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身子一颤,跟在夏侯玄身后,走进书院的食堂。
巨大厅堂内,足以容纳上千人同时进食。
一排排长条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厅堂的另一侧,打饭窗口,十口铁锅架在灶台上面,锅里翻滚着浓稠的菜肴,白色的蒸汽混杂着肉香,飘散而出。
十几个穿着灰色衣服的厨娘正在忙碌。
宋之问看清了。
锅里炖的是萝卜和切成大块的猪肉,肉块肥瘦相间,分量十足。
另一边的巨大木桶里,装着晶莹饱满的白米饭,冒着腾腾热气。
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统一发放的陶瓷碗。
厨娘挥舞着大勺,一勺菜,一勺饭,扣在孩子们的碗里。
每个孩子的碗里,肉块清晰可见。
没有拥挤,没有争抢。
孩子们打好饭,就近找位置坐下,埋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宋之问呆呆地站着。
原来书院账目上,一月耗费白银上千两,全都花费在这些孩子身上。
夏侯玄走到一个正在狼吞虎咽的小胖子身边,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好吃吗?”
小胖子嘴里塞满了饭,含糊不清地回答:“好吃!王爷!肉好吃!”
夏侯玄看向宋之问,问道:“宋大人,本王问你,一座坚固的城池,价值几何?”
宋之问回答:“数万,乃至十数万金……”
“一个能看懂图纸,核算物料,管理一个上千人工地的工头,价值几何?”
“一个能辨认良种,改良土壤,将粮食产量翻倍的人才,价值几何?”
宋之问沉默了,他不知如何反驳。
“在本王这里,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他的价值,远超一座城池。”
“你烧掉的,不是一本账本。你烧掉的,是北州未来的几百个工头,几十个工程师,是无数能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饶的希望。”
“你斥责本王败家,在本王看来,你才是真正的败家子。”
“你守着圣贤书,守着你那些发黄的规矩,眼睁睁看着人才流失,看着国家积弱,却只会计较几个孩子的饭钱。宋之问,你不配管账。”
“你不配!”
宋之问站在原地,身体摇晃了一下,
孩子们的吃饭声,夏侯玄的话语声,女工的质问声,在他的脑子里疯狂冲撞。
他一生信奉的“规矩”,他引以为傲的“节俭”,他恪守的“纲常”,在这一刻,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他看着夏侯玄,这才是真正懂得“治国”之人。
而自己……自己又算什么?
一个只会抱着旧账本不放,信奉陛下圣旨的老顽固?
我真的是败家子?
“噗——”
一口鲜血,猛地从宋之问的口中喷出,洒在他的官袍上。
“大人!”
他带来的两名书吏惊呼着上前扶住他。
夏侯玄走到他身旁,指了指,不远处正狼吞虎咽的女孩,说道:宋大人,她,是个孤儿,父母都死在今年的旱灾里,被工程队的人带回北州。”
“还有那个,他爹是独眼寨的山匪,被工程队收编了。”
“那个,他爹是木匠……”
“那个,他娘在北州食堂做饭……”
宋之问在两名书吏的搀扶下站稳身子,问道:“王爷……你……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夏侯玄哈哈大笑道:“为了我修路的时候,能有足够多,会算数,会识图,会用标尺和炭笔的工匠。”
“为了我开厂的时候,能有足够多,懂得齿轮原理,懂得杠杆作用,懂得什么叫流程管理的管事。”
“为了将来,我的路修到大夏的每一个角落,所需要的人才。”
“本王需要的人,不是一群只知道磕头谢恩的奴才。”
“本王需要他们,能够站着,用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去创造价值。”
夏侯玄看着已然呆若木鸡的宋之问,说道:“宋大人,你烧掉的那本账本,记录的不是银子。”
“是北州的未来。”
恰在此时,一个文质彬彬的先生,走进食堂,他身后跟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梳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抱着一摞作业本。
孙青看到夏侯玄,连忙上前行礼:“王爷。”
夏侯玄点了点头,看向小姑娘,笑道,“今天又考第一了?”
小姑娘脆生生地说道:“回王爷,今天的算术课,我全对!孙先生说,下个月就要教我们更难的‘应用题’!”
“王爷,等我长大了,也去学修路,给您当工程师,好不好?”
夏侯玄蹲下身子,捏了捏她的小脸蛋道:“修路很辛苦的哦,你把算术学好,等你长大了。”
“本王安排你去城建司跟李文使,核算工程款,那更合适你。”
小姑娘乐道:“王爷,说好哦,等我长大了,安排我去城建司,不许反悔。”
本王从来不骗人,去把吃饭去。
夏侯爷站起身道:“宋大人,你看懂了?”
宋之问推开搀扶他的书吏,整理了一下沾着血迹的衣袍。对着夏侯玄,弯腰行礼,恭敬道:“王爷……下官,受教了。”
“是下官,知识浅薄,眼界狭隘,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协理银钱出入,账目核算这等经天纬地之大事,下官……无能为力。”
“明日,下官这就上奏陛下,言明自己德不配位,才不配职,请陛下重新择选户部能臣,来辅佐王爷。”
夏侯玄上前,将他扶起道:“宋大人,你以为本王让你看这些,是为了逼你走吗?”
“你错了。”
“你一生信奉规矩,精于算学,一丝不苟,这并非缺点,而是天下间最难得的品质。”
“旧的账本,你烧了,很好。因为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开启。”
“本王这里,有水泥厂、炼钢厂、纺织厂、书院、工程兵团……一个全新的,远比朝廷户部要复杂百倍的财政体系正在建立。”
“本王需要你,来为我北州,为这北夏的未来,亲手写下第一本新账本!”
“宋大人,你可愿意,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