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S省已是热浪袭人,省委大院里的香樟树上蝉鸣聒噪。林枫正式就任副省长已满一月,分管金融、科技、工业信息等重要领域让他迅速成为全省焦点。他推行的重点产业链白名单制度初显成效,首批入选的32家企业获得精准信贷支持,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
周一清晨,林枫主持召开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进行到一半,秘书长李建国匆匆走进,附耳低语:刚接到审计厅急报,省产业投资基金在对科瑞生物进行投后审计时,发现重大疑点。该公司在获得基金投资后,存在大额资金异常流向海外关联公司的情况。
林枫面色不变,示意会议继续,但手中的钢笔不自觉地握紧。科瑞生物是S省重点扶持的生物医药独角兽,三个月前刚获得省产业基金5亿元战略投资,是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标杆案例。若此事属实,不仅将重创政府公信力,更会动摇整个产业基金体系的根基。
会议一结束,林枫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审计厅汇报显示:科瑞生物在获得投资后,以技术引进名义向开曼群岛注册的环球生物技术公司支付了2.3亿元,但所谓的核心技术始终未见落地。更蹊跷的是,这家境外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层层穿透后,隐约指向诺维集团关联方。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林枫立即嗅到阴谋的气息,以创新企业为诱饵,套取政府产业基金,最终实现技术外流和资金转移。
更棘手的是,林枫通过特殊渠道获悉,有人正在收集科瑞生物项目审批的问题线索,准备在关键时刻发难。而该项目的主要审批人,正是刚调任省政协的原副省长。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林枫做出部署:第一,由审计厅牵头,联合纪委监委、公安经侦部门成立专案组,依法开展调查;第二,对省产业基金所有投资项目进行风险排查;第三,做好信息管控,防止不实消息扩散。
然而,调查工作阻力重重。科瑞生物董事长突然因病出国疗养,关键财务人员离职失联。更令人不安的是,有匿名材料开始在网上流传,影射产业基金存在利益输送,并暗示林枫与某些投资决策关系密切。
他们这是要围魏救赵。林枫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对李建国说,通过制造舆论压力,干扰我们对科瑞案的调查。
关键时刻,林枫展现出惊人的定力。他非但没有回避,反而主动向省委提出:聘请国家审计署指导,对产业基金开展全面审计;同时,自己主动向省委汇报了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从业情况,接受组织监督。
这一举动赢得了赵劲松书记的公开支持:林枫同志的做法体现了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事实。
就在科瑞案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一个新的危机接踵而至。周五傍晚,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班主任的电话:有家长反映,启明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智能中医诊断系统项目,涉嫌某国外开源代码。
林枫心中一震。这个项目是儿子耗时一年的心血,其中的核心算法还是他亲自指导孩子参考古籍《黄帝内经》研发的。他立即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学术纠纷。
调查发现,所谓的举报人竟是一位刚回国的海归学者,而此人曾在诺维集团研发部门工作。更巧合的是,举报时间恰好在林枫准备对科瑞生物采取法律措施的前夕。
祸不及家人,这些人已经毫无底线。苏晚晴得知后愤慨不已。林枫安抚妻子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儿子主动向大赛组委会申请进行技术鉴定,并公开全部研发日志。
我们要相信真理越辩越明。林枫对儿子说,你的研究是清白的,就要用最阳光的方式证明。
技术鉴定结果令人振奋:启明的算法不仅完全原创,其基于中医理论的创新思路还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这场风波反而让这个高中生意外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小名人。
科瑞案的调查也迎来转机。专案组通过国际司法协作,获取了关键证据:诺维集团通过复杂架构,实际控制着科瑞生物和那家开曼公司,整个技术引进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资本转移骗局。
七月流火,林枫主导起草的《S省产业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建立了全流程、穿透式监管体系。新闻发布会上,林枫郑重宣布:我们将依法处理科瑞生物案,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确保每一分政府基金都用在刀刃上。
当晚,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接到密报:诺维集团正在调整策略,将重点转向数字经济领域,试图通过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获取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
林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第一回合的较量刚刚结束,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他拿起电话,接通省发改委主任:我们之前讨论的数字经济安全立法工作,要加快进度了......
窗外,雷雨将至,天空阴沉。但林枫知道,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天空才会更加澄澈。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