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姓与文物优先:明确北平城内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绝对保护,解放军入城后严禁滋扰民众;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所有文物古迹由专门小组看管,任何部队不得在周边驻军、不得动用一砖一瓦,连城墙根的古树都要登记保护。
2、对傅作义及下属的保障:傅作义本人若全程配合和平解放工作,可担任华北军政委员会相关职务,保留相应待遇,过往经历既往不咎;其下属官员凡愿留任者,经考核后按原职级或相近职级安排工作,不愿留任者可申请返乡,由政府发放三个月薪资作为安置费;普通士兵自愿留队改编者,与解放军战士享受同等伙食、服装及津贴,自愿返乡者除发放路费外,额外补助五十斤粮食、两匹棉布,确保回家后能安稳过冬。
3、对傅冬菊工作的肯定:通过秘密渠道告知傅作义,其女傅冬菊传递和平意愿、促进双方沟通的行为,是顺应民心之举,共产党对此高度认可,后续若傅冬菊有工作意愿,可按其专长安排相应岗位,充分尊重个人选择。
“回复要快,措辞要暖!”毛泽东同志叮嘱负责起草电报的参谋,语气格外坚定,“一定要让傅作义放心:只要他真心为北平百姓着想,咱们共产党说话算话——他的待遇有保障,他手下人的出路有安排,北平的百姓和文物更有保障!”电报刚发出去,指挥部外就传来了好消息。
警卫员们凑在院子里,压低声音却藏不住兴奋:“听说北平要和平解放了!不用打仗就能保住古都,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有的战士掏出珍藏的北平老照片,指着故宫的角楼给战友看:“以后咱们进北平,可得去这儿看看,看看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炊事班的老周更是干劲十足,炖白菜豆腐时特意多加了两把粉条,还从地窖里翻出珍藏的干辣椒,笑着喊:“等北平解放了,咱们说不定能早点进北平,到时候我给大伙做北平烤鸭尝尝!”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飞到西柏坡周边的村庄。老乡们揣着针线、提着篮子,纷纷聚到村口的大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老大娘王淑珍手里攥着给解放军缝了一半的布鞋,眼里笑出了泪花:“可算盼到和平了!打仗这些年,老百姓苦够了,这下北平不用遭罪,咱们也能安心过日子了!”村里的孩子们围着解放军战士,仰着小脸追问:“北平有冰糖葫芦吗?有卖糖画的吗?等解放了,我们能去北平玩吗?”清脆的笑声裹着寒风,却暖得人心头发热。
而在北平傅作义府邸,当傅作义接到中央军委的回复电报时,正和傅冬菊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故宫的金顶。电报里“保障待遇”“尊重选择”的字句,像一颗定心丸,让他悬了多日的心彻底落地;尤其是提到对傅冬菊工作的认可,他转头看向女儿,眼神里满是愧疚与欣慰:“是爸之前糊涂,还好有你坚持,也还好共产党有诚意。”
傅冬菊捧着电报,手指一遍遍划过“保障下属出路”的内容,激动得声音发颤:“爸,您看!共产党不仅保证您的待遇,连您手下的官兵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留任的有工作,返乡的有补助,这样大家就不用怕了!”傅作义点点头,目光望向城外渐渐亮起的晨光,语气终于松快下来:“是啊,不用怕了。咱们总算没辜负北平的百姓,没辜负手下这些跟着我出生入死的人。”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遍全国。当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北平城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老人提着热水壶,姑娘们挥舞着小红旗,孩子们举着“欢迎解放军”的纸牌,有的百姓激动得抹着眼泪,嘴里不停念叨:“和平了,终于和平了!”故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颐和园的昆明湖结着薄冰,连胡同里的老槐树都似透着生机——这座千年古都,在和平的晨光里,迎来了新生。
远在西柏坡的中央军委指挥部里,同志们站在窗前,望着东方升起的朝阳,脸上满是笑容。毛泽东同志指着北平的方向,对身边人说:“傅作义的选择,是识大体、顺民心;傅冬菊的工作,是架桥梁、暖人心。这和平解放的经验,往后能帮更多城市少遭战火,让更多百姓少受苦难!”屋檐下的冰棱开始融化,水珠滴落在积雪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西柏坡的冬日里,处处都透着喜庆与希望——这不仅是平津战役的圆满句号,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一步,是无数人用诚意与坚持,为新中国铺就的和平之路。
七>、见·和平终成:古城新生的历史时刻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傅作义与解放军正式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北平国民党守军自一月二十二日起,陆续开出城外,到指定地点接受改编;解放军负责保护北平的文物古迹、公共设施和百姓财产;傅作义及其所属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一月二十二日清晨,北平城内响起了清脆的枪声——这不是战争的炮火,而是国民党守军出城改编的信号。按照协议规定,国民党军部队整齐地列队,从北平的各个城门走出,前往城外的改编地点。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虽然没有欢呼,却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他们知道,和平终于来了,北平这座古城终于可以免受战火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