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五台寻净 禅心初试
列车南行,窗外的景色从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逐渐变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最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群山。五台山,这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以其独特的清凉与宁静气息迎接了远道而来的训练家们。
一行人安顿好后,便直奔山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显通寺。古刹庄严,梵音袅袅,令人心神不自觉沉静下来。在知客僧的引荐下,他们见到了寺院的住持——一位眉目慈和、气息沉凝的老禅师。
施墨渊恭敬地说明了来意,并提及了“五台净心斋”。
老禅师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阿弥陀佛。此斋确有其方,乃古时修行者为安抚山中躁动灵兽所创,亦是修心之法。外取五台清净之物,内涤五心尘劳之垢。获取这‘五台五净’本身,便是对尔等心性与协作的考验。”
他并未直接给予配方,而是将【食饵丹方】的内容缓缓道出,并强调:“材料需你们亲自去寻,过程需心怀虔诚,不可强求,不可喧哗,惊扰了山间清静。”
拿到丹方详情后,四人既感兴奋,又觉责任重大。这显然不是一项简单的采集任务。
第一净:台顶朝露(水净)
为采集日出前后的朝露,众人凌晨便动身前往东台望海峰。山风凛冽,夜色未褪。池日卫的盾甲龙凭借沉重的身躯在前方踏稳路径,施墨渊的赤霄虽不喜高山清冷,但也收敛气息,默默跟随。当日出东方,金光洒满云海,他们小心地用玉瓶收集松针与古老经幡底座贝叶上的晶莹露珠,露水冰凉,仿佛蕴含着朝阳的生机与佛国的空灵。
第二净:般若台蘑(土净)
寻找特有的般若台蘑需要耐心与细心。何小湘的奇鲁莉安发挥了关键作用,它的超能力感知能细微地探查到山林间蕴含的特殊能量点。张小花的花疗环环则能与山间的草系宝可梦沟通,获取模糊的指引。最终,在一处人迹罕至、阳光疏落的林间空地,他们发现了那菌盖上有着天然漩涡纹路、散发着淡淡灵气的台蘑,小心采下。
第三净:清凉山晶(石净)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寻找特有的水晶或麦饭石。这次轮到施墨渊的独剑鞘(已进化为双剑鞘)感应矿物灵气。它悬浮于空,剑身轻颤,引导众人来到一处溪涧旁,从水中捞起数块晶莹剔透、内蕴云纹的水晶石,这便是“石净”之引。
第四净:梵寺炉灰(火净)
此物需取自千年古刹的香炉。他们回到显通寺,向住持说明来意,获得许可后,怀着敬畏之心,从香火鼎盛的正殿香炉中,用洁净的玉匙取了一小撮受佛法熏陶不知多少岁月的香灰。炉灰温热,仿佛承载着无数信徒的愿力与岁月的沉淀。
第五净:无心柏籽(木净)
采集古柏籽需“心无杂念”。面对一棵苍劲的古柏,四人屏息凝神,努力排除心中得失之念。何小湘的霜奶仙安静地散发着令人平静的甜香,张小花的花疗环环轻轻摇响治愈铃声。在这片祥和的氛围中,池日卫身手敏捷地爬上树,轻轻采下几簇柏籽,整个过程确实带着一种“无心”的专注与和谐。
集齐“五台五净”,已是三日之后。按照丹方所述,他们在显通寺提供的一处僻静禅院中,开始了最后的炼制。将朝露置于陶罐,放入以细纱布包裹的山晶与炉灰,静置一日。取出布包后,加入捣碎的台蘑与柏籽,再将陶罐置于院中石台,沐浴月光与隐隐传来的夜诵梵音。
一夜无话,唯有山风轻拂,梵呗入耳。
次日黎明前,四人齐聚院中。过滤掉残渣,凝固得到的是一小块清澈透明、隐隐散发松柏清香与淡淡檀韵的固体——「五台净心斋」终于制成。
固体不大,却凝聚了他们的努力与这片佛国圣地的清净之气。接下来,便是验证其功效的时刻。施墨渊的目光首先投向了精灵球中的赤霄,这份净心斋,或许正是平复它体内那与生俱来的狂暴因子,让它的力量变得更加精纯可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