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辞旧迎新的祥和气氛中。
连日来的捷报和西山带来的种种新奇事物,似乎驱散了往年冬日的沉闷与压抑,连呼啸的北风都显得不那么刺骨了。
紫禁城内,一场小型的年终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弘治帝的气色比前些时日好了不少,脸上带着难得的温和笑意。几位阁老、六部尚书分列两旁,气氛比往日轻松许多。
陆仁作为工部郎中和西山实际的负责人,也有幸列席。
他简明扼要地汇报了西山兴业总局及格物院一年来的“成绩单”。
“…截至今日,西山蜂窝煤工坊日产已达四十万块,基本满足京城平民冬季取暖所需,市价稳中有降。水泥工坊量产顺利,除供应自身建设及边防加固外,已开始承接官道、漕渠修缮工程。玻璃工坊已能稳定生产窗玻璃、器皿及初级镜片,利润可观。”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军工方面,燧发铳生产工艺持续优化,月产已稳定在两百支以上,性能获前线将士认可。新式‘手雷’经大同实战检验,效果显着,目前日产可达一百五十枚,正全力扩大产能。另,各类军械标准件、火药生产工艺亦有革新,效率提升显着。”
接着,他又提到了农业和民生:“温室种植法已于京畿皇庄、官田及部分民田试点推广,虽规模不及西山,然冬日鲜菜供应量已较往年翻倍,价格有所回落。流民安置持续推进,以工代赈,西山及各附属产业共吸纳安置流民逾万人,无人冻饿致死。”
最后,他总结道:“以上各项,刨去所有成本及后续投入,西山兴业总局本年共计实现盈余…白银两百五十八万七千两。其中三成已按章程上缴内帑及户部,各家分红已经完成,其余留作研发及扩大再生产之用。”
一个个数字,一项项成果,清晰具体,掷地有声。没有虚言,全是干货。
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炭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几位尚书和阁老们虽然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西山搞得不错,但听到如此系统、如此亮眼的汇报,仍是忍不住心中震撼。这才一年时间!一个原本荒芜的西山,竟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和实物产出,惠及军工、民生、财政方方面面!
户部尚书周经第一个忍不住,抚掌叹道:“二百五十八万两盈余!好!好啊!实乃国之利薮!”他仿佛看到了滚滚财源,眼中放光。
兵部尚书刘大夏捻须点头:“军械精良,将士用命,方有边关之稳。陆郎中于强军一事,功不可没。”
就连一向持重的首辅刘健,也微微颔首,难得地没有挑刺,只是淡淡道:“成效卓着,然需戒骄戒躁,持之以恒。”
弘治帝龙颜大悦,笑道:“好!陆卿确是干才!西山一载,成果斐然,于国于民,皆有大功!朕心甚慰!望来年再接再厉,更创佳绩!”
“臣必当尽心竭力,以报陛下隆恩。”陆仁躬身领命。
会议在一种颇为愉快的气氛中结束。退出暖阁时,几位大佬看陆仁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实质性的认可和重视。
然而,西山的年终气氛,可比皇宫里要热闹自在得多。
夜幕降临,西山各工坊皆已放假,但格物学院的大礼堂乃至外面的空地上,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西山兴业总局暨格物学院年终联谊会”。
没有严格的尊卑秩序,工匠、学员、管事、护卫甚至他们的家眷,济济一堂。长条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吃食:大盆的炖肉、整筐的蒸饼、暖房产的新鲜菜蔬做的凉拌菜、甚至还有几口翻滚的火锅(这已是西山的招牌美食),当然,也少不了廉价的薯蓣酒和甜甜的米酒。
陆仁从宫中赶回,立刻被这热闹的海洋淹没。
“大人来了!”
“院长好!”
“给陆大人拜早年了!”
人们纷纷起身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和感激。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给了他们活计,给了他们饭吃,给了他们尊严和希望。
朱厚照早就玩疯了,他彻底抛开了太子的架子,和一群半大的工匠子弟挤在一起,比赛谁啃肉骨头啃得干净,笑得见牙不见眼。他的侍卫们紧张地围在远处,哭笑不得。
谢琦和她的几位小姐妹也受邀而来,她们何曾见过这等“不伦不类”却又充满生机的场面?起初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被热情的氛围感染。谢琦甚至被几个大胆的女工拉去,学怎么包饺子(虽然包出来的形状奇奇怪怪),弄得满手面粉,却笑得格外开心。
丫丫成了孩子王,领着一群小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分发着用暖房西瓜制成的零嘴。
崔溥则跟在李振身后,像个小学徒,逢人便介绍:“此乃格物之力!利国利民!”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晚会的高潮是“年度表彰”。陆仁亲自为过去一年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匠、学员、管事颁奖。奖项名目五花八门,既有“技术革新奖”、“安全生产奖”,也有“最佳学徒奖”、“勤俭节约奖”,奖品则是实实在在的银钱、米帛、甚至还有玻璃杯、眼镜等稀罕物。
得到奖励的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台下掌声雷动。这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比什么都珍贵。
表彰过后,便是自由表演时间。有工匠上台唱起苍凉的家乡小调,有学员表演蹩脚的武术,更有几个大胆的汉子跳起了充满力量的劳动号子舞…节目水平参差不齐,却充满了真挚的生活气息。
朱厚照看得兴起,竟然也蹦上台去,非要表演一个“胸口碎大石”,吓得侍卫魂飞魄散,连忙把他劝了下来,最后只好改表演了一段宫里学的、被他改得面目全非的武术套路,引得台下哄堂大笑。
谢琦看着台上台下的一切,看着那些质朴而快乐的人们,看着那个被众人环绕、微笑注视着的陆仁,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里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创造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她忽然觉得,祖父和父亲他们终日争论的朝堂大事,似乎离这里很远,而这里正在发生的,才是真正鲜活、充满力量的生活。
晚会最后,陆仁站上高台,没有讲大道理,只是举起一碗米酒,朗声道:“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过去一年,承蒙诸位齐心协力,方有西山今日之硕果!辛苦大家了!这碗酒,敬每一位为西山流过汗、出过力的人!愿来年,我等再接再厉,让我西山之光,照得更远!干!”
“干!”
“敬陆大人!”
“敬西山!”
欢呼声、碰杯声、笑声汇成一片,直冲云霄,仿佛连天上的星子都要被震落下来。
在这一片欢腾喧嚣中,陆仁的目光掠过每一张喜悦的脸庞,望向远处漆黑的山峦和更广阔的夜空。
他知道,眼前的成果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有更多的技术需要攻克,更多的领域需要开拓,更多的艰难需要面对。
但在此刻,他允许自己和大家一起,尽情享受这份由汗水浇灌出的、实实在在的丰收喜悦。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