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防御章程》签署后的第三天,宋家庄西的旧校场上,挤满了来自八个庄子的壮丁,这是同盟联合巡逻队的组建现场。阳光下,三百多号人分成六队,每队五十人,队里既有宋家庄护庄队的老兵,也有周家庄的猎户、赵家庄的樵夫、李家庄的工匠,肤色各异,衣着也不尽相同,却都握着武器,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联合巡逻队,核心是‘混编’和‘联防’。”王二柱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花名册,声音洪亮,“每队五十人,至少包含三个庄子的人,宋家庄出十人(含一名小队长),其他庄子按比例出,比如周家庄、赵家庄各出十五人,孙家庄、吴家庄各出五人。目的就是让大家熟悉彼此的打法,熟悉边界的地形,以后遇到清军或流民,能拧成一股绳!”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人嘀咕,周家庄的猎户周虎,习惯了单独打猎,对着身边宋家庄的护庄队员李石道:“咱们打法不一样,你用刀,我用弩,怎么配合?”
李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简单,你负责远射,我负责近战,遇到敌人,你先放弩,我冲上去砍,这不就配合上了?”
王二柱显然早想到了这点,接着道:“每个小队先集中训练三天,由宋家庄的小队长教基本的配合,刀手在前挡,弩手在后射,火铳手负责远程压制;三天后分赴六个巡逻点,沿同盟边界线巡逻,每天往返一次,晚上在巡逻点的临时哨棚过夜,互通情报。”
巡逻路线早已划定:一队守西边界(赵家庄至宋家庄),二队守东边界(宋家庄至李家庄),三队守南边界(孙家庄至吴家庄),另外三队作为“机动巡逻队”,在主边界之间穿梭,确保无死角。
赵猛的侄子赵小山,被选进了西边界巡逻队,他握着新买的钢刀,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家庄队员道:“俺叔说了,跟着你们好好学,以后也能当‘猎犬’小队的人!”
宋家庄的小队长咧嘴笑:“好好练,下次锋矢营招人,说不定就能选上你!”
三天训练里,校场上热闹非凡。有的队员在练“刀弩配合”,弩手射出弩箭的瞬间,刀手立刻前冲,挡住可能的反扑;有的在练“地形识别”,拿着宋阳手绘的简易地图,辨认山坡、河谷的位置,记住哪里能埋伏、哪里是必经之路;还有的在练“暗号传递”,用手势、口哨传递“发现敌人”“请求支援”的信号,避免喊出声暴露位置。
孙家庄的孙小五,是个结巴,说话不利索,却练得最认真。他负责传递信号,对着树干练了一下午“举弩示警”“挥刀撤退”的手势,汗流浃背却不肯停:“俺……俺不能拖……拖小队后腿!”
训练结束后,六支巡逻队正式出发。西边界巡逻队沿着赵家庄的山脚下走,赵小山边走边指着路边的岩石:“这里……这里能藏人,上次俺砍柴,就在这躲过大风!”宋家庄的小队长立刻记下,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好地方,以后巡逻到这,派两个人上去了望。”
东边界巡逻队则沿着干涸的河谷走,李家庄的队员李木熟悉这里的地形:“前面有个拐弯,视野差,得放慢速度,小心有人埋伏。”
夕阳西下时,各巡逻队陆续抵达临时哨棚。哨棚是用木头和茅草搭的,里面有火堆和干粮,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庄子的故事——宋家庄的队员讲挖隧道引水的事,周家庄的讲种小麦的技巧,赵家庄的讲山里打猎的经验。生疏的隔阂,在火光和聊天中渐渐消散。
王二柱骑着马,沿着边界线巡查,看到各队有序巡逻、互相配合,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联合巡逻队不仅是“防外敌”,更是“融内部”——只有让各庄的人天天在一起,才能真正熟悉彼此,才能在战时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