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迪斯科湾的冰川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寒光。林枫站在中国北极科考站雪龙号的舰桥上,盯着卫星传来的热成像图——诺维集团设在冰川深处的实验站,正异常地释放出高热信号。
林组长,热源分析确认是大型能量发射装置。随行的核物理专家指着波动曲线,这种量级的能量释放,足以改变局部气候系统。
林枫接过电子显微镜片,上面显示着从冰芯样本中提取的纳米机器人残骸。三天前,当联合国气候大会还在争论碳排放指标时,他已带领特别调查组秘密抵达北极。因为卫星监测发现,诺维正在这里进行一项名为冰川计划的危险实验。
立即联系国际冰川监测组织。林枫下令,我们需要全球二十个监测站的实时数据。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诺维以防止冰川融化为名,在冰层中植入数以万计的纳米机器人,美其名曰智能反射膜。但这些机器人的实际功能,是收集冰川数据并具备自主移动能力。更可怕的是,它们携带的某种化学剂,正在加速冰架崩解。
他们这是在制造气候灾难。深夜的科考站里,林枫面对证据链条神色凝重,然后嫁祸给全球变暖。
危机在第二天爆发。国际媒体突然头条报道北极冰川异常崩塌,配发的航拍画面中,中国科考站恰好出现在背景里。几乎同时,有环保组织指控中国破坏极地生态,理由是科考站周边出现热异常。
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林枫临危不乱,但这次,我们要把实验室搬到现场。
在零下30度的冰原上,全球记者目睹了中国科学家现场钻取冰芯。当显微镜图像投放到大屏幕时,纳米机器人的诺维专利编码清晰可见。更令人信服的是,中方公布了完整的监测数据,显示热源始终来自诺维基地。
科学不会撒谎。林枫面对镜头沉稳发言,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止这种危险实验。
但诺维的反击更加凶狠。他们收买的在社交媒体发布篡改过的卫星图,声称中国科考站才是热源所在。更阴险的是,有黑客入侵了科考站数据库,试图删除原始监测记录。
极光预案。林枫在暴风雪中部署反击,第一,启用北斗系统备份数据;第二,让号开放参观;第三,最重要的一点,邀请国际科考队联合调查。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联合调查组进入诺维基地时。丹麦籍冰学家安德森教授在检查设备时,意外发现隐藏的二次编程接口——这些纳米机器人竟可接收军事频段的指令。
这是武器级技术。安德森颤抖着声音说。几乎同时,监测系统发出警报:冰川内部传来异常震动,一场人为冰崩正在酝酿。
立即疏散沿岸居民!林枫果断下令。中国破冰船率先驶向危险区域,与此同时,他让技术团队破解了纳米机器人的控制密码。
当诺维基地试图远程引爆机器人时,中方技术团队成功覆盖了控制信号。大屏幕上,数以万计的纳米机器人集体休眠,即将发生的冰崩危机被化解。
感谢中国科考队。挪威首相在紧急视频会议上公开表态,你们阻止了一场生态灾难。
但林枫清楚,这远未结束。加密情报显示,诺维正在将实验转向更隐蔽的海洋环境。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已获得某国军方支持,准备开展更大规模的地球工程实验。
回国航程中,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的卫星电话。年轻的极地科学家语气激动:爸爸,我在冰川微生物中发现诺维留下的生物标记,他们可能在研究气候武器!
飞机穿越极光时,林枫知道,下一场气候战争将更加隐秘。而这一次,战场将从冰雪世界延伸到万里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