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嘉坐在缝纫机前,指尖捻着一缕泛着银光的丝线。这是她从空间农场九尾狐毛专区找到的特殊材料,据说能干扰电子信号。缝纫机嗒嗒作响,在东德风格外套的深灰内衬上绣出复杂的符咒图案。
姐姐,你看这个行吗?小九突然从门边探出头,手里举着个油纸包。
宋楠嘉抬头,看见小狐狸鼻尖上沾着面粉,活像只偷吃的小花猫。她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几块粉红色的糕点,做成元宝形状,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
定胜糕?宋楠嘉认出了这个苏州传统点心,你什么时候学的?
小九的尾巴在裤管里得意地摇了摇:刚跟曾奶奶学的!他凑近外套内衬,好奇地戳了戳那些发光的纹路,哇,这些符咒会动!
确实,绣在布料上的银色纹路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频率微微波动,像是有生命一般。宋楠嘉轻轻抚过那些纹路:小九,用你的妖力激活试试。
小九指尖凝聚一点金光,轻触符咒中心。霎时间,所有纹路亮起又熄灭,布料表面闪过一丝电流般的蓝光,随即恢复普通模样。
成功了!小九欢呼,这样过海关时扫描仪会显示普通棉布!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就往门外跑,对了,我还要准备些华夏吃食带给曾爷爷!
宋楠嘉笑着摇头,继续埋头缝制。这件看似普通的立领外套,领口暗袋里还藏着空间农场特制的导航芯片,袖口纽扣则是微型通讯器。她正缝着,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小九清脆的声音:
曾奶奶!曾爷爷喜欢吃什么呀?我要做些带给他!
针尖一顿,宋楠嘉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透过半开的窗户,她看见沈如兰正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手中的绣绷停在半空。老人银白的发髻在午后的阳光中如同落雪,脸上的表情一时难以辨认。
静安啊...沈如兰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他最爱甜食,尤其喜欢观前街黄天源的松子糖。
小九已经掏出小本本认真记录,狐耳在发丝间若隐若现:还有呢?
枣泥麻饼要酥皮多的,定胜糕要夹豆沙馅...沈如兰的眼神渐渐飘远,仿佛穿过时光看到了那个站在苏州茶食铺前的青衫男子,夏天要吃薄荷绿豆糕,冬天要喝桂花冬酿酒...
小九笔下生风,突然抬头:曾爷爷吃辣吗?
沈如兰轻笑出声,眼角皱纹舒展开来:苏州人哪吃得惯辣?他第一次尝到川菜,辣得直喝龙井,还嘴硬说是别有风味...老人的声音突然低下去,手指收紧,那年他二十二岁,刚从德国留学回来...
一阵风过,葡萄叶沙沙作响。小九乖巧地蹲在曾奶奶脚边,任由老人颤抖的手抚过他的发顶。当沈如兰收回手时,掌心多了一枚褪色的银杏书签。
把这个也带上。沈如兰将书签放入小九掌心,他看到就会明白。
小九郑重地接过,发现书签背面用蝇头小楷题着一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墨迹已经淡了,但笔锋间的柔情依旧清晰可辨。
我马上去准备!小九轻轻拥抱了曾奶奶,转身跑向厨房,尾巴在身后欢快地摆动。
厨房里很快响起锅碗瓢盆的声响。宋楠嘉放下缝到一半的袖子,走到窗前观望。只见小九正手忙脚乱地和面团搏斗,灶台上摆满了各色食材——有从空间农场取出的新鲜桂花蜜,也有这个时代供销社才能买到的限量白糖。
姐姐!小九看到她,立刻举起沾满面粉的双手求助,松子糖总是粘牙怎么办?
宋楠嘉卷起袖子加入战斗。她发现小九竟然严格按照民国时期的配方,连松子都要一颗颗手工去衣。
其实可以用现代工艺...她刚开口,就在小九固执的眼神中败下阵来。好吧,既然是给曾爷爷的礼物,自然要还原记忆中的味道。
两人忙活到夕阳西下,厨房里飘满甜香。定胜糕、松子糖、枣泥麻饼整齐地码在竹篾上,小九还用冰系法术做了个简易冷藏箱,专门存放要带去的薄荷绿豆糕。
曾爷爷吃到这些,一定会想起家的味道。小九小心翼翼地给每样点心包上油纸,打上红绳结。
宋楠嘉注意到他特意将每份点心都做成小份量:怎么不做大些?
小九的耳朵耷拉下来:曾奶奶说...曾爷爷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他突然抬头,金色瞳孔在暮色中闪闪发亮,但我准备了姐姐空间里的营养粉!可以偷偷加在点心里!
夜色渐深,宋楠嘉终于完成了那件特殊外套。她将衣服挂起来检查时,谢琦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军装外套搭在肩上。
忙完了?他走近,手指抚过外套内衬上那些奇特的纹路,这是...
能干扰电子信号的符咒。宋楠嘉轻声解释,小九的妖力激活后,可以维持48小时。
谢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只是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听爷爷说曾爷爷年轻时...最爱吃枣泥麻饼配碧螺春。
宋楠嘉心头一热,突然明白了小九为何如此执着于还原这些细节。味觉记忆是最顽固的乡愁,一口熟悉的味道,胜过千言万语。
月光透过窗棂,为厨房里那些打包好的点心笼上柔光。小九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包完的松子糖。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或许正梦见到曾爷爷尝到这些点心时欣慰的笑容。
而在院子的另一端,沈如兰的房间里,一盏孤灯亮到天明。老人面前摊开着1936年的日记本,页间夹着干枯的桂花,墨香与花香交织,诉说着八十年来从未褪色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