样!往年走那老路去县城粮仓,坑坑洼洼,颠得骨头散架不说,一车粮能颠掉一层皮!遇上雨天,更是寸步难行,粮食泡水发霉,心疼死个人!现在好了!”
老农指着平坦的驰道和新修的路边排水沟,“走这新路,又快又稳!从地里到华阴官仓,大半日功夫!您看这粮食,”他捧起一把车上的粟米,“干干净净,一粒都舍不得糟蹋!这都是陛下修的‘天路’带来的福气啊!”老农说着,眼中竟泛起了感激的泪花。
刘据心中动容,将粟米小心放回粮袋,温言道:“丰收是老天爷和你们辛勤劳作的福报。这路,是朝廷与万民同心协力修的,为的就是让大家的汗水不白流,让粮食颗粒归仓,让天下仓廪丰实!愿年年如今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谢贵人吉言!谢陛下隆恩!”老农和周围的农夫们纷纷躬身,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感激。
刘据一行又来到驿站视察。驿丞率众跪迎。
“此驿秋收时节,可还忙得过来?”刘据问道。
驿丞恭敬回答:“启禀陛下!托驰道之福,秋粮转运繁忙更胜往日!但此道平坦宽阔,车马通行顺畅,驿站周转极快!每日接待粮队数十支,换马百余匹,井然有序!各县秋粮入库的文书,经此驿传递,较往年快了数倍!官仓得以迅速掌握收成,调配储运,实乃前所未有之高效!”
驿丞指着马厩中膘肥体壮正休息的驿马和粮仓旁堆积的草料豆粕:“陛下请看,皆因道路省力,马匹损耗大减,草料充足,驿卒精神饱满,方能应对如此繁忙!”
刘据满意颔首。驿站不仅是传递信息的神经,此刻更是丰收果实高效归仓的枢纽!驰道带来的效率提升,在秋收时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离开驿站,刘据再次登高远眺。东望,驰道如龙,直指洛阳、关东大粮仓;西顾,长安城郭巍峨,龙旗招展。脚下,是金色的海洋,是满载喜悦的车流,是帝国血脉初通后强劲有力的搏动!
“田相,”刘据声音沉凝有力,带着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许,“京洛纵道,已成帝国之血脉!今岁丰收,此血脉已显充盈之象!然,三横三纵,需如人之筋骨,缺一不可!”
“陛下圣明!”田千秋应道,眼中同样充满振奋,“据报,河朔纵道云中段已通,漠南新垦之地今岁亦有收成,正沿此道运往边镇!巴蜀纵道栈道加固进展顺利,待其贯通,天府粮仓之丰饶,亦可源源不断输往关中!待江淮、荆襄横道成,则江南鱼米、中原粟麦,皆可沿此铁脊,汇于中枢!届时,帝国血脉,四通八达,丰盈无缺!纵有灾荒,亦可调有余以补不足,此乃万世不易之基!”
“善!”刘据目光灼灼,望向脚下滚滚车流,“此非仅为路,乃社稷之命脉,万民之福祉!传旨!今岁秋粮转运损耗锐减所省之资,部分用于奖赏筑路有功之役夫匠师!部分充实常平仓,以备不时之需!务必使民享其利,国受其惠——!!”
“陛下仁德!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震金秋田野。
夕阳西下,将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也为驰道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刘据的御驾启程返回长安。车轮再次碾过坚实路面,平稳迅疾。
车内,刘据闭目养神。耳畔是车轮滚滚的轰鸣,是帝国丰收的脉动。他仿佛看到:
金黄的粟米正沿着这条钢铁脉络,从四面八方汇入长安、洛阳的巨型官仓,堆积如山;
戍边的将士,因粮秣充足、运输迅捷而士气高昂,盔甲鲜明地守卫着丰收的边疆;
因驰道贯通而新垦的荒地,在明年此时,也将翻滚起同样的金色波浪;
帝国的根基,因这纵横交错的钢铁脉络和其上流淌的丰收果实,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与丰盈!
御驾驶入长安城门时,暮色四合,万家灯火渐次亮起。刘据掀开车帘,回望东方。那条在暮色中延伸的驰道,仿佛一条永不熄灭的光带,连接着帝国的粮仓与心脏,连接着丰收的喜悦与强盛的希望。
他知道,这车轮下的道路,不仅载满了今秋的粮食,更载满了万民的希望与帝国未来的无限可能!三横三纵,这钢铁的脊梁,正将大汉帝国托向一个仓廪实、衣食足、国力蒸蒸日上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