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永乐元年二月末,应天皇宫的内帑库房内,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粮食、田契装满了一间又一间偏殿。短短三天时间,各地勋贵为争夺北平军务的掌控权,纷纷献上“孝敬”——平凉侯费聚的三百万两脏银,延安侯唐胜宗的十万亩良田与百万石粮食,还有其他勋贵陆续送来的金银、古玩、商铺契书,数额之巨,远超朱棣的预料。

他早知道淮西勋贵富庶,却从未想过他们竟富到如此地步。这些钱财土地,即便朱元璋当年的赏赐再多一倍,也绝无可能积攒出来,显然都是多年贪污受贿、兼并搜刮所得。可朱棣心中清楚,如今正是收拢人心、分化勋贵的关键时刻,不能仅凭这些“孝敬”就定他们的罪,只能暂时笑纳。

“这些东西,倒是解了燃眉之急。”朱棣指尖划过清单,心中暗忖。如今朝廷财政空虚,西南战事、北方边防都需要巨额开支,这些勋贵“主动”上交的财富,恰好能填补国库缺口。只是,这些钱和地,都是勋贵们为了争夺北平军务控制权而抛出的“投名状”,他虽心知肚明其来源不正,却不能以此定他们的罪——毕竟,这些人名义上是“揭发贪腐”“上交赃款”,若是贸然定罪,反倒会落下“卸磨杀驴”的骂名,寒了其他勋贵的心。

这些“孝敬”,毫无疑问,大头都进了皇帝内帑——毕竟是勋贵们为讨好皇帝而献,归入内帑名正言顺;只有极少一部分零头,被划拨给了国库,用以安抚百官。可即便是这零头,也引来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弹劾。

早朝之上,一位侍郎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勋贵所献之物,皆为百姓血汗,理当归入国库,用于赈济流民、兴修水利。如今陛下将其归入内帑,实为与民争利,还请陛下将财物还之于民!”

“是啊,陛下,内帑乃帝王私库,如今收纳如此巨额财富,实属与民争利!这些财富本是百姓的血汗,理应还财于民,充实国库,用于赈济流民、兴修水利!陛下若执意如此,臣便长跪不起,跪死在这奉天殿上!”

紧接着,多位文官纷纷附和,言辞恳切,仿佛真的一心为民。朱棣坐在御座上,听着他们义正辞严的劝谏,心中冷笑不已——这帮文官,哪里是为了百姓?不过是见不得皇帝独享好处,想将钱财归入国库,方便他们从中克扣挪用罢了。若是这些钱真进了国库,怕是当天就得被他们以各种名目分走一大半。

“诸位爱卿此言差矣。”朱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内帑之事,朕向来不过问,一直由皇后打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抛出早已准备好的理由:“这些钱财,并非朕要私藏,只是暂寄于内帑。前些日子江西民变,那些乱臣贼子临死前胡乱攀咬,声称朝中还有大人物为他们撑腰。朕自然相信诸位大人清白,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如今这些钱财存于内帑,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日后若需彻查此事,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再说,朕要动用内帑钱财,还需经过皇后同意。”

朱棣看向下方的文官,语气带着几分似笑非笑:“诸位爱卿要朕还财于民,朕本心所愿。可皇后说,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不可肆意挥霍,需得找到妥当的用途,方能动用。”

文官们闻言,瞬间面如菜色。他们在心中暗自谩骂:“这帮刁民,死到临头还反咬一口,活该抄家灭族!可别自己找死,把我们也牵扯进去!”

朱棣看着他们神色变幻,心中愈发畅快,继续说道:“不若几位大人亲自去找皇后聊聊?向她陈明利害,说动她将钱财拿出,还之于民。放心,这绝非撺掇后宫干政,而是为国为民,皇后贤明,定会体谅诸位的苦心。”

“这……”文官们吓得脸都绿了,连连摆手拒绝。找徐皇后聊?那可是中山王徐达的嫡长女,魏国公徐允恭、定国公徐增寿的亲姐姐,是敢跟着朱棣一起反了洪武皇帝的狠人。且不说徐皇后是否会听他们的,就算他们真去了,当晚中山王徐达怕是就得派人来请他们“喝茶”,到时候能不能活着回来都难说。

文官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同见了鬼一般,连连摆手:“陛下万万不可!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制,臣等岂敢违背?此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陛下,臣等鲁莽了!”六部的尚书侍郎连忙躬身认错,“皇后娘娘贤明,必有妥善安排,臣等不敢叨扰娘娘。”

其他文官也纷纷附和,再也不提“还财于民”的话。朱棣看着他们狼狈的模样,心中暗自得意,挥手道:“既然如此,此事便先搁置。诸位爱卿还是多操心政务,若是再有人无故弹劾,扰乱朝局,休怪朕不客气!”

“臣等遵旨!”文官们如蒙大赦,躬身退下,脸上满是后怕。

当晚,奉天殿后的暖阁内,朱棣将白天文官们的丑态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徐妙云,忍不住捧腹大笑:“妙云你是没看见,詹徽那小子吓得脸都白了,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帮酸文人,就会纸上谈兵,真要让他们去见你,一个个都怂了!”

徐妙云看着丈夫笑得开怀的模样,眼中满是温柔,笑道:“既然陛下得了这么多钱粮,又看那帮文官勋贵斗得热闹,不如臣妾去弄两个菜,咱们喝一盅,好好庆贺一番?”

“怎么能只喝一盅?”朱棣大手一挥,兴致勃勃,“要喝就喝两盅!对了,把岳父和允恭、增寿也叫过来,一家人聚聚,‘叙叙旧’。”

徐妙云心中了然——朱棣口中的“叙叙旧”,实则是要借机拉拢徐家父子,巩固与外戚的关系。如今勋贵抱团,文官制衡,徐家作为手握兵权的外戚,是朱棣最坚实的后盾。她笑着点头:“好,臣妾这就去吩咐御膳房准备,再亲自给父亲做一道他爱吃的烧鹅。”

半个时辰后,徐达、徐允恭、徐增寿父子三人应邀来到暖阁。徐达身着蓝色蟒袍服,虽已年迈,却依旧精神矍铄;徐允恭站在父亲身侧,神色肃穆,一副不胜惶恐的样子;徐增寿则显得随意许多,毕竟是从小跟着朱棣长大,少了几分拘谨。

暖阁内,餐桌早已摆好,鸡鸭鱼肉、时蔬鲜果一应俱全。徐妙云亲自端上一盘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烧鹅,笑着对徐达道:“爹,这是女儿亲手给您做的烧鹅,您尝尝。”

徐达看着盘中的烧鹅,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连连点头:“好吃!还是妙云你做的烧鹅合爹的胃口!”

“爹,您只能吃三块。”徐妙云见状,连忙浇了一盆冷水,“太医说了,您年纪大了,油腻的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徐达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了下来,却也不敢反驳女儿,只能委屈地点点头:“好好好,听你的,吃三块就三块。”他一脸委屈地看着女儿,却也不敢反驳——他深知女儿的脾气,看似温柔,实则说一不二。徐允恭、徐增寿见状,忍不住低下头偷笑,连朱棣也憋得嘴角上扬。

就在这时,暖阁外的天空突然泛起金色光晕,沉寂多日的天幕,竟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时刻再次显现。

“这天幕,还真是会挑时候!”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徐家父子也纷纷收敛笑容,神色凝重地看向天幕——他们都想知道,那位被朱棣寄予厚望的嫡长孙朱瞻基,其长子朱祁镇究竟是何许人物。

【天幕光芒渐亮,画面首先浮现出一位容貌秀丽的女子,身着妃嫔服饰,正陪着朱瞻基在御花园中散步,两人言笑晏晏,神色亲昵。字幕缓缓浮现:说起朱祁镇,还需先提及其父朱瞻基的婚事。朱棣对朱瞻基寄予厚望,曾言“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对他的婚事更是十分上心。经明仁宗张皇后母亲彭城伯夫人举荐,朱瞻基自幼便与山东济南府邹平县人孙氏相识——孙氏乃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聪慧貌美,由张皇后亲自调教,与朱瞻基情投意合。原本不出意外,孙氏当为朱瞻基的太孙妃,可因司天监上奏“天象有异”,需另择良配,朱瞻基最终迎娶了济宁胡氏为太孙妃,孙氏则只能屈居嫔位。】

“司天监上奏?天象有异?”徐达、徐允恭、徐增寿父子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朱棣,眼神中带着几分揶揄——你自己和我女儿\/我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果到了孙子辈,却因为所谓的“天象”棒打鸳鸯,这事干得着实不地道。

朱棣脸上一阵发烫,尴尬地咳嗽一声,连忙转移话题:“这夜晚的风怎么这么热?朕去开窗透透气。”

众人都懒得搭理他,目光重新投向天幕。徐妙云看着画面中与朱瞻基亲昵的孙氏,心中暗忖:“瞻基与孙氏情投意合,却被迫娶了胡氏,这恐怕也是日后诸多事端的根源。”

“司天奏故?”朱棣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朕日后怎么会因为这种虚无缥缈的星象,就拆散瞻基与孙氏?这不像孤的作风。”

徐妙云也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不解:“是啊,陛下向来不信星象之说,怎么会在孙子的婚事上如此草率?而且,这个胡氏,无甚根基,性格刻板,确实不适合做太孙妃。”

【画面切换,时间来到宣德元年五月初九日。朱瞻基身着龙袍,坐在御座上,下旨册封孙氏为贵妃。按照旧时宫廷礼制,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可朱瞻基却特地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打破了沿袭多年的规矩。字幕显示:明宣宗即位之前,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了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朱瞻基愈发宠爱孙贵妃,便以“胡皇后无子,理应让贤”为由,逼迫胡皇后上表逊位。】

“破格赐金宝?”徐达眉头微皱,“帝王宠爱妃嫔本无可厚非,可打破礼制,恐会引发后宫争风吃醋,不利于宫闱稳定。”

徐允恭也点头道:“皇后无子便要让贤,此例一开,日后恐会有更多人效仿,动摇后宫根基。”

朱棣却摇了摇头:“帝王行事,不必事事拘泥于礼制。只要不影响朝局稳定,宠爱自己的妃子,也无可厚非。”

【天幕画面继续推进,展现出朱瞻基召见大臣的场景。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大臣跪在丹陛之下,朱瞻基坐在御座上,沉声道:“朕年过三十,尚未有子,如今孙贵妃诞下皇子,母以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胡氏,该如何处置?”随后,他列举了胡皇后多条“过失”,虽多为鸡毛蒜皮之事,却句句指向废后。而孙贵妃则假意推辞,泣声道:“皇后娘娘病愈之后,定然能生下皇子,臣妾的儿子,怎敢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好一出假惺惺的戏码!”朱棣冷笑一声,“孙贵妃看似推辞,实则是在火上浇油。瞻基这小子,为了废后,竟不惜编造皇后的过失,实在糊涂!”

徐妙云也神色凝重:“帝王废后,关乎宗法礼制,不可轻易为之。瞻基此举,太过冲动,恐会引发朝野非议。”

【字幕继续滚动,语气带着几分批判:宣德三年,明宣宗不顾群臣劝阻,正式废黜胡皇后,令其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形同废人。同年三月初一日,册立孙贵妃为皇后。明宣宗之母张太后怜悯胡废后,心中不满儿子的决定,经常召胡废后居清宁宫。每逢内廷朝宴,张太后都会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心怀不快,后宫暗潮涌动。】

“无端废后!这小子的操作,怎么看都有点昏君的样子!”徐达忍不住怒斥,“为了一个女人,不顾宗法礼制,不顾群臣反对,简直是胡闹!”

徐增寿也点头道:“是啊,胡皇后并无大错,不过是无子且不得宠,便被废黜,实在太过冤枉。孙贵妃虽得宠,可如此上位,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暖阁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无语。朱瞻基这波操作,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大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昏君架势。

【天幕仿佛看穿了众人的疑惑,字幕缓缓解释:其实,朱瞻基废后,并非单纯因为宠爱孙贵妃,另有隐情。朱瞻基自幼被朱棣、朱高炽、张皇后寄予厚望,对他要求极高,而胡皇后性情端庄刻板,对他亦是严格约束,整日板着一张脸,张口闭口便是劝诫,不许他斗促织,不许他沉迷书画,凡事都要遵循礼法,让朱瞻基倍感压抑。碍于长辈的压力,他一直隐忍不发。待朱棣、朱高炽相继离世,张太后虽不满,却也无法过度干预,朱瞻基便再也不愿忍耐胡皇后的约束。反观孙贵妃,聪慧机敏,深知朱瞻基的心思,与他琴棋书画、无话不谈,既能陪他斗促织取乐,又能在他处理政务之余给予慰藉,远比胡皇后更懂他、更理解他。因此,废黜胡皇后、册立孙贵妃,对朱瞻基而言,既是挣脱束缚,也是选择了真正懂自己的伴侣。】

朱棣沉默不语,心中却在思索着更深层的原因。天幕中提到,胡氏性格刻板,经常劝诫朱瞻基,张口闭口便是“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而孙氏则懂得朱瞻基的心思,与他琴棋书画,无话不谈,相互理解。

“说白了,就是胡氏管得太宽了。”朱棣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了然,“瞻基从小被咱们寄予厚望,要求极高,胡氏又以‘贤后’自居,整日对他加以约束,劝诫来劝诫去,像极了那些文官的做派。瞻基在咱们长辈面前不敢反抗,憋了一肚子气,等咱们不在了,自然不会再惯着胡氏。而孙氏懂得迎合他的心意,理解他的喜好,他自然更宠爱孙氏,想要立她为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只是,这里面有几个疑点。第一,司天监为何会突然上奏星象异动?恰好选中了一个没有任何根基、性格刻板的胡氏,抢了孙氏的太孙妃之位,还对瞻基多加约束。第二,高炽的妻子张氏,也就是瞻基的母亲,为何会同意这件事?孙氏是她母亲举荐、亲自调教的,她为何会眼睁睁看着孙氏落选,反而接受一个外来户胡氏做儿媳?第三,胡氏的做派,太过像文官集团的风格,她会不会与文官集团有所勾结?文官集团想要通过皇后,影响瞻基的决策,所以才策划了这场换后之事?”

徐达等人闻言,都陷入了沉思。朱棣的猜测,确实有几分道理。若是胡氏真的与文官集团勾结,那么朱瞻基废后,就不仅仅是因为宠爱孙氏,更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反抗——他不愿被文官集团通过皇后牵制,想要摆脱他们的影响。

“这么说来,宣宗废后,或许并非昏庸,而是另有深意?”徐允恭开口道。

朱棣点了点头:“不排除这种可能。只是,他的手段太过激进,废后之事,终究动摇了宗法礼制,容易引发朝局动荡。而且,他立孙氏为后,虽然满足了自己的心意,却也可能让皇帝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更加激化。”

天幕的光芒渐渐消散,坤宁宫内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众人看着朱棣,心中都明白,天幕揭示的内容,又给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即便是看似美满的婚姻,也可能牵扯到朝堂势力的博弈;即便是英明的君主,也可能因为个人喜好,做出影响朝局稳定的决策。

“陛下,”徐妙云轻声道,“不管其中有何隐情,瞻基废后的做法,都给我们提了个醒。日后,无论是高炽的婚事,还是瞻基的婚事,我们都要谨慎选择,不仅要考虑双方的感情,更要考虑其背后的势力,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朱棣深以为然地点头:“你说得对。婚姻之事,从来都不是私事,而是关乎皇权稳固与朝局稳定的大事。日后,孤会亲自把关孩子们的婚事,绝不让文官集团或其他势力,通过婚姻干涉朝政。”

徐达也道:“陛下英明。选后选妃,应以贤良淑德、家世清白、无甚复杂背景为宜,这样才能避免后宫干政,确保皇权集中。”

朱棣看着眼前的岳父与妻兄、妻弟,心中满是感慨。这场家宴,不仅联络了亲情,更让他对未来的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收拢兵权,还是处理后宫与朝堂的关系,都需要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来,喝酒!”朱棣举起酒杯,笑着道,“今日不谈国事,只叙亲情。有岳父与诸位兄弟在,朕心里踏实!”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