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四海归一殿偏殿。
嬴政端坐于御案之后,正批阅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他的脸色比前些时日更显疲惫,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容,偶尔会停下笔,以拳抵唇,发出一两声压抑的轻咳。侍立在侧的赵高已除,换上了一位面容沉静的中年内侍。
扶苏步入殿内,行礼问安后,敏锐地察觉到了父皇气色的不佳。他心中忧虑更甚,但深知此时更重要的是推动既定国策。
“父皇,商税试点之事,儿臣与萧何、冯去疾、李斯已议定应对之策。”扶苏开门见山,将昨日议定的强硬处置南阳、完善蜀郡法令、公示税款用途等举措简要禀报。
嬴政静静听着,未置可否,直到扶苏说完,才缓缓道:“应对得当。乱象需用重典,然亦需顾及民心。你等议定,便去执行吧。”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对商税推行遇到的阻力并不意外,也认可了扶苏的处理方案。
“谢父皇。”扶苏稍稍松了口气,但话锋一转,“然儿臣以为,此等事端,究其根源,在于朝廷政令下达,解释之权往往旁落,易为宵小曲解,蛊惑人心。贴告示之法,效率低下,传播有限。故儿臣有一构想,或可从根本上扭转此局。”
“哦?”嬴政抬起眼,似乎提起了一丝兴趣,“有何构想,说来听听。”
“儿臣欲办一‘报纸’。”扶苏清晰地说道。
“报纸?”嬴政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词汇,眼神中带着询问。
“正是。”扶苏向前一步,详细解释道,“此‘报’,乃用天工苑所造之纸,借其新近攻克之活字印刷术,将朝廷政令、律法释义、边疆捷报、各地要闻,乃至劝课农桑、表彰忠义之事,定期汇编,刊印于纸上,装订成册,或单张散发。不仅限于官署张贴,更可公开发售,流通于市井之间,使士农工商,凡识字者皆可购阅,不识字者亦可听人诵读。”
他顿了顿,观察着嬴政的神色,继续阐述其深远意义:“如此一来,朝廷便有了一个直达天下臣民的稳固‘喉舌’。政令为何颁布,利弊如何,朝廷自有权威解读,可正本清源,防微杜渐。如商税之事,我可在报上详述其强国惠民之本意,列明税款具体去向,使百姓知其利而减其怨。若有流言诋毁,亦可在报上即刻辟谣,揭露其奸。更可宣扬忠勇,教化民心,使天下人知朝廷之作为,感陛下之天恩!此物,实乃掌控舆论、引导民心、巩固江山社稷之利器!”
扶苏的话语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带着一种开创性的激情。他描绘的蓝图,超越了简单的信息传递,直指帝国统治的核心——意识形态的塑造与掌控。
嬴政最初只是略带好奇地听着,但随着扶苏的深入解释,他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专注。作为掌控欲极强的帝王,他瞬间就抓住了“报纸”最核心的价值——将解释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从根本上杜绝六国旧贵族、地方豪强利用信息不对称煽动民变的可能。
“活字印刷术?天工苑已解决了?”嬴政捕捉到另一个关键点。
“回父皇,公输哲等人不负圣望,已初步成功。以胶泥刻单字,烧制成活字,排版刷印,虽不及雕版精美,但胜在灵活高效,改动便捷,正适合用于此类需时常更新内容的刊物。”扶苏肯定地答道。
嬴政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这是他深思时的习惯动作。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看向扶苏:“此物若成,确系国之利器。然,内容需严格把控,一字一句,皆需体现朝廷意志,不容丝毫偏差。你可能确保?”
“儿臣愿立军令状!”扶苏斩钉截铁,“《大秦报》之内容,儿臣将亲自过问,由萧何总揽,选定可靠博学之士组成编撰之班底,所有刊印内容,必经严格审核,绝不让半分悖逆、不当之言流传于世!其所宣扬,必是忠君爱国,必是励精图治,必是大秦万世之基业!”
“善!”嬴政终于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却带着赞许的笑意,“准你所奏。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萧何协理,天工苑需全力配合。朕,要尽快看到这《大秦报》的模样。”
“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扶苏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躬身领命。
他知道,嬴政的这一句“准奏”,意味着又一项可能深远影响历史进程的事物,将在这个时代提前诞生。
离开章台宫,扶苏即刻移驾天工苑。
如今的天工苑规模又扩大了数倍,不同的院落分工明确。在公输哲主持的“机巧部”所在院落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泥土的气息。
萧何早已在此等候,他正与公输哲一同,观摩着几名工匠演示活字排版。
只见工匠们从一个排满密密麻麻小格子的木架上,熟练地拣出所需的胶泥活字,按照文稿顺序排列在一个带有边框的铁板之上,以松脂、蜡和纸灰混合之物固定。然后刷上墨,覆上纸张,用一把干净的刷子轻轻刷过背面,揭下来,一张字迹清晰、排版整齐的纸页便呈现在眼前。虽然速度还谈不上飞快,但比起逐字雕刻的雕版,效率已不知提升了多少倍。
“殿下!”萧何与公输哲见到扶苏,连忙上前见礼。
“不必多礼。”扶苏摆摆手,目光灼灼地看着那刚刚印好的纸页,上面正是他昨日拟定的一份关于商税政策的简明解读,“效果如何?”
“回殿下,活字已然可用!”公输哲难掩兴奋,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虽偶有字迹深浅不一,排版亦需熟练,但确已攻克了最大的难关!按此效率,若人手充足,一日印制成百上千份,绝非难事!”
萧何补充道:“殿下,编撰班底的人选,臣已初步拟定,皆是精通律法、文笔洗练、忠于朝廷的博士或文吏。只待殿下审定,便可开始筹备《大秦报》的创刊号内容。”
扶苏拿起那张墨迹未干的纸页,感受着纸张的质感与印刷字迹的清晰,心中豪情顿生。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份这样的报纸,如同思想的种子,撒向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好!公输哲,继续改进工艺,提升效率与质量。萧何,编撰人员就按你拟定的名单来,尽快召集他们,拟定创刊号的要目。我们要用这《大秦报》,为商税新政正名,为朝廷发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院内忙碌的工匠和那些不起眼的胶泥活字,语气坚定:
“让天下人,都听到大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