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日子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可宋家庄的晒谷场上,却没有往年的热闹景象。庄民们低着头,把收割下来的庄稼往场上搬,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掩饰不住的焦虑,今年的收成,比预期少了整整六成。
赵老蔫蹲在晒谷场的角落,手里拿着一把刚收割的小麦,轻轻搓了搓,麦粒从指缝间滑落,又小又瘪,还带着不少杂质。他叹了口气,把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只有淡淡的苦味,没有一点麦香。“往年一亩地能收两石小麦,今年顶多收八斗,还都是这样的瘪粒。”他对着身边的宋阳道,声音里满是无奈,“红薯和土豆更惨,挖出来的红薯才巴掌大,土豆有的还没长熟就烂在地里了。”
宋阳拿起一个红薯,表皮皱巴巴的,重量还不到往年的一半。他剥开红薯皮,里面的肉质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水分。“都是旱情闹的,就算咱们有井水,也不够浇这么多田地。”宋阳把红薯递给身边的孩子,孩子咬了一口,皱着眉头吐了出来:“不好吃,没甜味。”
账房先生拿着粮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脸上满是焦急:“小哥,今年的粮食统计出来了,小麦收了三百二十石,红薯两百一十石,土豆一百八十石,加起来还不到去年的一半!庄里现在有四百三十口人,外营还有一千两百个难民,按每天每人两斤粮食算,这些粮最多只能撑两个月,要是再加上联防队的口粮,撑不到一个半月!”
“什么?这么少?”赵老蔫猛地站起来,手里的小麦撒了一地,“那明年开春的种子怎么办?还有清军要是来了,咱们守城也需要粮食,这可怎么够啊!”
宋阳的心里也沉甸甸的。他之前靠着空间灵泉水,在育种田里培育了些优质的种子,本以为能弥补一些减产,可灵泉水只能保证种子的质量,却没法改变大面积干旱导致的减产。而且灵泉水的量有限,只能偷偷混入公共水井,改善庄民的饮水,根本没法大规模灌溉田地,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减产。
“必须立刻实行粮食定量分配。”宋阳沉声道,“庄内庄民,每人每天两斤粮食,老人和孩子减半;外营难民,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优先保证老弱妇孺;联防队的口粮,从之前的每人每天三斤,减到两斤半,节省下来的粮食,留作守城备用。另外,组织庄民去山上挖野菜、采野果,补充粮食缺口,但是要注意,不认识的野菜不许采,防止中毒。”
赵老蔫和账房先生立刻应声而去,开始组织粮食分配。宋阳则走到工坊,找到正在打造火器的李铁锤。工坊里的炉火虽然还在烧着,可工匠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显然也知道了粮食减产的消息。“铁锤,工坊的粮食消耗也要减。”宋阳对着李铁锤道,“之前每个工匠每天一斤半粮食,现在减到一斤,优先保证打造连发火铳和震天雷的工匠,其他次要的活,先停下来,节省人力和粮食。”
李铁锤点点头,放下手里的铁锤:“小哥放心,我知道现在粮食紧张,我们会尽量节省,争取在粮食耗尽前,多造些火器,守住庄子。”他顿了顿,又道,“对了,之前用空间里的工具打磨的枪管,比普通枪管射程远,我想多造些这样的枪管,可空间使用次数有限,要是能多进去几次就好了。”
宋阳心里一动,空间里的加工坊确实能提高火器的打造效率,而且空间里的药田还种着些能吃的野菜和粗粮,或许能偷偷拿出来,补充一点粮食。“我尽量安排,每隔两天带你进去一次,加快火器打造速度。”宋阳道,“另外,空间里的一些野菜,我会偷偷拿出来,交给李氏,混在粥里给大家喝,补充营养。”
李铁锤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有这些野菜,大家也能多撑些日子。”
傍晚时分,粮食定量分配的消息传遍了庄内和外营。庄民们虽然有些抱怨,可也知道现在的处境,都乖乖地按定量领取粮食,没人敢多要;外营的难民们更是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把分到的一斤粮食分成两顿吃,有的甚至省下来给孩子。
宋阳站在晒谷场,看着庄民们有序地领取粮食,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可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办法,粮食危机的阴影还笼罩着宋家庄。如果旱情继续下去,或者清军提前来攻,宋家庄很可能会因为缺粮而不战自溃。他必须想办法,找到更多的粮食来源,或者尽快结束旱情,否则,宋家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夜色渐深,宋阳悄悄进入空间,采摘了些空间里种植的野菜和粗粮,装在一个布袋里,带出空间,交给李氏。“把这些野菜和粗粮混在粥里,给庄民和难民们喝,别说是从哪里来的,就说是从山上采的。”宋阳对着李氏道。
李氏接过布袋,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小哥。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不让大家起疑心。”
宋阳回到书房,铺开地图,目光落在府城周边的几个庄子上。那些庄子里还有些存粮,或许可以派人去购买,或者和他们交换些粮食。可他也知道,现在粮食比黄金还珍贵,那些庄子未必愿意出售粮食,甚至可能会因为粮食和宋家庄发生冲突。
窗外的月光洒在地图上,映着宋家庄的位置,像一片孤立的小岛,被干旱和粮食危机的大海包围着。宋阳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带领庄民们挺过这场粮食危机,守住宋家庄,等待雨的到来,等待转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