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点半,市中心的仁和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和医护人员轻微的脚步声。灯光调得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一种压抑的安静。这里是生命最脆弱的战场,每台设备都连着一条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它们本该是病人最后的守护神,但今晚,这些东西却突然露出了獠牙。
护士长李娟刚查完房,正准备去休息室喝口水。她今年四十二岁,在IcU干了快二十年,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可今晚不知怎么的,心里总有点发毛。也许是连轴转了三天,太累了。她揉了揉太阳穴,走到护士站,刚要坐下,就听见3号床的监护仪“嘀嘀嘀”地尖叫起来。
“不好!”李娟心里一紧,立马冲过去。3号床是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心脏病术后还在危险期。监护仪屏幕上,心率曲线突然乱成一团麻花,血氧饱和度从98%猛跌到70%以下。“呼吸机有问题!”旁边的小刘护士也跑了过来,声音都变了调。老爷子脸色发紫,胸口剧烈起伏,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
李娟一边喊“快叫医生!”,一边手动检查呼吸机。设备显示运转正常,可气流输出却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她赶紧切换备用氧源,可备用设备也像中了邪一样,压力忽高忽低。“这不可能啊……刚才还好好的!”她额头冒汗,手指发抖。这时,5号床、8号床的监护仪也接连报警——输液泵莫名其妙加速推药,心电监护显示虚假室颤……整个IcU瞬间乱成一锅粥。
值班医生王主任带着人冲进来,一边组织抢救,一边吼着“检查设备!是不是电路问题?”。几个护士手忙脚乱地断电重启、更换设备,可故障像瘟疫一样蔓延。不到十分钟,五台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发疯”,三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幸好抢救及时,没出人命,但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绝不是巧合。”王主任脸色铁青,看着一片狼藉的病房,“设备都是上周刚检修过的,操作流程也没问题……见鬼了!”
---
同一时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值班室里,林宸正对着一本案卷发呆。他今天刚结束一个盗窃案的收尾工作,本来想早点回去补觉,可脑子里总转着案子里的几个疑点——证据链太完美了,完美得有点假。他习惯性地用手指敲着桌子,眼神放空,这是他想事情时的标志动作。
“林宸,还没走啊?”门口传来张猛的声音。这家伙刚出外勤回来,一身汗味,手里还拎着半瓶矿泉水。“又琢磨啥呢?案子不是结了吗?”
“结是结了,可心里不踏实。”林宸抬头,扯了扯嘴角,“总觉得漏了点什么。”
张猛一屁股坐在对面,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水:“你就是想太多!证据确凿,嫌疑人也认了,还有啥不放心的?”他性格直爽,最烦林宸这种“钻牛角尖”的劲儿,但共事久了,也知道这小子直觉准得吓人。
正说着,值班电话响了。林宸顺手接起来,是指挥中心转来的紧急通报——仁和医院IcU设备集体故障,疑似人为破坏,需刑侦介入。
“医院?设备故障?”张猛凑过来,“这归咱们管吗?不是应该先找设备科或者保安部?”
林宸已经站起身抓外套:“多个重症设备同时异常,初步排除故障和操作失误。你觉得这是意外?”
张猛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卧槽……有人搞鬼?”
两人没再多说,一路小跑下楼。车上,林宸给陈建国打了个电话简单汇报。陈建国在电话那头声音沉稳:“先过去看看,注意保护现场,别惊动媒体。我让思妍也过去,技术上的事儿她熟。”
---
医院IcU已被临时封锁,走廊里挤满了医护人员、保安和病人家属。气氛紧张得像根绷紧的弦。林宸亮出证件,带着张猛和刚赶到的赵思妍走进病房。
赵思妍挎着工具箱,一脸“半夜被吵醒”的不爽,但眼神已经锐利地扫视全场。“设备日志调了吗?网络连接情况?”她问旁边的医院信息科主任,语气像在审问。
林宸没急着问话,而是慢慢踱步,观察细节——地面脚印杂乱,但设备周边没有明显破坏痕迹;医护人员表情惊恐中带着困惑,不像演戏;病人已被转移到安全区域,只剩几台“肇事”设备孤零零立在原地,屏幕黑着,像沉默的共犯。
“林宸,你看这个。”张猛蹲在一台呼吸机旁边,指着电源线接口,“好像没被碰过啊。”
“嗯,物理层面干净得过分。”林宸蹲下,用镊子轻轻拨开线缆,“思妍,这类设备一般有哪些远程控制接口?”
赵思妍正在笔记本上敲打,头也不抬:“无线网络、蓝牙、甚至蜂窝数据模块——现在很多高端医疗设备都支持远程诊断和升级。如果黑客够厉害,理论上能绕过防火墙直接操控。”她顿了顿,补充一句,“但能做到这份上的,绝不是普通小毛贼。”
王主任走过来,脸色还是很难看:“我们查了监控,今晚没人靠近这些设备。而且故障是同时发生的,就像……有人按了个开关。”
“开关?”林宸抬眼,“在哪儿按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主任苦笑,“我们找不到。”
---
初步勘查持续到凌晨三点。赵思妍提取了设备日志和网络流量数据,准备带回局里深度分析;张猛带人排查了医院内外监控,没发现可疑人员;林宸则和王主任聊了很久,了解设备供应商、维护记录、近期医院是否得罪过人……答案都是“一切正常”。
太正常了,反而透着诡异。
回程的车上,没人说话。张猛开车,赵思妍在后座噼里啪啦敲电脑,林宸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灯,脑子里拼凑着碎片——无物理入侵、无操作失误、多设备同步异常、精准攻击重症区……这不像恶作剧,更像一场示威。或者,一次测试。
“思妍,日志里有奇怪的东西吗?”他忽然问。
赵思妍推了推眼镜:“有。几台设备在故障前,都收到过一条加密指令,来源Ip是虚拟的,跳了七八个境外节点。手法很老练,痕迹抹得几乎干净。”
“几乎?”
“嗯,几乎。”她嘴角微扬,露出技术宅特有的得意,“对方留了个‘签名’——指令包里藏了一小段代码,翻译过来是句德语:‘was ist die wahrheit?’(真相是什么?)”
林宸瞳孔一缩。这句话,他太熟悉了——警校时研究过的几起悬案卷宗里,都出现过类似的标记。但那些案子年代久远,凶手始终成谜。
“看来有人想和我们玩个游戏。”他轻声说。
车驶入公安局大院,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林宸下车时,回头看了眼医院方向。晨曦中的大楼静悄悄的,可他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醒了——藏在数据流里,藏在代码背后,藏在那个问“真相是什么”的阴影中。
今夜无人死亡,但下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