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书院“揽贤阁”,临水而建,窗外秋色如画,漳水碧波荡漾,远处书院新舍的灰瓦白墙掩映在疏朗的林木之间,景致清幽雅致。
阁内,檀香袅袅,清茶已备。张珩换下戎装,着一身玄色深衣,少了几分沙场悍将的霸烈,多了几分沉稳气度。他并未在阁门处迎候大队人马,而是事先请田畴安排,单独邀郭嘉与戏志才二人前来一叙。
脚步声由远及近,田畴只引着两人走来。
一人身形略显单薄,面容清秀,甚至带着几分慵懒的酒色之气,眼眸半开半阖,仿佛对周遭一切都漫不经心,但偶尔抬眼间,那眸光却清澈锐利,似能洞穿人心。正是郭嘉,郭奉孝。
另一人,年纪稍长几分,衣着朴素,神色平静,目光内敛,行走间步履沉稳,气息平和,若不细看,几乎会忽略其存在,但那份沉静之下,却仿佛蕴藏着深潭般的智慧。正是戏志才。
“郭奉孝,戏志才,见过镇北将军。”两人拱手行礼,姿态随意却又不失礼数。
张珩笑着还礼,亲自将二人引入阁内:“二位先生不必多礼。珩冒昧单独相请,只觉与二位投缘,欲避开繁琐礼仪,清茶一盏,坦诚一叙,望勿见怪。”
郭嘉眉梢微挑,与戏志才交换了一个眼神,均看出对方眼中的一丝讶异与玩味。这位年轻的镇北将军,行事倒是直接。
三人分宾主落座,清雅的茶香取代了大型雅集可能有的喧闹。寒暄几句,品过香茗后,张珩便不再绕弯,目光扫过二人,缓声道:“二位先生乃颍川俊杰,才智超群。珩虽身处行伍,亦心向往之。如今邀二位前来,实有一问,不吐不快。”
他放下茶杯,声音沉静而有力:“如今天下纷扰,董卓余孽祸乱长安,关东诸侯混战不休,大汉天下看似分崩离析。不知二位观这乱局,路在何方?那承继大统、重整河山者,又当是何等人物?”
郭嘉闻言,轻笑一声,带着些许懒散,却直指核心:“将军此问,何其大也。然嘉以为,与其空论英雄标准,不若审视当下豪杰。袁本初四世三公,名望无两;曹孟德能用人,有韬略;刘景升汉室宗亲……似乎皆完美之选。将军以为呢?”
张珩迎上他那看似慵懒实则锐利的目光,并不回避:“奉孝先生只看其表,不看其内,珩以为,承此重任者,其一,需有大义名分,或为汉室宗亲,或能真正尊奉天子;其二,需有仁德之心,能体恤民瘼;其三,需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量;其四,需有长远战略,不争一时之长短;其五……”他略一停顿,声音加重,“需有雷霆手段,扫平奸凶之魄力与实力!”
戏志才此时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将军所论,兼顾仁德与实力,名分与手段,确非寻常武夫之见。然,符合此论者,放眼天下,似乎寥寥。”他目光沉静地看向张珩,“莫非将军心中,已有人选?”
张珩知道时机已到,他目光诚恳地看向郭嘉与戏志才,郑重道:“不瞒二位,珩心中确有人选。便是我大哥,刘玄德!”
他毫不意外地看到二人神色微动,继续道:“大哥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海,信义着于天下,更有扫清寰宇、重振汉室之志!如今坐拥幽州,内修政理,外御胡虏,兴办书院,惠泽士林。或有人言幽州偏远,然偏安方能积蓄,厚积方能薄发!此正是潜龙在渊,以待天时!”
他站起身,对着二人深深一揖:“珩,知二位大才,非池中之物,必择明主而栖。今日冒昧,恳请二位先生留在这北疆之地,助我大哥一臂之力,共图大业!幽州必虚位以待,委以重任,让二位一展平生所学!”
阁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檀香袅袅。张珩这开门见山的招揽,直接将选择摆在了二人面前。
郭嘉与戏志才对视一眼,眼神交换间,并无太多意外,只有深思。
戏志才沉吟片刻,拱手还礼,语气依旧平和:“将军快人快语,诚意拳拳,志才感佩。刘皇叔仁德之名,我等素有耳闻,观幽州气象,亦知非虚。然……出仕关乎一生志向,需慎之又慎。志才自觉学识尚浅,欲再游历增广见闻,此时难以决断,还望将军海涵。”
郭嘉则慵懒地靠回椅背,笑道:“将军直言不讳,嘉亦不喜虚与委蛇。刘皇叔确是难得明主,幽州亦是一片新天地。只是……”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窗外,“嘉散漫惯了,受不得太多拘束,且这天下棋局变幻,还想再多看几步。或许待我倦游之日,或觉时机契合之时,自会前来相投,届时还望将军与皇叔莫要拒之门外才好。”
两人的回答,皆是婉拒,但言辞恳切,并未将话说死。戏志才以“需游历增广见闻”推脱,郭嘉则以“散漫”、“想看棋局”为由暂缓。
张珩心中虽有淡淡失望,却也并不意外。这等顶尖谋士,心高气傲,择主而事,绝非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就能轻易打动。
他洒然一笑,重新坐下:“二位先生志存高远,谨慎择主,乃是君子之风。珩理解,亦尊重二位的选择。无论二位作何决定,幽州大门,燕山书院,永远为二位敞开。他日若二位游历倦了,或觉时机已至,珩与大哥,必倒履相迎,虚席以待!”
“多谢将军厚意与理解。”郭嘉与戏志才齐齐拱手,语气中多了几分真诚。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反而更加轻松,三人抛开招揽之事,就经学、兵法、各地风物乃至奇闻异事畅谈起来,郭嘉的奇诡思路,戏志才的沉稳见解,张珩的务实观点,时有碰撞,倒也宾主尽欢。
直至暮色渐染漳水,三人才起身告辞。
送走二人,张珩独立于揽贤阁窗前,望着窗外沉静的河水。虽然未能当场招揽成功,但这次单独的、坦诚的会谈,无疑比在众人面前的公开招揽更进一步。至少,他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和刘备的志向与诚意,也在二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奉孝,志才……你们终究属于我。”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笃定而耐心的光芒。人才的争夺,本就是一场持久战,他有的是耐心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