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霜在育苗床的塑料膜上结了层薄冰,林薇掀开膜时,指尖都沾了凉意。
可当看到床里的幼苗,她瞬间忘了冷——子叶舒展成巴掌大,新抽的真叶嫩得发亮,根须已经从盆底的透水孔钻了出来,正是移栽的好时候。
“能移栽了!”林薇回头喊,声音里带着雀跃。正在给大棚扫霜的李二哥立刻扔下扫帚跑过来,粗声粗气地问:“真能移了?俺这就去扛营养土!”他前几天就按林薇说的,把自家菜地里的陈土翻出来晒着,就等这天。
可刚扛来两筐土,刘婶就皱起了眉:“这土看着还是不够肥啊,俺们几家凑的陈土加起来才够两个棚,第三个棚还差不少,这可咋整?”
“俺家有羊粪!”王翠花突然拎着半袋腐熟的羊粪过来,脸上带着点不自在,“是俺家老羊去年冬天攒的,本来想留着开春给自家菜地用……要是记两个工分,俺就先借给队里。”她昨晚听张大爷说,移栽用羊粪拌土,黄瓜能结得又大又多,心里盘算了半宿,觉得记工分又能吃黄瓜,不亏。
“算!肯定算!”林薇赶紧接话,“二婶,这羊粪正好配土,等移栽完,我多给你家留两株壮苗!”王翠花一听,立马把羊粪袋往地上一放,还主动帮着刘婶筛土:“俺来筛,俺筛得细,苗根扎得稳!”
大伙正忙着拌营养土(按系统给的“育苗土配比”:陈土+羊粪+细沙=5:3:2),远处突然传来赵文山的声音,他手里拿着本旧农书,边走边喊:“都别忙活了!冬至前移栽菜苗,是要遭天谴的!”
村民们的动作瞬间停了。赵文山走到育苗床边,翻着农书念:“你看这上面写的‘冬栽菜,命难在’,这时候移栽,根还没扎稳就冻坏了,到时候全军覆没,你们哭都来不及!”他眼神扫过林薇,带着点刻意的轻蔑,“年轻人不懂老规矩,瞎折腾,最后坑的还是全队人!”
有几个老人听了,悄悄往后退了退,小声嘀咕:“赵老师读过书,说的是不是真的?”“要是真冻坏了,这阵子的功夫就白瞎了……”
林薇心里一沉,却没慌——系统昨晚刚解锁了“作物移栽时间表”,明确标注着“黄瓜苗在四叶期、日均温5c以上移栽,成活率超90%”,而最近几天的温度正好达标。
“赵老师,老规矩也得看实际情况。”林薇走过去,指着育苗床里的苗,“您看这苗已经四叶一心,根须够壮,而且这几天白天温度能到12c,大棚里盖着膜,夜间温度也能保到8c,正好适合移栽。”
张大爷也跟着点头,他掏出烟袋锅子敲了敲:“赵老师,俺种了四十年地,也知道‘冬栽菜难活’,可那是没大棚的时候!现在有膜保温,还有羊粪肥土,跟以前不一样。俺去年冬天在自家小棚里移栽过菠菜,长得好着呢!”
赵文山却不死心,还想翻农书辩解,李二哥突然把手里的锄头往地上一戳,粗声说:“赵老师,要是按你说的,等开春再移栽,冬天就吃不上黄瓜了!俺信林丫头,她的法子都管用,你别在这瞎搅和!”
旁边的后生们也跟着附和:“对!俺们信林丫头!”“赵老师要是不帮着干活,就别在这说风凉话!”
赵文山被怼得脸通红,手里的农书都差点掉地上。他看没人信自己,又怕再待下去被大伙围着说,只好撂下句“到时候冻坏了别找我”,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赵文山的背影,王翠花小声跟林薇说:“这赵老师就是眼红你,见不得你把大棚弄成!”林薇笑了笑,没接话,只低头继续拌土——她知道,只要把黄瓜种好,再多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夕阳西下时,三棚的营养土终于都拌好了,堆在大棚旁边,像三座小小的土山。陆衍扛着新做的移栽小铲过来,递给林薇一把:“我让村头铁匠打的,刃口薄,挖苗不伤根。”他还特意在铲柄上缠了圈布条,握着不硌手。
林薇接过小铲,指尖碰到他缠的布条,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营养土,看着远处村民们收拾工具的身影,知道明天的移栽一定会顺利。风轻轻吹过大棚,塑料膜发出“哗啦”的声响,像是在为即将安家的幼苗,唱着欢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