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林建国那欲言又止、眼神闪烁的打探,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林晓怼内心深处最后一丝对亲情的幻想。如果连血脉相连的父亲都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那这世上,她还能毫无保留地信任谁?
这个认知带来的寒意,远比胡司机那晚的骚扰更让她感到恐惧和孤立。她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蛛网之中,四周都是潜在的敌人,而她能依靠的,似乎只有自己。
不,或许……还有一个人。
顾怀远的身影在她脑海中清晰起来。他那晚如同神兵天降的守护,平日里不着痕迹却精准无比的支持,以及在谣言风波中毫不犹豫的力挺……这些画面一帧帧闪过,让她冰冷的心找回了一丝温度。但,真的可以完全信任他吗?他将她推到这个风口浪尖,是否也存了利用她达成某些目的的心思?
信任,成了此刻最奢侈也最危险的东西。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眼前的局面。幕后黑手利用父亲,无非是想从情感和道德上击垮她,或者通过父亲获取关于她和工作进展的信息。那么,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断这条信息渠道,同时,不能让对方察觉她已经起了疑心。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怼表现得一切如常。她依旧定期回家属院看望林小梅,给妹妹带些吃的用的,但与林建国的交流,仅限于最表面的、关于天气和身体的客套话,绝口不提任何工作上的具体进展,甚至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些“工作遇到瓶颈”、“推广不顺”之类的模糊信息。
她像一只高度警惕的刺猬,将所有的柔软和真实想法都紧紧包裹起来,只露出坚硬的外壳和看似无害的伪装。
而在工作上,她更加拼命。精密连接件新工艺的推广进入了深水区,一些顽固的技术难题和人员配合问题逐渐浮现。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去请教顾怀远,而是带着攻关小组的成员,一头扎进车间,反复试验,查阅能找到的一切资料,试图靠自身的力量找到突破口。
她需要证明,即使没有他的庇护和指引,她依然能够站稳脚跟,甚至走得更远。这既是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顾怀远显然察觉到了她的变化。他看着她更加消瘦却愈发坚毅的侧脸,看着她刻意保持的距离和眼神里深藏的戒备,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更加幽深难测。他没有试图靠近,也没有出言询问,只是将她需要的资源,以一种更系统、更制度化的方式,通过厂里的正式渠道下发给攻关小组。他仿佛一位耐心的猎手,在等待,也在观察。
这天,林晓怼在车工车间跟踪一批高精度主轴的试加工。这是新工艺推广以来遇到的最硬的一块骨头,材料特殊,公差要求极高,连续试了几批,合格率都卡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难以突破。车间里的老师傅们开始有些急躁和抱怨,认为新工艺过于理想化,不如退回老办法稳妥。
气氛有些凝滞。林晓怼正对着检测数据苦苦思索,一个负责操作精密车床的、脾气有些倔的李师傅,终于忍不住抱怨道:“林组长,不是我们不支持工作,这新标准要求也太严了!稍微差一点就报废,这干法,咱这老机床和老手艺,跟不上啊!”
这话引起了不少老师的共鸣,质疑的目光纷纷投向林晓怼。
林晓怼压力巨大,她知道,如果这次不能解决问题,不仅前期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也会崩塌。她深吸一口气,没有争辩,而是拿起一个刚刚被判废的工件,走到李师傅的车床前,语气诚恳:
“李师傅,您经验丰富,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工件主要是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是刀具磨损?还是进给参数不合适?或者是机床本身有我们没发现的间隙?”
她放低了姿态,将问题抛回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而不是固执己见。
李师傅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姑娘真诚而带着求知欲的眼睛,心里的那点不耐烦消散了些。他接过工件,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刀痕,沉吟道:“我看啊,不全是标准和机床的问题。你这批材料硬,刀具磨损比预想的快,可能得调整一下切削液的比例和浇注方式,另外,这精车时的转速和进给,也得再微调……”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几条具体的改进建议。
林晓怼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她发现,李师傅提出的几点,恰恰是她之前忽略的、关于刀具与材料匹配、以及切削液效能的具体实践问题。她过于关注宏观的工艺参数,却忽略了这些微观的操作细节!
“谢谢李师傅!您这几点太关键了!”林晓怼由衷地道谢,立刻组织小组成员,根据李师傅的建议,重新调整方案,进行小范围试验。
这一次,她没有闭门造车,而是虚心请李师傅和其他几位老师傅在现场指导,边做边调整。当第一批按照新调整参数加工出来的工件送检,合格率赫然提升到百分之八十八时,整个车间都沸腾了!
李师傅看着检测报告,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拍了拍林晓怼的肩膀:“丫头,肯听劝,能琢磨,是块好料!”
这一刻,林晓怼看着周围老师傅们赞许和认可的目光,看着小组成员们兴奋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暖流。她意识到,真正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钻研和上级的支持,更来自于团队的信任和集体的智慧。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成功地依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个消息很快传开,让那些原本对她能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女孩。
晚上,她拖着疲惫却充满兴奋的身体回到筒子楼。走到门口,她习惯性地检查了一下门锁和加固的木条,确认无误后才开门进屋。
然而,就在她准备点亮煤油灯的瞬间,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她猛地看到,屋子中央的地面上,似乎放着一个东西!
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冷汗涔涔而下。她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退到门边,握紧了口袋里的螺丝刀,眼睛死死盯着那个黑影。
那东西不大,方方正正的,不像是什么危险物品。她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靠近。
那是一个牛皮纸信封,和她之前收到顾怀远资料的信封一模一样。信封上没有写字。
她的心跳得更快了。是他放的?他来过?什么时候?
她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屋内没有其他人,才深吸一口气,捡起了信封。入手很轻。她走到窗边,借着月光,小心地拆开。
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张小小的、裁剪下来的报纸碎片。碎片上,是一则毫不起眼的、关于本市某废品收购站因违规经营被查封的简讯,被查封的收购站名字,用红色的笔浅浅地圈了出来。
林晓怼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个收购站的名字……正是之前保卫科追查那几个栽赃定位块来源时,提到的那个临时工所在的收购站!
顾怀远这是在用他独有的、无声的方式告诉她:线索没有断,他一直在查,而且,已经有了进展!他将这个信息告诉她,是在回应她之前的遭遇,也是在提醒她,危险并未远离,但同时,他正在一步步逼近真相!
他没有说一句话,却传递了比千言万语更重要的信息——他与她,仍在同一条战线上。
林晓怼捏着那张小小的报纸碎片,指尖微微颤抖。心底那因父亲可能背叛而筑起的冰墙,在这一刻,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黑暗中,她仿佛能感受到那双沉静眼眸的注视,带着一如既往的沉稳和力量。
然而,就在她为这无声的同盟而感到一丝慰藉时,家属院里,林建国在夜色的掩护下,鬼鬼祟祟地将一个揉皱的纸团,塞进了院墙某块松动的砖缝里。他做完这一切,如同惊弓之鸟般迅速缩回屋里,靠在门板上,大口喘着气,脸上充满了挣扎与恐惧。他不知道,自己递出的这份“情报”,会将女儿推向怎样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