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备,卡齐尔所带领的剧组终于将所有前期工作都顺利搞定。
此刻,道具组的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为演员确定造型。
这部《飓风营救》与原版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卡齐尔在剧本中巧妙地埋下了不少彩蛋,这些彩蛋都是为后续电影的剧情发展精心铺垫的 —— 尤其是恩佐所饰演的那个忍者角色。
恩佐在这部影片中仅有一场戏,但这场戏的造型必须极具视觉冲击力,要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牢牢记住。
当道具组正忙着精心捣鼓服装时,摄影部门那边也是一刻不得闲。
特别是摄影指导雷克托,他需要对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和预演。
为了更好地完成拍摄工作,他甚至特意前往法国待了一周,实地踩点看景,熟悉拍摄环境。
剧组倒是成功拿到了在法国的拍摄许可,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获得税收优惠政策。
毕竟格雷影业只是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小公司,而且这部片子所讲述的故事聚焦于法国的人口贩卖问题 —— 能够让法国政府点头同意拍摄,对于剧组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还好咱们塞了两个法国演员进剧组,不然这法国电影圈可没那么容易松口答应拍摄。”剧组工作人员私下里议论道。
法国巴黎,素有欧洲艺术电影中心的美誉,更是电影的诞生地。
回溯到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正是在这里,用他们自制的“活动电影机”(这是一种集摄影机、放映机、胶片打印机功能于一身的神奇装置),第一次为付费观众放映了活动影像,开启了电影时代的先河。
作为首部电影的诞生地,也难怪法国有不少导演总是自视甚高,总觉得只有自己国家才是艺术电影的绝对中心。
然而,他们所拍摄的那些所谓“艺术片”,大多充斥着擦边球的色情内容,剧情阴暗压抑,让人看得十分压抑,而且影片时长还长得折磨人。
如此一来,欧洲电影业在这种氛围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最终被好莱坞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这些跟咱们可没关系,能让我在这儿顺利拍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卡齐尔对于这些纷争并不在意。
其实,卡齐尔早就留了后手 —— 要是法国政府最终没有批准拍摄许可,他就打算把拍摄地点改到美国,到时候只需要剪辑一些法国的空镜头混进影片里就行。
好多剧组都采用过这种办法,既能达到拍摄效果,又能节省不少成本。
既然已经拿到了在法国的拍摄许可,格雷影业便索性将影片中的关键戏份都安排在法国拍摄,比如那场惊心动魄的高速追跑戏。
为了这场戏,连姆?尼森对自己下足了狠功夫,拼命训练,练到能够一口气跑完全程,中间都不带喘气的。
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连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硬是将身材练得与布莱恩?米尔斯这个角色完美贴合 —— 布莱恩?米尔斯,那个退休后依然狠辣无比的特工。
“导演,路已经封好了。”
副导演弗里蒙特?史密斯快步走到卡齐尔面前汇报,此时卡齐尔正悠然地坐在导演椅上。
“好。这场戏只有三个小时的拍摄时间,大家尽量多拍一些优质的镜头。”
卡齐尔举起扩音喇叭,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
由于此次拍摄并非在摄影棚内进行,现场环境嘈杂,扯着嗓子喊也很难让所有人听清,带个喇叭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卡齐尔向来不会拿着喇叭无端瞎嚷嚷 —— 有些导演有事没事就举着喇叭大声吼叫,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剧组的老大似的。
“行,开机。”卡齐尔的声音透过喇叭清晰地传了出去。
在演艺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千万不要随意拍摄路人,否则很容易被讹诈。
镜头里出现的每一个路人、每一辆车,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元素,都必须是剧组特意雇来的。
这些人都与剧组签订了详细的合同,哪怕他们只是在影片中充当一个背景板的群演。
所以,格雷影业为了确保拍摄顺利进行,将所有可能会出镜的人都雇了下来,现场没有一个真正的路人。
说起来,油管上那些看似真实的整蛊视频,多半也是按照剧本演出来的,大家可千万别当真。
在这场戏中,连姆?尼森需要奋力追出几米远,然后抓住那个与金(布莱恩?米尔斯的女儿)和她朋友失踪案件有关的帅哥。
“可以啊,连姆?尼森居然一点都没喘。”
卡齐尔看着镜头里的画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与原版中年纪渐长、状态有所下滑的连姆相比,现在的他状态好太多了。
“我故意把这一版的布莱恩?米尔斯塑造得更加强大、敏捷 —— 毕竟在我看来,所谓的‘电影宇宙’,本质上就是超级英雄片的翻版。”卡齐尔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像《疾速追杀》和《速度与激情》系列,说白了其实就是超级英雄片,尤其是《速度与激情》系列,这一点无可洗白,其套路跟超级英雄片简直一模一样。
“《速度与激情》前三部还挺写实的,注重真实感和动作的合理性…… 可后面几部就直接拍成大杂烩了,各种夸张的情节和特效堆砌在一起。”剧组里有人忍不住吐槽道。
至于《疾速追杀》,第一部还稍微带点超级英雄片的影子,但还没有那么夸张,然而续集却是一部比一部往超级英雄片的方向靠拢。
镜头里,连姆?尼森奔跑起来如同猎豹一般迅猛,卡齐尔则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专注地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
弗里蒙特?史密斯在一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现场的工作人员,确保这场戏能够拍摄得顺顺当当,不出任何差错。
三个小时终于平平安安地过去了,剧组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清理现场,然后有序撤离。
该拍的镜头基本上都拍摄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导、导演格雷,有个法国导演邀请您明天去参加派对。”
这时,卡齐尔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助理,暂时让一个实习生顶上。
小实习生由于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的。
“哦?是谁?”卡齐尔认识几个法国导演 —— 毕竟欧洲导演拍摄的片子,他在美国也看了不少。
“名、名单上写的是罗曼?波兰斯基。”实习生小心翼翼地小声说道。
卡齐尔听后,没有立刻吭声。
罗曼?波兰斯基确实是一位名导,他执导的《钢琴家》堪称经典之作,还荣获了奥斯卡大奖。
然而,他还有一个更为“出名”的标签 —— 一个臭名昭着的强奸犯、恋童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