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危机的成功化解,如同一块试金石,淬炼出寒川科技兴邦体系前所未有的协同力量与应变韧性。破军铳在战场上的锋芒,新战术的灵活运用,后勤保障的高效,乃至边民的自卫组织,无不印证着寒川已非昔日仅凭一两件利器或个别英才苦苦支撑的边陲势力。一种系统性的强大,已然渗透至寒川的筋骨血脉之中。这场胜利,不仅稳定了边疆,更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士气,坚定了朝野上下对科技兴邦道路的信心。
值此国势蒸蒸日上、人心振奋之际,林牧之深感,寒川科技事业历经十余载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已至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无数工匠的心血,众多学子的汗水,乃至牺牲者的生命,共同铸就了今日的基业。若不加以总结、展示和升华,何以告慰前人,激励来者?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寒川的成就已无法掩藏,必须以一种自信、开放且富有威慑力的姿态,向周边势力乃至更广阔的世界,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一日朝会,林牧之环视文武百官,声音沉稳而有力:“北狄之患暂平,赖我将士用命,科技利剑锋芒毕露。然,此役亦让我等深知,寒川之强,非仅强于刀兵,更强于制度之完善、人才之济济、创新之不息。此乃我辈十余年呕心沥血之功,乃我寒川立国之本!”他目光扫过禽滑略、华棠、王玄策等重臣,继续道,“朕意已决,当效仿古之明君,举办一场旷古烁今的 ‘寒川科技大典’!不仅要让我寒川子民亲见盛世气象,更要让四方宾朋,见识何谓 ‘科技兴邦’ !”
此议一出,群情激昂。举办科技大典,意味着对过去十余年科技兴邦之路的全面检阅和盛大展示,其意义远超一场军事胜利的庆典。它是对内凝聚共识、对外彰显国力的绝佳机会。王玄策领命总揽大典筹备,禽滑略、华棠负责技术成果的梳理与展示,皇甫嵩则加紧肃清内外,确保大典安全万无一失。整个寒川机器,为此高效运转起来。
筹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体系的全面检验。
工造司开足马力,不仅要保证军民用品的正常生产,还要精心制作一批代表最高工艺水平的展品,从微缩的蒸汽机模型到精良的枪炮序列,从标准化零件到新式农具。药石司整理医案,准备新药演示,华棠亲自审定《寒川药典》精要。格致学院组织学子,将重要理论成果编撰成册,并准备学术报告。就连新成立的师范学堂,也忙着培训一批能向来宾清晰讲解的导览员。标准化委员会忙着为所有展品制定统一的说明规范,质检总署则对每一件展出物进行最严格的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这场大典,牵动了寒川科技的每一根神经。
大典之日,终于来临。
寒川主城装饰一新,万人空巷。中心广场上,一座宏伟的“科技殿”拔地而起。各国使节、周边部族首领、商界巨贾、乃至一些闻风而来的游学士子,济济一堂。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审视、乃至难以掩饰的震惊。
大典的第一幕,是气势恢宏的阅示式。不再是传统的兵马盔甲,而是以“科技”为主题的独特阵列:
? 军工阵列:从最初的“雷火铳”到最新的“破军铳”,再到各式火炮、火箭、以及披挂新式钢甲、手持制式兵器的精锐方阵,寒光凛冽,秩序井然,展现着寒川的钢铁脊梁。
? 工造阵列:小型蒸汽机牵引着模型车辆缓缓前行,新式织机、水车、矿山机械模型栩栩如生,工匠们演示着标准化零件的快速组装,令人眼花缭乱。
? 医药阵列:惠民药局的医师们演示战地救护、消毒流程,陈列着磺胺等新药,华棠亲自讲解公共卫生措施,彰显人命至上的理念。
? 农矿阵列:新式犁具、优良种苗、矿产标本,配以图表说明产量增长,体现寒川丰饶的根基。
? 格物阵列:天文望远镜、精密测量仪器、算学图表、乃至早期电池实验,展示着寒川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林牧之亲临检阅,每至一阵,均有主管官员出列,高声禀报该领域成就。百姓欢呼雷动,自豪感油然而生。来宾们则面色凝重,交头接耳,尤其是萧铁心部派来的使者,脸色更是阴晴不定。
第二幕,是开放式的科技成果展览。科技殿内,分设各馆,允许民众与嘉宾近距离参观。讲解员皆是训练有素的师范生,深入浅出,令人称奇。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成果,更能感受到背后严谨的体系:
? 标准馆内,公制度量衡器具、标准图纸、专利文书陈列有序,彰显寒川产业的规范化。
? 档案馆一角,开放部分《格致馆》技术档案目录,显示其知识的系统积累。
? 学院馆中,格致学院、技术学堂的教案、学子的论文与发明创造,让人看到人才辈出的源泉。
? 甚至设立了“失败案例角”,谨慎地展示了一些技术探索中走过的弯路,体现其尊重事实、勇于反思的精神。
第三幕,是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在格物院论道堂,禽滑略主持召开了“寒川格物学术交流会”,邀请来宾中的学者参加(尽管数量不多)。墨翟宣讲新修订历法的算学基础,华棠探讨磺胺药物的化学原理,年轻学者如赵明、云苓等也大胆发表见解。虽语言有隔阂,但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自由探讨的精神,给真正有识之士留下深刻印象。
大典期间,林牧之举行了盛大国宴。他举杯向各国使节致辞,语气平和而自信:
“今日之会,非为炫技,更非耀武。乃欲告知天下:寒川所求,非一族一姓之霸业,乃万民之福祉,文明之进步。”
“我寒川愿与天下贤能,互通有无,共探真知。然,亦必以科技之剑,守护此和平发展之基业。望诸君明鉴。”
大典的成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内,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对科技兴邦国策的认同感,激发了年轻一代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
? 对外,寒川的形象彻底改变,从一个神秘的边陲强权,转变为一个拥有系统化科技实力和深厚发展潜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威慑与吸引并存,为寒川下一步的外交、贸易与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
? 自身,大典的筹备和举办过程,迫使寒川对自身科技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发现了不少可改进之处,促进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大典落幕之夜,林牧之与核心重臣登临观星阁,俯瞰依旧灯火辉煌、人流如织的城池。禽滑略感慨道:“主公,今日方知,体系之力,润物无声,然其发之于外,则雷霆万钧。” 华棠亦言:“以往只知埋头救人,今日见万民因科技而安居,方觉心血不负。”
林牧之凭栏远眺,目光深邃:“今日之大典,非是终点,而是新纪元的号角。它宣告了寒川科技兴邦第一卷的圆满完成。然,前路漫漫,挑战更巨。外部强敌环伺,内部如何让科技更好普惠于民,如何平衡发展与伦理……皆是新课题。”
他转过身,对众人坚定地说道:“第二卷‘科技兴邦’之篇,可就此终章。然,寒川铁血之传奇,第三卷‘争霸天下’之波澜,正待我辈挥毫书写! 望诸公,再接再厉,助我寒川,在这大争之世,以科技为舟,以仁政为帆,驶向那前所未有的辉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