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清晨透着一种庄重的气息。林枫早早醒来,在驻京办房间里仔细翻阅着今天要拜访的几个部委的材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要点,每个部委的关键司局、分管领导、可能遇到的阻碍以及预期的突破点,都做了详细标注。
第一站是国家发改委。对接的是高技术产业司,主要就北阳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专项扶持资金进行磋商。会谈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司长的态度明显有所保留。
“林书记,你们北阳的方案很有前瞻性,不过今年这类专项资金的盘子确实紧张,很多地方都在排队。”司长翻看着材料,语气委婉但立场明确。
林枫不慌不忙,将一份补充材料推过去:“司长,我们理解部委的难处。这是我们与中科院相关院所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以及首批三家入驻基地企业的投资承诺函。北阳的转型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已经有了实质性的项目和人才落地。我们希望部里能在资金额度上给予倾斜,确保这个国家级示范项目能快速形成示范效应。”
他语气诚恳,数据扎实,既表达了理解,又清晰展示了北阳的优势和决心。司长沉吟片刻,态度有所松动:“这样吧,你们把这份补充材料留下,我们在后续评审中会重点考虑。”
离开发改委,林枫马不停蹄地赶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里,他重点对接了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就北阳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争取特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会谈比预想的顺利,分管副司长对北阳在环保方面的“壮士断腕”表示钦佩,承诺在技术标准和试点政策上给予指导。
中午,林枫婉拒了驻京办安排的宴请,在车上简单用了盒饭,一边吃一边与团队复盘上午的情况。
“发改委那边,光靠我们自己去磨,力度恐怕不够。”一位随行的副局长面露忧色。
林枫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神色平静:“意料之中。这么大的资金额度,不可能一次会谈就解决。下午去科技部是关键,如果能争取到‘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牌子,对发改委那边的评审会有很大加成。”
他顿了顿,脑海中浮现出来之前省委书记韩志山与他的一次私下谈话。韩书记当时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到了京城,该走动的关系还是要走动。如果遇到实在绕不过去的坎,可以去找找郑国涛同志,他在北京工作多年,情况熟。”
郑国涛,北京市委副书记,正部级干部,是“南院”一系在中枢的重要人物之一,与韩志山私交甚笃。这是韩书记给他的一张隐形的“牌”,非到必要时刻,不宜轻易动用。
下午在科技部的会谈果然遇到了阻力。虽然副部长对北阳的产业基础表示认可,但对于能否一步到位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持谨慎态度,建议先从“省级中心”做起。
“部长,我们理解部里的审慎。但北阳的转型等不起。”林枫据理力争,“我们的新材料研发已经取得了关键突破,急需一个国家级平台来整合资源和吸引顶尖人才。延迟一年,可能就会错过最好的发展窗口期。”
会谈暂时陷入僵局。回到驻京办,林枫独自在房间里沉思。科技部的支持至关重要,关系到北阳转型的技术天花板。看来,常规的沟通路径已经难以快速打开局面。
他拿起手机,找到了一个从未拨出过的号码——那是韩书记秘书私下给他的,郑国涛副书记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拨打,而是先发了一条措辞严谨的短信:
“郑书记,您好!冒昧打扰。我是江东省北阳市林枫,受韩志山书记嘱托,在京汇报工作。如您方便,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学习。”
短信发出后,林枫放下手机,继续梳理明天与其他部委对接的材料。他深知,到了郑国涛这个级别,日程排得很满,能否见到、何时能见,都需要等待和机缘。
令他意外的是,不到半小时,手机响了,是一个北京的固定号码。
“是林枫同志吗?我是郑国涛。”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
林枫立即站起身,语气恭敬:“郑书记,您好!我是林枫。”
“志山跟我提过你,说你在北阳干得不错。”郑国涛语气平和,带着一丝长辈对晚辈的温和,“听说你在跑部委?遇到困难了?”
林枫言简意赅地将科技部的情况汇报了一下,重点强调了国家级平台对北阳转型的紧迫性。
郑国涛安静地听完,说道:“科技创新是大事,该支持的要支持。这样,我了解一下情况。你明天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吧。”
“谢谢郑书记!我一定准时到!”林枫强压住内心的激动。
挂断电话,林枫知道,破局的关键找到了。郑国涛亲自过问,意义完全不同。这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平台资质的问题,更意味着他在京城真正打开了局面,融入了更高层级的政治网络。
第二天下午,林枫提前十五分钟到达郑国涛办公室所在的大楼。与财政部类似,这里同样庄严肃穆。在秘书的引导下,他走进郑国涛的办公室。
郑国涛比林枫年长十几岁,身材保持得很好,目光锐利中带着洞察世事的通透。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科技部那边,我让秘书沟通了一下。你们北阳的情况确实有特殊性,老工业基地转型,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支持。”郑国涛语气平和,但话语间自有一股力量,“这件事,我会持续关注。”
“太感谢郑书记了!”林枫诚恳道谢。
“不用客气。都是为工作。”郑国涛摆摆手,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着林枫,“志山很快要动一动了,江东省未来的担子不轻啊。你们年轻干部要勇于挑重担,也要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这话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既点明了韩志山的去向,也对林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一定牢记郑书记的教诲,团结同志,扎实工作。”林枫郑重表态。
离开郑国涛办公室时,林枫感觉自己的脚步更加沉稳有力。这次拜访,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他在京城真正结识了一位重量级的“自己人”,为未来的发展铺设了更广阔的道路。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明显感觉到部委对接的顺畅度提升了。科技部那边很快传来消息,原则同意将北阳的创新中心纳入国家级培育序列,并派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其他部委的对接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离京前夜,林枫再次梳理了此行的收获:政策支持取得突破,人脉网络初步建立,更重要的是,他在更高层面展示了能力和潜力。这次京城之行,为他下一步走向省长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飞机起飞,舷窗外的京城渐渐远去,但林枫知道,他与这座权力中心的联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