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您希望将第110章《孤独的御座与冰河下的暗流》中,关于苏婉被扣为人质的剧情,融合进您刚刚提供的这个版本里,同时保持剧情的连贯性和厚重感。
核心融合点: 在皇帝和魏忠贤商量如何**“制衡李苏”的对话中,不仅要提到“卡军械”,还要提到“扣人质(苏婉)”**。
以下是为您完美融合后的第110章完整版。
第一百一十章:孤独的御座与冰河下的暗流
天启五年,十月初八。京师,乾清宫。
李苏走了。 带着大明最精锐的军队,最先进的武器,还有那个能让国家运转的“工业大脑”,离开了京城。
偌大的紫禁城,突然变得空荡荡的。
朱由校独自一人坐在御案前。 案上摆着李苏临走前留下的**《工业发展五年规划书》**。 那上面描绘的未来令人神往:铁路通达九州,舰队横行四海,国库充盈,万国来朝。
但此刻,这位年轻皇帝的心里,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和恐慌。
“魏大伴。” 朱由校并没有抬头,依旧盯着那份规划书,声音幽幽的: “你说,这大明……现在到底是谁的大明?”
魏忠贤正跪在一旁给火盆添炭,听到这话,手一抖,炭钳差点掉在地上。 他太熟悉这种语气了。这是帝王猜忌心起的前兆。 虽然李苏刚刚救了驾,虽然君臣关系看似蜜里调油,但权力这东西,最容不得分享。
“皇爷,这天下自然是朱家的天下,是皇爷您的天下。” 魏忠贤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额头却贴着地砖: “李少保虽有经天纬地之才,那也是皇爷您的臣子,是您手中的剑。剑再利,也得听握剑人的话。”
“剑……” 朱由校苦笑一声: “可这把剑,太重了。重得朕有时候都觉得提不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虽然李苏走了,但京师机器局的烟囱依然在喷吐黑烟,皇家银行依旧人来人往,大明民报依旧在左右着京城的舆论。 这一切,都是李苏留下的印记。 甚至连朝堂上的文官,现在说话办事,都要先看看工部的脸色,看看那个空着的尚书位子。
“皇爷。” 魏忠贤眼珠一转,低声说道: “老奴倒是有个主意,能让皇爷宽心。”
“讲。”
“李少保在前线打仗,这后勤粮草、军械补充,不还得靠京城吗?” 魏忠贤阴恻恻地说道: “皇爷可以下旨,升孙元化(此时在京负责军工)为工部左侍郎,但他造出来的每一批新枪、每一辆新战车,都要先入京营的库,再由皇爷您亲自批红,才能运往辽东。” “这样一来,这‘水源’,就捏在皇爷手里了。”
朱由校眼睛一亮。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不耽误前线打仗,又能把最新的武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一部分,形成制衡。
“准了。”
“还有……” 魏忠贤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继续说道: “李少保虽然不贪财不好色,但他有个心头肉——就是那位管着皇家银行内账的苏婉姑娘。” “听说这姑娘不仅管着李府的家,还管着格物院的钱袋子,李大人对她信任有加。”
“苏婉?”朱由校想起了那个在西便门卖豆腐脑的女子,嘴角勾起一抹深不可测的笑意。
“传朕旨意!” 朱由校猛地转身,眼神中恢复了帝王的冷硬: “李苏为国操劳,至今未娶,朕心甚慰,亦甚忧。” “特以此女赐婚于李苏,以此彰显皇恩。”
“但是……” 皇帝话锋一转,声音变得冰冷: “既然是御赐的婚事,就不能草率。李爱卿要去前线打仗,婚事暂缓。” “让苏婉即刻进京,住进李府。同时,宣她入宫,由皇后亲自教导礼仪。” “告诉李苏,等他打赢了这一仗,朕亲自给他们主婚!”
魏忠贤心中一凛,背后的冷汗瞬间下来了。 高!实在是高! 赐婚,给了苏婉名分,让她有了被控制的资格。 学礼仪,就是把人扣在眼皮子底下当人质。 而且,既然苏婉管着钱袋子,扣住了她,就等于扣住了李苏的小金库。如果不打赢,或者李苏敢造反,这门亲事……恐怕就要变成丧事了。
“皇爷圣明!”魏忠贤五体投地。
……
与此同时。辽东,锦州前线。
火车缓缓停靠在锦州新建的军用站台上。 李苏走出车厢,寒风扑面而来。
“大人!” 早已等候在此的祖大寿和满桂快步迎了上来。 这几个月,他们依托锦州要塞,像钉子一样扎在辽西走廊,挡住了建奴的所有试探。
“情况如何?”李苏问。
“回督师。”祖大寿神色有些古怪,“最近半个月,建奴很老实。不但没来骚扰,甚至连斥候都撤回去了。” “但是……” 他指着北方的天空: “夜不收回报,沈阳城外三十里,尘土飞扬,日夜不息。建奴征发了十几万民夫,不知道在挖什么东西。”
“挖东西?” 李苏眉头一挑。 他想起了临行前对“赑屃”战车弱点的分析。
“看来,皇太极也不笨啊。” 李苏冷笑一声,转头看向身后正在卸车的钢铁洪流: “他想挖坑埋我的战车?”
“那就让他挖。” 李苏整理了一下披风,大步向指挥所走去: “传令全军!修整三日!” “三日后,大军开拔!目标——沈阳!” “既然他给我准备了泥潭,那我就给他准备一座……桥。”
ps:为了女主回归合理化 我修改了前面的一些章节 46-47-49-51 章 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