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县衙内,张崇俭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文书。推行票盐法不过五日,各种阻碍便接踵而至。
大人,今日发放盐票的衙门前,聚集了不少地痞流氓,说是要讨个说法。县丞擦着额角的汗,战战兢兢地汇报,下官已经派人驱散了,但难保明日他们不会再来。
周文康从外面匆匆进来,解下披风:查清楚了,是赵家的远房亲戚在背后指使。他们威胁那些想要领票的小商贩,说谁敢领票,就打断谁的腿。
张崇俭冷哼一声:果然是他们在捣鬼!禁军到了吗?
已经到了,正在衙外驻扎。周文康压低声音,不过,我担心的是另一件事。这几日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劣质私盐,价格极低,很多百姓贪便宜买了,结果吃坏了肚子。现在民间都在传言,说是新政推行的盐票有问题。
好一招栽赃嫁祸!张崇俭拍案而起,这是要败坏新政的名声!
张大人息怒。周文康劝道,此事需从长计议。我已经派人去查这些私盐的来源,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民心。
就在二人商议对策时,一封密信从东宫送到。
周文康拆开细看,脸上露出笑意:太子妃娘娘有指示。
哦?快说!
娘娘说,对方既然用谣言,我们便用事实说话。周文康将信递给张崇俭,娘娘建议我们明日公开审理盐案,邀请百姓旁听。同时开设义诊,为那些吃坏肚子的百姓免费诊治,所有费用由东宫承担。
张崇俭看完信,连连点头:妙计!如此一来,既彰显了朝廷的仁政,又揭露了私盐的危害。
周文康又补充道:娘娘还特别提醒,要我们注意收集那些劣质私盐的样本,请太医署的医师当众检验,让百姓亲眼看到私盐的危害。另外,可以组织几个受害的百姓现身说法。
好!就按娘娘说的办!张崇俭当即拍板。
次日,长芦县衙外人头攒动。衙门前搭起了凉棚,太医署派来的大夫正在为百姓义诊。另一边,衙役们抬出十几袋查获的劣质私盐,当众展示。
一位太医署的老医师当众检验私盐,将检验结果高声宣告:这些私盐中掺了大量泥沙和石膏,长期食用会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中毒!
几个受害的百姓也站出来诉说自己的遭遇。一个老妇人抹着眼泪说:我买了这私盐,小孙子吃了上吐下泻,差点没了半条命啊!
各位乡亲,周文康站在高处,朗声说道,这些私盐掺了泥沙,吃了自然会生病。朝廷推行新政,就是要让大家吃上干净、便宜的官盐。今日起,凡购买官盐者,都可凭盐票在义诊处免费领取防暑药材!
百姓们闻言,纷纷叫好。几个混在人群中的地痞想要起哄,却被便装的禁军悄悄带走。
衙堂之上,张崇俭正襟危坐,审理一桩盐商勾结案。人证物证俱全,涉案的赵家管事当堂认罪。围观的百姓亲眼看到盐商们的恶行,对新政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消息传回京城,萧景珩大喜:静姝此计甚妙!既化解了危机,又赢得了民心。
沈静姝正在查看各地送来的盐价报表,闻言抬头笑道:这也是张大人和周御史执行得当。不过,经此一事,赵家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当晚就传来消息:长芦盐仓突然失火,幸好禁军巡逻及时,只烧毁了一处偏仓。
他们这是狗急跳墙了。萧景珩神色冷峻,看来,是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第二日的朝会上,萧景珩当众公布了长芦案的审理结果,并将赵家管事的供词传阅群臣。
孤知道,在座诸位中,有不少人与盐商往来密切。萧景珩目光扫过殿下众臣,今日孤把话放在这里:新政推行,势在必行。若有谁还想暗中阻挠,休怪孤不讲情面!
一番话掷地有声,几个原本想要为赵家求情的大臣都低下了头。
退朝后,萧景珩特意留下几位重臣。
盐政之弊,诸位心知肚明。萧景珩语气稍缓,孤推行新政,不是为了与谁为难,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诸位都是朝廷栋梁,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最终都躬身表态:臣等明白,定当全力支持新政。
待众臣退下后,萧景珩单独留下了户部尚书李文渊。
李尚书,萧景珩意味深长地说,孤知道令郎与赵家有些往来。不过孤相信,李尚书是个明白人。
李文渊冷汗涔涔:殿下明鉴,臣这就让犬子与赵家断绝往来。臣必定全力支持新政!
与此同时,赵府内一片愁云惨雾。
完了,全完了......赵世荣瘫坐在太师椅上,面如死灰,太子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父亲何必如此悲观。长子赵瑾劝道,咱们赵家经营多年,岂是这么容易倒的?太子再厉害,也要顾及朝中各方势力。
你懂什么!赵世荣怒道,宫中传来消息,今日朝会上,太子的态度再明确不过。那几个平日里收了我们不少好处的,今日一个个都装聋作哑。这是要弃车保帅啊!
正说着,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刑部来人,说要请大公子去问话!
赵瑾脸色顿时煞白:为、为什么事?
说是......说是与长芦盐仓失火案有关......
赵世荣猛地站起,又颓然坐下:果然......太子这是要拿我赵家开刀了......
当夜,赵瑾被刑部带走。赵世荣独自坐在书房,一夜白头。
三日后,赵世荣主动上书,表示全力支持新政,并愿意带头认购盐票。曾经不可一世的盐商巨头,终于低下了头。
消息传到东宫,沈静姝正在教小禾看账本。
娘娘真是神机妙算。小禾敬佩地说,赵家这一低头,其他盐商都不敢再闹事了。
沈静姝淡淡一笑:不是神机妙算,是看得明白。再大的家族,也不能与朝廷抗衡。赵世荣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晚膳时分,萧景珩难得早早回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长芦传来好消息,盐票发放顺利,盐价已经降了三成。他执起沈静姝的手,这一切,多亏了你。
是夫君决策英明。沈静姝替他盛了碗汤,我听说,赵家大公子已经放回去了?
嗯,小惩大诫。萧景珩接过汤碗,赵家既然识相,孤也不会赶尽杀绝。毕竟,新政推行还需要他们配合。
这时,碧玉端着点心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沈静姝与萧景珩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
月光如水,洒在相依的两人身上。历经风波,新政终于步入正轨,而他们的感情,也在这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