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苏府书香
弘治二十三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才刚过惊蛰,金陵城已是桃红柳绿,暖风醉人。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笙歌隐隐,这座江南名城正沐浴在它最旖旎的时节里。
城东的苏府,却是一方闹中取静的天地。黑漆大门上方悬挂着进士及第的匾额,门前两座石狮子默然肃立,自有一股书香门第的庄重气派。
后园的凉亭内,一位青衫少年正临帖挥毫。春日的暖阳透过雕花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约莫十七八岁年纪,面容清俊,眉宇间自带一股书卷清气,此刻正全神贯注于笔端,运笔如行云流水,姿态闲雅从容。
逸儿,这一笔,力道稍欠了三分。
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苏逸忙搁下笔,转身恭敬行礼:父亲。
来人身着素色儒袍,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更添儒雅,正是苏逸的父亲,当朝翰林院学士苏文渊。他虽已年过四旬,双目却依然清亮有神,只是眉宇间隐隐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
苏文渊走近石桌,仔细端详着儿子刚写完的《兰亭序》,点头道:总体笔力是愈发稳健了,结构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只是...他伸手指向其中一个字,这一笔,心绪略显浮躁了些。逸儿,可是心中有事?
苏逸微微垂首:父亲明鉴。孩儿近日读史,见前朝佞臣当道,边关不宁,每每掩卷长叹。如今朝中秦相权倾朝野,其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北方狄人又屡犯边境,想到这些,心中便难以平静。只恨不能早日金榜题名,位列朝班,为君分忧,解民倒悬。
苏文渊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化为更深的凝重。他负手踱至亭边,望着池中游弋的锦鲤,良久方道:你有此志,为父心慰。然庙堂之高,非止文章锦绣。为官之道,既要明是非,也要知进退。有些事...急不得,也需谨言慎行。
父亲教诲的是。苏逸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但孩儿常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若只因前路艰险便缄口不言,明哲保身,岂非辜负了圣贤教诲,也辜负了父亲的悉心教导?
苏文渊回身看着儿子,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是这般意气风发,也是这般心怀天下。他伸手拍了拍苏逸的肩膀,终是化作一声轻叹:罢了,你还年轻,自有你的锐气。这锐气...未必是坏事。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明日为父便要启程返京。此次回京,恐怕...罢了,你在家中,需勤学不辍,也要好生照料母亲。你兄长在京为官,家中就你一个男丁,凡事要多加思量,也好...让为父少些牵挂。
父亲放心,孩儿省得。苏逸恭敬应道。
父子二人又论了一阵时局文章,从《孙子兵法》谈到《盐铁论》,从边关战事聊到江南漕运。苏逸见解独到,引经据典,苏文渊不时点头,偶尔点拨一二。
夕阳西下,将亭台水榭染上一层金辉。仆从来请用晚膳时,苏逸正说到激昂处:...故而孩儿以为,治国当以民为本,若一味加重赋税,纵有百万雄兵,终非长治久安之策。
苏文渊看着儿子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侧脸,心中既感欣慰,又涌起一股难言的不安。他摆摆手打断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晚膳后去看看你母亲,她这几日身子有些不适。
苏逸这才想起母亲染恙,忙收拾笔墨。
望着儿子匆匆离去的背影,苏文渊独立亭中,久久不语。春风吹皱一池春水,也吹动他额前的几缕白发。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快速浏览后,指间微微用力,信纸边缘顿时皱成一团。
多事之秋啊...他喃喃自语,将信纸就着亭中的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作灰烬,随风散入池中。
苏逸穿过回廊,正好遇见管家福伯指挥着小厮们搬运书籍。福伯是苏家的老人,自苏文渊少年时便在苏家伺候,如今虽已鬓发斑白,精神却依旧矍铄。
少爷,福伯笑着行礼,老奴刚得了些新茶,是上好的龙井,已经让人送到您书房去了。
有劳福伯费心。苏逸温和一笑,母亲的药可煎上了?
少夫人亲自盯着呢,少爷放心。
苏逸点头,正要离开,忽又想起什么:福伯,我昨日让你打听的那个流民安置的事...
已经问清楚了,福伯压低声音,城西的粥棚还在施粥,只是近来流民越来越多,米价又涨,恐怕支撑不了几日了。老奴已经按少爷的吩咐,从账上支了五十两银子送去。
苏逸眉头微蹙:五十两只怕不够。这样,将我书房里那方歙砚拿去当了,应该还能换些银子。
福伯一惊:少爷,那可是老爷特意为您寻来的...
砚台再好,也不过是死物。苏逸摆手打断,若能多救几条性命,值得。
福伯看着苏逸,眼中满是慈爱与赞许:少爷仁心,老奴这就去办。
晚膳时分,苏逸陪着母亲林氏用饭。林氏面色略显苍白,却仍强打精神,不停给儿子夹菜。
逸儿,你父亲明日就要回京,你一个人在府中,要好好照顾自己。林氏柔声叮嘱,读书虽要紧,身子更要紧。我看你这些日子又清减了些。
母亲放心,孩儿晓得的。苏逸为母亲盛了一碗汤,您的咳嗽可好些了?我刚问过白芷姐姐,她说只要按时服药,静养几日便无大碍。
林氏笑道:白芷那丫头医术是越发精进了。说起来,她父亲生前与你父亲是至交,将她托付给我们,我们可不能亏待了她。
这是自然。
母子二人正说着话,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压低的交谈声。苏逸侧耳细听,隐约捕捉到、等字眼,心中莫名一紧。
怎么了?林氏关切地问。
没什么,苏逸收回视线,展颜一笑,许是父亲在安排明日启程的事。
然而,不知为何,那股不安的感觉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他走到窗边,看着暮色渐浓的庭院,春风依旧和暖,他却无端地感到一丝寒意。
这个春天,似乎与往年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