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示意队员将郑宏押出去。郑宏顺从地跟着走,但在经过陈默身边时,他停下脚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说:
“陈警官,你以为你赢了?不,游戏才刚刚进入有趣的阶段。沈兵看到了瑕疵,我清理了瑕疵,但滋生瑕疵的土壤……还在。”
他顿了顿,镜片上反射着远处警灯冰冷的光。
“我们,都是这土壤里的产物。你,也不例外。”
说完,他不再停留,被队员押着,走向停在外面的警车。
陈默站在原地,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郑宏最后那句话像带着倒刺的钩子,扎进了他的心里。
滋生瑕疵的土壤……
郑宏和沈兵,两个曾经的系统内部人员,最终都走向了用最极端的方式“纠正”系统的道路。这仅仅是个人的扭曲,还是折射出了某种更深层次的问题?
押送郑宏的车队亮起警灯,驶离了码头。
老李走过来,递给陈默一支烟:“总算结束了。这家伙,比沈兵还难缠。”
陈默接过烟,却没有点燃。他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望着那片吞噬了无数秘密的、黑暗的大海。
“结束了吗?”他轻声问,像是在问老李,也像是在问自己。
郑宏落网了,但他的话,却像一颗种子,留了下来。
沈兵的“完美”,郑宏的“引导”,他们所执着的,所反抗的,究竟是什么?而自己,身处这片土壤之中,又该如何自处?
下一个黎明即将到来,阳光会再次照亮这座城市,照亮每一个角落。
但陈默知道,有些阴影,不会因为阳光的出现而彻底消失。它们会潜伏下来,等待下一个时机。
而他的战斗,也远未结束。他不仅要追捕藏匿在阴影中的罪犯,更要时刻警惕,那片可能滋生罪恶的土壤,以及……自己内心可能出现的,对“完美”的执念。
他捏碎了手中的烟,转身,走向警车。
路还很长。
郑宏被押解回市局的路上,异常沉默。他靠在警车后座,闭着眼睛,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闪烁的警灯、身旁押解民警警惕的目光,都与他无关。那种超然物外的平静,比歇斯底里更让人心生寒意。
审讯室里,强光灯打在他脸上,试图剥开那层冷静的外壳。老李主审,陈默依旧坐在观察位。
“郑宏,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吴涛是不是你杀的?刘雄的死是不是你策划的?你和沈兵到底是什么关系?”老李开门见山,问题像连珠炮。
郑宏缓缓睁开眼,适应了一下光线,目光平静地扫过老李,最终落在单向玻璃上,仿佛能看见后面的陈默。
“李警官,”他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平稳,“你说的这些,都需要证据。你们找到我,是因为那张照片,因为我和吴涛的关系,因为一些……推测。但这些,够吗?”
他微微前倾,手铐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指控我谋杀吴涛?证据呢?除了陈警官那套关于‘发力习惯’的……理论。至于刘雄,那是苏杰做的,他有充分的动机,也留下了‘自白书’。我最多……算是知情不报,或者,提供了些不恰当的建议?”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当然,违规查询苏杰信息那件事,我承认。四年前我就为此付出了代价。除此之外,我没什么可说的。”
老李猛地一拍桌子:“你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拿你没办法?吴涛电脑里的记录,苏杰的供词,还有我们正在恢复的你所有的网络痕迹!郑宏,你跑不掉!”
郑宏靠回椅背,重新闭上眼睛,仿佛老李的怒火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那就找到证据,起诉我。在此之前,我有权保持沉默。”
第一次审讯,在郑宏近乎完美的防御下,无功而返。
“妈的!这老狐狸!”老李回到办公室,气得脸色铁青,“把所有压力都顶回来了!”
陈默没有说话,他走到白板前,上面已经写满了郑宏、吴涛、苏杰、沈兵、刘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郑宏是核心,但他将自己与直接的暴力切割得如此干净。
“他在享受这个过程。”陈默看着那些名字和连线,轻声道,“他在和我们进行一场智力游戏。他承认了最轻的、已经受过处罚的过错,却将最严重的指控,用‘证据不足’挡在外面。他在测试法律的边界,也在炫耀他的……‘技艺’。”
“那我们就找到证据!砸碎他的龟壳!”老李吼道。
技术队的工作强度提升到了极限。吴涛的所有电子设备被彻底解剖,每一个字节都被反复分析;苏杰在得知吴涛死亡、郑宏被捕后,心理防线有所松动,在林薇的耐心劝导下,开始断断续续提供一些他与“缄默者”(现在基本确认是郑宏)网络联系的细节,虽然依旧无法指向直接谋杀;对郑宏住所和可能藏匿地点的搜查也在同步进行。
然而,郑宏显然早有准备。他的住所干净得像无人居住,电脑硬盘被物理销毁,常用的网络身份几乎都被清理。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间谍,提前扫清了几乎所有可能留下痕迹的角落。
案件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明知凶手就在眼前,却缺乏将他定罪的关键一环。
就在调查似乎停滞不前时,陈默再次将注意力放回了那些绳结本身。
他请求虞倩,对吴涛脖颈上的绳索进行了更极端的微观检验。不仅仅是纤维走向,还包括绳索本身在承受极限拉力时,内部纤维的断裂形态、磨损颗粒的分布,甚至试图寻找可能残留的、极其微量的皮屑或汗液(尽管凶手很可能戴了手套)。
同时,他调取了郑宏辞职前,在信息中心能接触到的所有内部培训资料,特别是那些涉及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甚至包括一些基础格斗、绳索应用(如消防救援技巧)的教程。他想知道,郑宏的知识体系到底有多庞杂。
几天后,虞倩那边传来了一个微小却关键的消息。
在吴涛脖颈绳索与皮肤接触最紧密的几个受力点,通过超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了一些并非来自绳索本身,也并非来自吴涛的、极其微小的矿物质颗粒。成分很特殊,像是某种……抛光用的细腻金刚石微粉。
这种微粉,通常用于精密仪器的打磨或某些特殊材料的表面处理。
“这种微粉,来源能确定吗?”陈默问。
“很难,应用范围很广。但这么细腻的,一般见于高精度的工业环境或者……某些特殊的爱好,比如高级刀具、珠宝的抛光。”虞倩回答。
高级刀具?珠宝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