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良辰,天公作美。秋高气爽,碧空如洗,金色的阳光洒满京城,为这场旷古烁今的盛典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寅时刚过,凌薇便在宫人的服侍下起身。沐浴、熏香、更衣、梳妆,每一项流程都庄重而繁琐。祎衣加身,沉甸甸的,不仅是织物的重量,更是江山社稷的责任。十二龙九凤冠戴上头顶,珠翠摇曳,华贵不可方物,映衬得她容颜愈发清丽绝伦,眉宇间既有女子的柔美,更有一股不容忽视的英气与威仪。
她看着镜中陌生又熟悉的自己,恍若隔世。从青竹村濒死的“丧门星”,到北境救死扶伤的军医,再到今日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一路走来,艰辛与荣耀并存。而这一切的转折,都始于那个山洞中的相遇。
与此同时,萧玦也已穿戴整齐。玄色衮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伟岸,十二章纹昭示着无上权威,他目光沉静,深邃的眼眸中映照着跳跃的烛火,也映照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辰时正,钟鼓齐鸣,庄严肃穆的礼乐响彻云霄。祭天仪式正式开始。
萧玦与凌薇分别乘坐龙凤銮驾,在浩荡仪仗的簇拥下,出承天门,前往南郊圜丘。御道两旁,早已被热情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禁军士兵手持长戟,竭力维持着秩序。当帝后的銮驾经过时,“万岁”、“千岁”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震天动地。花瓣如同雨点般从道路两旁的楼阁上撒下,落在红毡上,落在仪仗上,也落在人们激动的心上。
凌薇端坐于銮驾之中,透过珠帘,望着窗外那万头攒动、欢欣鼓舞的景象,心中澎湃。这就是她与萧玦共同守护的百姓,这就是他们即将倾力治理的江山。
圜丘坛上,祭祀仪式庄重而繁琐。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每一项环节,萧玦与凌薇皆严格按照礼制进行,神情肃穆,举止从容。燔柴升烟,玉帛在望,萧玦朗声诵读祭天文告,告慰天地上苍,禀明承天受命,立誓励精图治,福泽万民。凌薇在他身侧稍后半步,同样虔诚礼拜,她的存在,本身就在向天地宣告着这王朝与众不同的开端。
祭天礼成,銮驾返回皇宫,前往太庙祭祖。告慰列祖列宗,江山已稳,传承有人,并将凌薇之名,正式录入皇室玉牒。
最后,便是最核心的环节——太极殿登基与封后大典。
巳时三刻,阳光正好。太极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各国使节位列两旁,仪仗森然,旌旗招展。汉白玉的台阶如同天梯,通往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殿堂。
庄严的礼乐声中,萧玦与凌薇携手,一步一步,踏上那漫长的丹陛。他紧握着她的手,力道坚定而温暖。她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也感受到无数道聚焦在他们身上的目光,有敬畏,有审视,有期盼。
终于,他们并肩立于太极殿前,接受万邦朝贺。
礼部尚书高声宣读登基诏书与封后诏书。当读到“……立誓此生不纳二色,不设妃嫔,唯皇后凌氏一人,永固中宫”以及“帝后同心,共理阴阳”时,广场上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随即,便是更加汹涌的、发自内心的欢呼,尤其是来自军方和那些深知凌薇功绩的官员队列,声音尤为响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滚滚雷声,在皇宫上空回荡,传遍京城,也必将随着驿马传遍大靖的每一个角落。
萧玦抬手,示意众人平身。他目光扫过台下臣民,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透过特制的传声装置,清晰地传到广场每一个角落:“朕,承天命,继大统,必当兢兢业业,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以百姓安康为根本!皇后凌氏,贤德功着,与朕同心,自今日起,与朕共掌江山,同创盛世!”
凌薇亦上前半步,声音清越,不卑不亢:“本宫凌薇,蒙陛下信任,天下厚爱,必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内抚宫闱,外助民生,不负江山,不负卿等!”
帝后并肩,接受百官与万国使节的朝拜。这一刻,注定将被载入史册。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的加冕,更是一种全新政治模式的宣告。
典礼持续了整整一日。当晚,皇宫内举行盛大宫宴,京城各处亦是灯火通明,万民宴席开千桌,歌舞杂耍通宵达旦。真正的万民同庆,盛世婚典。
当喧嚣渐歇,凌薇与萧玦携手站在坤宁宫的最高处,俯瞰着依旧灯火璀璨的京城。
“累了吗?”萧玦轻声问。
凌薇靠在他肩上,望着满天繁星与人间灯火交织的盛景,微微一笑:“累,但值得。萧玦,我们的时代,开始了。”
红妆十里,祭告天地,万民见证。这一场盛世婚礼,终于礼成。而他们共同治理的盛世画卷,也由此展开第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