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九个月的苏茉莉,腹部已经高高隆起,走路都需要扶着腰。这段时间,赵振国几乎成了她的贴身护卫,除了必要的会议,其他时间都陪在她身边。
这天清晨,苏茉莉在丈夫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散步。初夏的微风拂过,带来茉莉花的清香。
医生说多走动有利于生产。赵振国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生怕她绊倒。
你别这么紧张。苏茉莉好笑地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我又不是瓷娃娃。
话虽如此,她自己心里也忐忑不安。预产期就在下周,对于第一次生产的恐惧和对新生命的期待交织在一起。
早饭后,赵振国照例送她去法院。车子开得格外平稳,连个颠簸都没有。
你这样开车,到法院都中午了。苏茉莉忍不住打趣。
安全第一。他一本正经。
法院门口,刘大姐早就等在那里。看见他们的车,赶紧迎上来:
慢点慢点。她搀住苏茉莉另一只胳膊,今天档案室要消毒,你别进去了,就在办公室坐着。
文书室已经被同事们改造过了。靠窗的位置放了张舒适的躺椅,旁边小桌上摆着温水和小零食。
苏副主任,今天的文件我都整理好了。张美丽抱着一摞档案,您过目就行,不用动手。
苏茉莉心里暖暖的。这段时间,同事们的照顾无微不至,连最爱嚼舌根的人都收敛了很多。
中午赵振国准时来接她。食堂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孕妇营养餐,连师长看见都打趣:
振国啊,你现在待遇比我还高。
饭后,苏茉莉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宫缩,疼得她冷汗直冒。
怎么了?赵振国立刻紧张起来。
没事...她强忍着痛,可能是假性宫缩。
但赵振国不放心,直接开车去了医院。李医生检查后说:宫颈已经开始软化了,就这几天的事。
这个消息让赵振国立刻进入战备状态。他从车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待产包,里面连婴儿的衣物都准备齐全。
你什么时候准备的?苏茉莉惊讶地问。
上个月就准备好了。他认真地说,有备无患。
考虑到苏茉莉有妊娠高血压史,李医生建议提前住院。于是,苏茉莉住进了师部医院的单人病房。
赵振国向部队请了陪产假,全天守在病房。晚上就在旁边的折叠床上休息,连翻身都小心翼翼,生怕吵到妻子。
你不用这样。苏茉莉心疼地说,回家睡吧,有护士呢。
我就在这儿。他态度坚决,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住院的消息很快传开。李秀英第一个来探望,带来自己煲的鸡汤:
趁热喝,攒着力气。
接着是法院的同事们。刘大姐代表全院送来一个红包:小苏,加油!我们都等着好消息呢!
连王亚玲都别扭地送来一篮水果:农村带来的,新鲜。
苏茉莉一一谢过。躺在病床上,她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活动,既期待又害怕。
这天半夜,她突然被一阵剧痛惊醒。宫缩变得规律而强烈,疼得她直冒冷汗。
振国...她轻声唤道。
赵振国立刻醒来,看见妻子痛苦的表情,立刻按响呼叫铃。
要生了!李医生检查后说,推进产房!
产房外,赵振国像困兽般来回踱步。里面传来的每一声痛呼都像刀子扎在他心上。这个在战场上面对死亡都不皱眉的男人,此刻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赵团长,坐下等吧。护士好心劝道。
他摇摇头,眼睛死死盯着产房的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渐渐亮了。李秀英闻讯赶来,看见赵振国布满血丝的眼睛,吓了一跳:
怎么样?进去多久了?
三个小时了。他的声音沙哑。
就在这时,产房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赵振国浑身一震,几乎要冲进去。
产房门打开,李医生笑着走出来:恭喜赵团长,是个儿子,六斤八两,母子平安!
这一刻,赵振国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他冲进产房,看见虚弱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婴儿,眼眶瞬间红了。
茉莉...他握住妻子的手,声音哽咽。
苏茉莉疲惫地笑笑:看看孩子。
护士把清洗干净的婴儿抱过来。小小的婴儿闭着眼睛,粉嫩的小嘴微微动着,额头上还有几道褶皱。
像你。苏茉莉轻声说。
赵振国小心翼翼地接过儿子,动作僵硬得像捧着易碎品。这个小小的生命,轻得没有分量,却重重地落在他心上。
我们的儿子...他喃喃道,眼泪终于落下。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大院。道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鲜花和礼物堆满了病房。
赵振国给靠山屯发了电报。苏老蔫回电说:取名赵念军,继承父志。
赵念军...苏茉莉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好,就叫念军。
住院期间,赵振国学会了换尿布、冲奶粉。虽然动作笨拙,但格外认真。
没想到赵团长还有这一面。护士们私下议论,真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一周后,苏茉莉出院回家。婴儿房已经布置妥当,赵振国亲手做的小床上挂着风铃,微风一吹就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秀英主动帮忙坐月子,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大院里的军属们也轮流来帮忙,连王亚玲都来学过几次育儿经验。
夜深人静时,苏茉莉看着婴儿床里熟睡的儿子,再看看身边疲惫的丈夫,心里充满感恩。
这个小小的生命,让他们的爱情有了延续,也让这个家更加完整。
辛苦了。赵振国从身后抱住她,谢谢你,给我一个家。
月光温柔地洒在这一家三口身上,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