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北风开始显露出凛冽的锋芒。这天清晨,陈默正在院中练习云手,忽然听见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这在平日宁静的陈家沟是极不寻常的。
“出去看看。”爷爷陈正松放下手中的药锄,眉头微皱。
爷孙俩走到村口,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斜倒在路旁,车轴断裂,拉车的马匹不安地踏着蹄子。几个衣着讲究的人正围着一位倒在地上的老者,焦急地呼喊着。
“让一让,让一让!”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推开围观的村民,“老爷旧疾复发,需要赶紧找大夫!”
陈默透过人群缝隙看去,只见那位老者约莫六十岁年纪,面色青紫,呼吸急促,右手紧紧捂着胸口,表情极为痛苦。
“是心疾发作。”陈正松低声对孙子说,“看症状,应该是胸痹。”
围观的村民议论纷纷,却无人敢上前。这时,村里唯一的李大夫提着药箱匆匆赶来。他把脉后,脸色渐渐凝重:
“脉象沉涩,这是心血瘀阻之症。需要立即施针,但我这里的药材不全,恐怕......”
管家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这可如何是好!老爷这是老毛病了,本以为这次回乡祭祖不会有事,谁知......”
陈默站在爷爷身边,仔细观察着老者的症状。忽然,他想起药性赋里的句子:“丹参活血,通心养脉”,又想起爷爷前几天刚教过的急救之法。
“爷爷,”他小声说,“是不是可以用丹参配三七,先通脉活血?”
陈正松惊讶地看了孙子一眼,随即眼中闪过赞许:“说得对。李大夫,先用针稳住心脉,我家里有上好的丹参和三七。”
就在大人们忙碌时,马车旁的一个年轻仆人因为搬运行李用力过猛,突然“哎哟”一声,扶着腰蹲了下去,额头瞬间布满冷汗。
“怎么了?”管家烦躁地问。
“腰...腰闪了...”仆人痛苦地说。
陈默见状,不假思索地走上前:“你别动,让我看看。”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这个八岁的孩子蹲下身,仔细检查仆人的伤势。三个月来,他不仅学习了草药知识,爷爷也教过他一些基本的推拿手法。
“是筋骨错位,不要紧。”陈默说着,双手已经按在了仆人的腰眼处。
他回忆起爷爷教过的要领:“治伤如治水,宜疏不宜堵。”手下运起柔劲,既不是硬推,也不是蛮按,而是顺着筋肉的走向轻轻揉动。这手法中,竟暗含了云手的圆转之意。
说来也怪,不过片刻工夫,仆人的表情就舒缓了许多:“咦?不那么疼了...”
陈默又找来几片蒲公英叶,让仆人嚼碎敷在痛处:“这个能活血消肿,今晚睡觉时贴着。”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管家更是瞪大了眼睛:“这孩子...是跟哪位名医学的医?”
陈正松这时配好了药回来,听见问话,只是淡淡一笑:“不过是家传的一些粗浅功夫。”
服下丹药后,老者的呼吸渐渐平稳,面色也开始恢复红润。他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刚才是哪位神医出手相救?”
当得知是一个八岁孩子先提出治疗方案,又治好了仆人的腰伤时,老者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小朋友,你过来。”老者招手让陈默走近,“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我叫陈默,今年八岁。”
“八岁...”老者感慨地摇头,“方才你用的手法,似乎暗含武道至理,可是家学渊源?”
陈默看了爷爷一眼,见爷爷微微点头,才恭敬地回答:“我跟爷爷学过一些太极拳,刚才用的是云手中的化劲。”
老者更加惊讶,转向陈正松:“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山野村夫,不足挂齿。”陈正松谦逊地说。
这时,赵老闻讯赶来,看见现场已经处理妥当,不禁欣慰地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好孩子,临危不乱,将来必成大器。”
在村民的帮助下,马车被扶正,车轴也暂时修复。临行前,老者执意要酬谢,被陈正松婉言谢绝。
“若真要谢,就请记住,”陈正松正色道,“医者仁心,武者的德,都是应当应分的事,不该图报。”
老者肃然起敬,深深一揖:“今日得遇高人,是在下的福分。他日若有需要,只需到省城苏府说一声,苏某定当竭力相助。”
马车渐行渐远,围观的村民却久久不散,都在议论着陈默今日的表现。
“小默真是出息了!”
“陈老爷子教得好啊!”
“咱们陈家沟出了个小神医!”
面对这些称赞,陈默却有些不好意思。他悄悄问爷爷:“爷爷,我今天是不是太冒失了?”
“医者父母心,见死岂能不救?”爷爷慈爱地摸着他的头,“你今日做得很好,既活用了所学的知识,又懂得分寸。记住这个感觉,这就是知行合一。”
晚饭时,全家都听说了白天的事。小妹虽然听不懂,却也知道哥哥做了件了不起的事,一直缠着陈默要学“治病”。
父亲难得地给陈默夹了块肉:“好小子,给咱们陈家争光了。”
母亲却有些担忧:“小默还这么小,就接触这些重症,会不会......”
“雏鹰总要展翅。”爷爷打断道,“小默有天分,更难得的是有仁心。今日之事,只会让他成长得更快。”
夜里,陈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今天的病例和治疗方法。在记录过程中,他忽然意识到,今天能够临危不乱,得益于这几个月来的全面学习——太极拳让他懂得观察和应变,草药知识让他知道如何用药,雕刻训练则培养了他的耐心和细致。
“原来爷爷让我同时学习这些,都是有深意的。”他恍然大悟。
月光如水,陈默在床上回味着今天的一切。最让他开心的不是别人的称赞,而是看到那位老者转危为安时,心中涌起的满足感。那种感觉,比完成一件精美的雕刻,比练成一个太极拳招式,都要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