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为准,之前的时间线和后续章节构思有冲突,抱歉!)
十月的北阳,秋意正浓。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市委大院外聚集的出租车车队,眉头微蹙。这场由新兴业态引发的冲突,比他预想中来得更早。
林书记,情况已经基本掌握。秘书长走进办公室汇报,全市八千多辆正规出租车,近两万名从业人员,对网约车的快速发展反应强烈。他们认为网约车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林枫转身,语气平静:通知交通局、信访办,先与司机代表进行沟通。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激化矛盾。
在前往现场的车上,林枫快速梳理着情况。作为重生者,他清楚地记得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矛盾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但没想到,北阳会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之一。
来到现场,林枫选择直接与司机代表面对面交流。五位代表被请进市委会议室,情绪依然激动:
林书记,我开出租车十五年了,从没遇到过这么艰难的时期。
那些网约车什么手续都不全,凭什么和我们正规军抢生意?
我们每个月要交高昂的份子钱,他们却可以随意接单,这公平吗?
林枫认真倾听,不时记录。待代表们说完,他平静地开口:你们反映的情况,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确实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他话锋一转: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约车确实为市民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作为政府,我们要做的是规范管理,找到平衡点,既要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也要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会后,林枫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室里,各方意见激烈交锋:
必须严格监管网约车!这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措施!一位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态度明确。
但市民对网约车有需求,上周民声呼应平台还有市民建议增加网约车数量。一位年轻干部提出不同看法。
可以考虑让出租车也接入网约平台,实现融合发展。
林枫静静听取各方意见,直到讨论暂告段落,他才开口:这几天,我特意体验了几种出行方式。出租车服务有待提升,网约车则良莠不齐。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
他做出部署:第一,成立网约车规范管理工作专班,由我牵头;第二,交通局一周内拿出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草案;第三,人社部门研究出租车从业人员转岗培训方案。
这个决定让与会者感到些许意外。谁都明白,选择规范管理而非简单取缔,意味着要走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就在北阳市紧锣密鼓制定管理细则时,省政府办公厅发来一份征求意见函,就网约车管理征求各地市意见。随函附来的参考方案明显偏向保守,要求对网约车实施严格限制。
这个方案,与我们的改革思路不太一致啊。林枫在常委会上直言不讳,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重要体现,我们不能用老办法管理新事物。
会后,赵伯涛在走廊上遇到林枫,看似随意地提起:网约车这个事情,影响面很大啊。省里有些同志认为,应该以稳妥为重。
林枫听出了话外之音,不卑不亢地回应:感谢赵省长提醒。我们会慎重研究,既考虑稳定大局,也顾及市民出行需求。
两人擦肩而过,都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枫亲自参与细则制定。他提出几个关键原则:网约车必须购买足额营运保险、司机必须通过严格背景审查、车辆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同时,他也推动降低出租车经营成本,鼓励出租车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市场来选择,让市民来评判。林枫在专题会上强调。
就在北阳市网约车管理细则即将完成之际,一家全国性网约车平台的区域负责人找上门来。
林书记,贵市的监管要求可能过于严格了。负责人直言不讳,如果实施这样的标准,我们恐怕很难在北阳持续运营。
林枫平静回应:企业的合理诉求我们会考虑,但市民的安全保障必须放在首位。如果连基本的安全标准都达不到,这样的企业北阳确实不需要。
与此同时,秘书送来一份报告:部分出租车司机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反对网约车合法化。
面对双重压力,林枫展现出政治智慧。他一方面派人继续与出租车司机沟通,承诺保障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坚持安全底线,要求网约车平台必须达到监管要求。
召开政策吹风会。林枫做出决定,我们要把政策意图和管理思路向公众说清楚,争取理解和支持。
在政策吹风会上,林枫亲自解读网约车管理政策。当被问及如何平衡新旧业态时,他表示:改革总会触及既得利益,但不能因此就放弃改革。我们要做的,是让改革过程更加平稳有序,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
这番表态通过媒体报道后,获得市民广泛认同。令人意外的是,吹风会后,一些出租车司机代表主动表示,愿意尝试接入网约平台。
林书记说得对,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提升服务质量。一位司机代表这样说。
十月底,北阳市出台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这个既规范又包容的方案,后来被多个城市借鉴参考。
这场风波给我们的启示是,林枫在总结会上说,对待新生事物,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禁了之。要通过创新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
窗外的银杏叶已经开始泛黄。林枫知道,这场风波的平息为北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接下来,他需要立即着手准备十一月的财政部之行,那将是关乎北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一役。网约车风波的成功处理,无疑为他接下来的部委之行增添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