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的春日脚步加快,校园里的花朵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商量好了似的,竞相绽放。空气不再是冬末的干冽,而是带上了一丝温润的暖意,风中夹杂着花香和新翻泥土的气息。
姜羡的生活节奏也如同这季节一般,从容而富有生机。
白天的课程依旧排得满满当当,《中级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导论》的难度上了新台阶,但她凭借着学习空间的高效加持和自身优化后的理解力,学得游刃有余。
与吴彤那次短暂的咖啡会谈,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比预想中更远一些。几天后,吴彤给她发来一条感谢的微信,说团队已经初步筛选出两个风格契合的国风创作者,正在接洽合作意向,并再次称赞了她的“前瞻性”。
姜羡只是客气地回复说能帮上忙就好,并未过多居功。这种低调而有效的价值输出,让她在吴彤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然而,当辅导员打来电话,邀请她牵头组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她感受到的却并非得心应手,而是一种陌生的挑战....
“创新创业大赛?”姜羡握着手机,有些迟疑,“老师,我没什么实际经验,怕做不好。”
“哎呦,要的就是你们年轻人的新想法!不在乎多成熟,关键是敢想敢做,过程就是学习嘛。”辅导员鼓励道,“我觉得你底子好,思维活,牵头最合适。就当锻炼一下组织能力也好啊。”
话说到这份上,姜羡不好再推辞。她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将脑中那些“知识可视化”模糊念头落地测试的机会,而且是一个完全属于她个人、可以不依靠系统和牧恒、纯粹依靠自身和团队力量去完成的挑战。
她需要这个过程来暴露问题,积累真正的经验。这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
“好的老师,那我试试看。”她应承下来,心里已经决定,这次她要完全依靠自己和新组建的团队。
晚上回到宿舍,她提起了这件事。
“创新创业大赛?听起来好麻烦。”黎晴第一个打退堂鼓,“要写好多计划书吧?我肯定不行。”
林菱也轻轻摇头:“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需要很多对外沟通和商业策划。”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对此类活动漠不关心的秦悦,正对着镜子涂抹精华,闻言却从镜子里瞥了姜羡一眼,懒洋洋地开口:“你?要做什么项目?”
姜羡心中一动,想到秦悦家境优渥,家里有公司、耳濡目染的秦悦,视角更偏向市场和商业模式,所以不犹豫的立刻说道。
“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姜羡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在探索,而非陈述一个“完美计划”,“我觉得现在很多知识传播的方式很枯燥,我在想,能不能用更视觉化、更互动一点的方式,比如短动画或者简单的交互页面,来拆解一些难点知识。暂时叫‘知影’这个概念。”
她简单描述了一下,没有掩饰其中的不成熟和模糊之处。
秦悦听完,轻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瓶子转过身来:“想法不算太蠢。但是,姜羡,你考虑过成本吗?你说的短动画,就算最简单的mG动画,一秒钟市场价多少你知道吗?交互页面,谁来做开发?你打算花多少钱?还是你觉得参赛光靠一个ppt概念就能忽悠评委?”
一连串现实而尖锐的问题抛过来,让姜羡瞬间愣住。她确实没细想过这些!
她习惯于系统直接奖励成果或牧恒处理执行,对于将一个想法从零开始实现所需要的具体资源、成本和路径,缺乏最基础的概念。衡能给她理论框架和模型,却无法告诉她雇佣一个动画师的实际市场价格。
看到姜羡的表情,秦悦挑了挑眉,语气依旧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嘲讽,却多了丝认真:“怎么?什么都没想?那你组什么队?过家家吗?”
黎晴和林菱在一旁听得咋舌,觉得秦悦说得太直接了。
姜羡深吸一口气,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需要的就是这种来自现实层面的“打击”!
“你说得对,”她坦诚地承认,“这些我确实没仔细考虑,是我想得太简单了。秦悦,如果你了解这些,能不能给我点建议?或者…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做?我们需要一个能把握现实可行性的人。”
秦悦似乎没料到姜羡会如此直接地承认不足并邀请她,她打量了姜羡几秒钟,才慢悠悠地说:“看在你脑子还算清醒,知道听话的份上…行吧,反正最近也挺无聊的。我可以挂个名,帮你们看看预算和资源这块别太离谱。但别指望我干太多活。”
姜羡心中一定,立刻点头:“太好了!谢谢!”
有了秦悦的加入,团队立刻有了不一样的底气。姜羡负责核心创意和知识内容架构,她很快又拉来了公关学院的学长徐浩负责策划文案和对外沟通,设计学院的学姐楚文萱负责视觉设计。而秦悦,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团队的“现实顾问”和“财务监督”。
第一次团队讨论时,当姜羡和楚文萱兴奋地讨论着一个复杂的交互动画创意时,秦悦冷静地打断:“停。这个效果,按市场价,没五万块下不来。我们只是个参赛项目,预算几乎是零。楚学姐,用你的设计能力,想想怎么用最省钱的静态图文或者极简动效,做出类似的感觉。”
楚文萱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开始思考如何“戴着镣铐跳舞”,反而激发了更多创意。徐浩提出的推广方案,也被秦悦一句“这个渠道需要多少预算?预期转化率怎么估算?有数据支持吗?”问得开始更脚踏实地思考。
姜羡看着这一切,受益匪浅。她意识到,真正的创业不仅仅是有好的想法和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想法在资源约束下实现出来的能力,这其中涉及到成本控制、资源整合、优先级判断,这些是她作为新手最欠缺的。秦悦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思维中的理想化部分,迫使她思考得更周全、更落地。
她没有求助牧恒,也没有依赖系统。
决定完全依靠团队自身的力量。
她和徐浩分头行动,利用课余时间泡图书馆、浏览专业的行业报告网站、甚至去咨询了学校里负责创新项目孵化的老师,一点点地搜集关于小型文创项目、教育科技类mVp开发的成本构成信息,了解市场价格区间。这个过程虽然耗时耗力,却让她对“创业”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触感。
团队的工作因此进展得更加扎实。姜羡主导的“知识拆解与可视化”核心思路依然清晰,但在秦悦的现实框架和大家共同努力搜集的信息支持下,方案变得更可行、更注重性价比。这个过程虽然比预想中更“折腾”,却让姜羡学到了远比做一个完美ppt更多的东西。
晚上,她有时会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策划案和团队成员一起搜集整理的预算备注发呆,然后自嘲地笑了笑。
拥有系统和巨额资产是一回事,但如何从零开始、亲手将一颗种子培育成幼苗,则是另一门深邃的学问。她庆幸自己抓住了这次比赛的机会,更庆幸有秦悦这样一位“毒舌”却实用的队友和一群共同努力的伙伴。
她感到自己脚下那条创业之路,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地面的凹凸不平,而这,让她走得更加踏实和自信。前方的挑战还很多,但她已经开始享受这种亲手摸索、不断修正的真实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