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挑选那些愿意为‘改变’而付出极端代价的人。”陈默在案情分析会上阐述他的推断,“‘时序契约’更像是一种筛选机制,找到合适的‘实验品’或者‘祭品’。”
“他的动机,可能不仅仅是杀戮。他可能在……进行某种‘实验’,验证他的‘时间技术’,或者收集某种‘时间资源’?”林峰顺着这个思路推测。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如果杀戮只是副产品,而真正的目的是某种更宏大、更可怕的计划……
“必须尽快阻止他!”张辰一拳砸在桌子上,“下一次‘收割’会在什么时候?下一个目标是谁?”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收到一条来自技侦部门的加密信息。
信息很短:
“捕获到‘时之沙’Id的新活动迹象。目标:疑似新的潜在契约者。网络会话刚建立,尚未达成契约。Ip经过多重伪装,正在紧急溯源,成功概率低于10%。会话内容监控中。”
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
机会!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他立刻将信息展示给张辰。
张辰当机立断:“能不能锁定潜在受害者的现实位置?”
“很难,Ip是跳转的,对方很谨慎。”技侦回复。
“监听会话内容!找出任何可能标识其身份或位置的信息!”陈默对着手机下令,语速极快。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陈默的手机,仿佛能透过它听到那场决定生死的暗网对话。
几分钟后,一段被实时转译的文字会话记录,出现在了陈默的手机屏幕上:
【时之沙】:……你渴望改变过去的错误?可以。但代价是未来的二十四小时。当沙漏翻转,时间债务必须清偿。
【用户x】:我……我需要怎么做?真的可以让我回到那天,阻止那场事故吗?
【时之沙】:你无法真正回到过去,但我可以让你寄出的那封关键邮件,提前24小时抵达收件箱。这足以改变结果。代价,你已知晓。
【用户x】:提前24小时……好!我同意!我需要签什么?
【时之沙】:契约已成。沙漏已启动。你的‘明天’,已被抵押。等待‘收割’。
会话到此结束。【用户x】下线。
“邮件!提前24小时!”陈默猛地抬起头,“查!立刻联系各大邮件服务商,寻找最近是否有异常的时间戳提前24小时的邮件记录!尤其是与‘事故’、‘错误’、‘后悔’等关键词相关的!”
这是对方在履行“契约”!也是他们追踪到“时之沙”和潜在受害者现实身份的唯一机会!
“同时,根据会话里提到的‘事故’、‘关键邮件’这些信息,在社会面进行排查!寻找符合特征的人员!”张辰补充命令。
整个专案组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下一个“收割”,可能就在24小时之后。
他们必须在沙漏流尽之前,找到那个签署了魔鬼契约的【用户x】,并顺着这条线,揪出隐藏在其后的“时之沙”。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而他们手中的线索,只有一封可能存在于时间夹缝中的,提前抵达的邮件。
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中枢。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急促的对话声交织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肾上腺素的混合气味。时间仿佛被无形的手攥紧,每一秒都沉甸甸地压在所有人心头。
“邮件服务商反馈,大规模筛查异常时间戳需要时间,尤其是这种精确到24小时的,系统没有预设警报!”
“社会面排查没有明确结果,‘事故’和‘关键邮件’的范围太广了!”
“Ip溯源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对手显然深谙隐匿之道,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都几乎没有留下可供追踪的尾巴。
陈默盯着白板上那个刚刚写下的新线索——“提前24小时抵达的邮件”。这像是一把钥匙,但锁孔却隐藏在迷雾之中。
“我们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陈默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我们一直在试图用我们的时间逻辑去理解他的行为。但‘时之沙’的时间逻辑是扭曲的,甚至是……逆向的。”
他走到白板前,在“提前24小时抵达的邮件”旁边画了一条线。
“对于‘用户x’来说,他渴望的是改变过去,阻止某个事故。‘时之沙’承诺让一封关键邮件‘提前24小时’抵达。这意味着什么?”
林峰尝试回答:“意味着在‘用户x’的认知里,那封邮件本应在某个时间点之后才发出或抵达,但现在它提前了。”
“没错。”陈默点头,眼神锐利,“但这是从‘用户x’的线性时间视角来看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时之沙’的‘逆时间’视角来看呢?”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假设:
“那封邮件,或许从来就没有‘提前’。在‘时之沙’介入的那个时间点,邮件‘本来’就已经在那里了。他只是……让时间的因果链条,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在‘用户x’的感知里,‘显现’出了逆向连接的效果。”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努力消化这个颠覆性的想法。
张辰眉头紧锁:“你的意思是,他并不是真正改变了过去,而是……扭曲了受害者对时间顺序的感知?或者说,他强行在时间线上建立了一条逆向的‘因果’链接?”
“可以这么理解。”陈默指向“逆行子弹”和“生理时间停滞”,“子弹逆飞,生理时间停滞,现在再加上这封‘提前’的邮件……所有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种本质——局部时间的逆向流动,或者至少是因果关系的逆向呈现。”
他深吸一口气:“所以,我们要找的,可能不是一封在系统日志里显示‘时间戳异常提前’的邮件。那封邮件在正常的时间流里,可能看起来毫无问题,它的发送和接收时间戳是完全正常的。”
“那怎么找?”有警员忍不住问。
“找它的‘效果’。”陈默斩钉截铁,“找那封在‘用户x’的认知中,本不该在那个时间点出现,但却‘奇迹般’提前抵达,并因此‘阻止’了某起事故的邮件!我们要找到那起被‘阻止’的事故!”
思路瞬间被打开!
技侦人员立刻调整方向,不再专注于邮件服务器的时间戳异常,而是开始大规模筛查近期内,有哪些原本可能发生、却被某种“意外”或“巧合”阻止的事故报道、报警记录、甚至社交媒体上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