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打开了情绪的闸门,沉默之后,倾诉接踵而至。
“我也想我姥了,她做的粘豆包,比咱这儿的甜…”
“我想我爸带我去的那个老澡堂子泡澡了…”
“我想我家门口那棵歪脖子枣树了,不知道今年结枣多了没…”
“我想我弟了,那小子也不知道学习咋样了…”
平时坚强或乐观的知青们,此刻都卸下了伪装,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分享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温云清沉默地坐在一旁,他是屋里唯一一个没有喝酒的人,异常清醒地听着身边这些比他年长的哥哥姐姐们袒露心扉。
他的心情也有些复杂,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促使他悄悄站起身,没有打扰沉浸在意绪中的众人,独自掀开门帘,走到了屋外。
凛冽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与屋内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
除夕夜的天空格外澄澈,墨蓝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如同碎钻般闪烁着冰冷而遥远的光芒。
他仰头望着这片陌生的星空,脑海中却不自觉地浮现出另一对身影——那是他前世父母的模样,带着慈爱的笑容。
是的,他也想家了。
想念那个科技发达、生活便捷的时代,更想念那对虽然爱他,但更享受二人世界、时常撒狗粮的父母。
他还记得自己上大学后,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简直成了环球旅行摄影展,两人玩得不亦乐乎,偶尔才想起来关心一下他们“留守”的儿子。
唉…
温云清轻轻叹了口气,这么一想,突然那点感伤就冲淡了不少。
毕竟,来到这个世界,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次极度特殊的“旅行”吧?
那么,他应该做的,不是沉湎于过去,而是珍惜并记住这场独特旅途中的一切——无论是艰苦、欢笑、温暖,还是此刻的思念。
“我们终将重逢。”
他莫名想起这句话,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然后,他看着浩瀚的星空,脑子里不知怎地,突然冒出一个极其跳脱、甚至有些无厘头的想法:“开拓的星轨…铺到这个星球了吗?阿基维利的列车会不会路过?”
这想法刚一冒头,温云清自己就先被逗乐了,噗嗤一声笑出来。
“不行不行,串频了串频了!”
他小声嘀咕着,笑着摇头,“怎么可以从提瓦特跳到星穹铁道呢?画风都不对了好吗!”
被自己这跨越宇宙的脑洞一打岔,原本有些低沉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
同时,一阵强烈的困意也席卷上来。
他回头看了眼知青点屋里,灯光依旧亮着,隐约还有谈话声传来,显然这场年终夜谈还没那么快结束。
他也不去打扰,轻手轻脚地去厨房舀了热水洗漱,然后独自回到他和赵大钢的屋子,脱掉外衣,钻进了温暖的被窝。
身体的热量与被窝的热量交织,窗外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仿佛成了催眠曲。
他闭上眼睛,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对新一年淡淡的期待,欣然入睡。
第二天,大年初一。
天刚蒙蒙亮,村子里就彻底热闹了起来。
比往常更加响亮的拜年声、欢笑声和一刻不停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
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们。
他们早早换上了最好的衣服,像一群出了笼的小马驹,呼朋引伴地在村子里疯跑,挨家挨户地蹿,小脸冻得通红也毫不在意。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拜年,讨彩头!
孩子们大年初一能得到的“丰收”通常是脆响的鞭炮,这是男孩子们的最爱。
能从大人那里得到一小挂的“小鞭儿”,或者几个威力更大的“二踢脚”,足以让他们成为孩子群中最受羡慕的对象,小心翼翼地拆开来一个个放,能玩上一整天。
红红绿绿的玻璃纸水果硬糖是最常见的礼物。平时这一般是舍不得拿出来随便给人的,除了过年。
塞进嘴里,甜味能弥漫很久,糖纸则会被仔细展平,夹在书本里收藏起来,或者叠成各种小玩意儿。
条件好点的人家,可能会给孩子们一小块冻梨或冻柿子。
拿到手时还硬得像石头,需要放在怀里捂一会儿,等化开一层软壳,再小心翼翼地吸吮里面冰凉酸甜的果汁,是冬天独有的美味。
当然,更多的是满满的瓜子花生,大人们总会抓一把炒得香喷喷的瓜子或花生塞满孩子们的口袋,让他们一路走一路嗑,嘴巴和口袋都不得闲。
过年无需上工。
温云清早早起身,跟点长王卫东打了个招呼,便揣上些钱票,踏着积雪,朝着县城的方向走去。
这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不然他会被那些孩子们拉走,参加孩子的活动,温云清暂时做不到,特别是过年这种,但凡他再小几岁他都不介意,可问题是他已经十四了,过了年就十五,这种讨礼物的活动不太适合他。
他想亲眼看看这七十年代县城过年是怎样的光景,更重要的,是想给远方的林姨一家买点年礼寄去,表达心意。
乡下的年,是屯子里家家户户烟囱冒出的绵长炊烟,是孩子们在雪地里疯跑炸响的零星鞭炮,是左邻右舍隔着篱笆墙大声互道的“过年好”,是酸菜缸和豆包帘子散发出的熟悉味道。热闹,但分散在广阔的天地间。
县城的年,则是另一种景象。
虽然同样寒冷,但街道上的人流明显稠密了许多。
许多单位的大门上都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贴上了硕大的春联和福字。
偶尔能看到穿着蓝色制服、骑着二八大杠的邮递员穿梭送信,车把上或许还系着红布条。
机关单位的广播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和社论,但也夹杂着《祝贺新年》之类的喜庆乐曲。
街上的人们穿着虽然依旧以蓝、灰、绿为主,但不少人也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孩子们的新衣服款式也更多样些。
空气中除了鞭炮火药味,还能隐约闻到国营饭店里飘出的炒菜油香和副食店里糖果、糕点的混合甜香。
这里的热闹和乡下的不太一样,倒和温云清记忆中小时候的年有丝丝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