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案发现场提取到的微量dNA,如同投入沸油中的一滴冷水,瞬间激发了所有人的希望。比对工作以最高优先级展开,数据库的海量信息被一遍遍过滤、筛选。
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库里没有匹配对象。”技术队的汇报简短而残酷,“要么凶手是初犯,要么他的dNA从未被采集入库。”
这条看似最有价值的线索,暂时走进了死胡同。凶手的影子依旧隐匿在浓雾之中,只有那柄刻着“正义”的匕首,一次次从雾中刺出,留下冰冷的死亡。
网络上的狂欢仍在持续,甚至愈演愈烈。“正义杀手”拥有了自己的拥趸,有人开始猜测下一个目标,名单上罗列着各种因证据链问题或权力庇护而逃脱法律制裁的知名人物——贪污的官员、无良的商人、性侵的明星……
一种危险的、期待的情绪在弥漫。
陈默的压力巨大。他几乎住在办公室里,眼前铺满了两个案子的所有卷宗、现场照片、物证报告。他反复观看那些从李浩然手机里恢复的霸凌视频,看着王磊在镜头下瑟缩、哭泣、被殴打侮辱,看着李浩然及其同伙那张狂而扭曲的笑脸。一股郁气在他胸中积聚。
他知道凶手的逻辑正在被部分人接受,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法律一旦失去公信力,暴力就会穿上“正义”的外衣。
第十天,凌晨三点。
急促的电话铃声撕裂了刑侦支队的宁静。值班民警的声音因震惊而变形:“报告!西城区,‘锦绣花园’小区,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斌……死在家中书房!胸口……胸口插着一把匕首!”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官员”这个词与案件联系起来时,陈默的心脏还是骤然收缩。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锦绣花园”是本市有名的高档住宅区,安保严密。刘斌的家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洋楼,此刻灯火通明,外面停满了警车,红蓝警灯无声地旋转,将奢华的庭院映照得一片光怪陆离。
队长已经先到了,脸色铁青得吓人。看到陈默和虞倩下车,他大步迎上来,甚至来不及寒暄,直接低吼道:“妈的!还是那把刀子!‘正义’!插在刘斌这王八蛋的心窝上!”
书房里,景象与前两案类似,却又因环境的不同而更具冲击力。红木书桌,真皮座椅,满墙的书柜(其中不少似乎还是精装本),一切都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品味。而刘斌,一个微微发福、穿着丝绸睡衣的中年男人,就仰面倒在他的豪华办公椅旁,双目圆睁,脸上凝固着惊愕与一丝……难以置信?
那柄熟悉的“正义”匕首,精准地没入他的左胸,只留下那个刻着字的刀柄,像一个冰冷的句号,终结了他的人生。
“现场初步勘察,门窗完好,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现场勘查负责人语速很快,“初步判断,凶手可能是通过某种方式骗开了门,或者……本身就与死者相识?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别墅区的监控我们正在调取,但很多监控角度存在盲区。”
虞倩立刻上前进行初步尸检。“伤口特征与前两案完全一致。一击毙命,手法专业。”她戴着橡胶手套的手轻轻检查着匕首周围,“凶器插入的角度……非常正,几乎垂直于体表。死者当时很可能处于坐姿,或者站立但毫无防备的状态。”
陈默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仔细扫过书房的每一个角落。书桌上很整洁,一台合着的笔记本电脑,一个茶杯,几份文件。他注意到,在书桌的一角,放着一个打开的古董雪茄盒,里面是空的。
“刘斌……风评如何?”陈默问,声音有些沙哑。
队长冷哼一声,压低声音:“国土资源局的实权副局长,管土地审批的。外面关于他的举报信就没断过,传闻不少,但一直没抓到实质把柄。上面好像也有人保他。妈的,这小子生活奢侈,这房子,他凭工资八辈子也买不起!”
一个劣迹斑斑却逍遥法外的官员。完全符合凶手的目标画像。
网络上的预言,成真了。
可以想象,当这个消息被披露,舆论将会掀起怎样的一场海啸。对“正义杀手”的欢呼和神化,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取证!所有角落,特别是门把手、茶杯、还有那个雪茄盒!”陈默下令,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林峰,立刻带人排查刘斌的社会关系,所有与他有利益往来、或者有过节的人,一个都不能漏!张辰,监控!重点是昨晚十点前后,所有进出小区,尤其是靠近这栋别墅的人员和车辆!”
众人领命,迅速行动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陈默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警灯染色的庭院。凶手的胆子越来越大,从阴暗的小巷,到学校的厕所,再到这安保森严的高档小区。他的自信在膨胀,他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被无数人“拥戴”着。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技术队的队员开始小心翼翼地处理那柄第三次出现的“正义”匕首。拍照,固定,然后缓缓从刘斌的胸腔拔出。
陈默转过身,目光紧紧跟随着那柄沾满鲜血的凶器。它被放入专用的证物袋,封存。接下来,它将和之前两把一样,被送回市局技术队的实验室,接受最彻底的检验。
这一次,会有什么发现吗?
陈默心中那股不安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他总觉得,凶手在策划这一切时,带着一种戏谑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不仅仅是在杀人,更是在下一盘棋,一盘将警方和公众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棋。
而他们,甚至还没摸到对方的衣角。
回到市局技术队实验室,时间已近中午。连续的高压工作和缺乏睡眠,让陈默的眼球布满了血丝。但他毫无倦意,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驱使着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这把新匕首上,是否留下了新的线索。
技术队的负责人老赵亲自操作,脸色凝重。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低微嗡鸣。
对第三把“正义”匕首的检测全面展开。指纹(依旧没有),微量附着物,金属成分分析,锻造工艺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