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太初宫。
白幡尚未撤尽,宫檐下悬挂的素绸在初夏微风中无力飘荡,先帝孙权大行带来的哀戚气氛依旧笼罩着这座江东权力中枢。然而,在这片刻意维持的肃穆之下,涌动的却是更加灼热而危险的暗流。
偏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新贵得志的张扬之气。武卫将军、假节、督中外诸军事孙峻,大马金刀地坐在原本属于辅政大臣诸葛恪的位置上,一身缟素也难掩其眉宇间的意气风发与狠厉。他如今已凭借族孙身份和一系列雷霆手段,架空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滕胤,独揽吴国大权。
“消息确凿否?”孙峻手指敲击着案几,目光扫过下首的心腹谋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将军,千真万确!”那谋士躬身道,“多方探报印证,伪汉皇帝刘禅,亲率偏师自子午谷而出,已占据长安!司马昭大军被姜维死死拖在潼关,进退维谷!关中、陇右震动,诸多郡县望风归附!”
“好!好!好一个刘阿斗!”孙峻抚掌大笑,眼中闪烁着贪婪与野性的光芒,“真乃天赐良机!”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司马昭被牵制在西线,中原空虚!刘禅倾巢而出,蜀地必然空虚!此乃我大吴开疆拓土,成就霸业之千古良机!”
“将军英明!”殿内一众依附孙峻的将领纷纷附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若能趁此机会夺取荆州,甚至西进巴蜀,他们便是从龙功臣,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然则,”一个略显沉稳的声音响起,乃是偏将军吕据,“刘禅虽出,然蜀汉立国多年,根基已固。且荆州方向,必有防备。白帝城险峻,江陵坚固,恐非易与。”
孙峻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吕将军太过谨慎!刘禅、姜维精锐尽在关中,蜀中还有多少可用之兵?至于荆州,守将不过霍弋、罗宪之流,无名下将,何足挂齿!我大军一到,必当摧枯拉朽!”
他越说越是兴奋,仿佛已看到自己踏平白帝,饮马岷江的场景:“先帝(孙权)在位时,屡次图谋荆州,皆因关羽、刘备之辈而功败垂成!如今,老天爷将这个机会送到我孙峻面前,岂能错过?若能夺回荆州全境,甚至攻入益州,我孙峻之功业,必将超越周瑜、吕蒙!”
这时,一直沉默坐在末席的镇军将军、柴桑督陆抗,终于开口了。他是陆逊之子,年轻却沉稳持重,在军中素有威望。他起身向孙峻微微一礼,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孙将军,抗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孙峻眉头一皱,对于这个声望颇高的年轻将领,他既想拉拢,又心存忌惮:“哦?陆将军有何高见?”
陆抗不卑不亢,沉声道:“刘禅能出子午谷,夺长安,其胆略、其军锋,绝非等闲。司马昭二十万大军尚不能制,我江东水师虽利,然劳师远征,攻坚城,入险地,胜算几何?此其一。”
“其二,蜀汉与我,虽有龃龉,然名义上仍为盟好,共抗曹魏。若我辈率先背盟相攻,必失天下人心,令亲者痛,仇者快。曹魏若缓过气来,岂会坐视?”
“其三,”陆抗目光扫过殿内众将,最后定格在孙峻脸上,“国内新丧,先帝梓宫未寒,权柄更迭未稳,实非大举兴兵之良机。当务之急,乃安定内部,抚恤百姓,整军经武,静观其变。待魏蜀斗得两败俱伤,再作打算,方为上策。”
陆抗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孙峻及其党羽的头上。殿内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孙峻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陆抗此言,句句在理,却句句都在反对他。什么“静观其变”,什么“安定内部”,分明是说他孙峻根基不稳,不配效仿先辈开疆拓土!更暗指他此举是背信弃义,不顾大局!
“陆将军!”孙峻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一丝讥讽,“你父陆逊公,当年夷陵一把火,烧得刘备精锐尽丧,何其壮哉!怎么到了你这里,却如此畏首畏尾,毫无乃父之风?莫非是年纪轻轻,便已失了锐气?”
这话已是相当不客气,近乎人身攻击。陆抗面色不变,只是眼神更沉静了些:“先父用兵,乃为国家社稷,审时度势,非为逞一时之勇。抗才疏学浅,不敢与先父相比,唯知尽忠国事,言其所当言。”
“好一个言其所当言!”孙峻拂袖,不再看陆抗,转而面向其他将领,决然道:“我意已决!即刻点兵,由本将军亲自统领,溯江西进,先取白帝,再图江陵!让蜀人知道,我大吴健儿的厉害!也让朝中那些迂腐之辈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带领大吴走向强盛之人!”
他这是要借对外用兵,来巩固自己的权位,堵住所有反对者的嘴。
“将军英明!”吕据等人见孙峻决心已定,不敢再劝,纷纷应和。
陆抗心中暗叹,知事不可为,孙峻已被权欲和看似触手可及的胜利蒙蔽了双眼。他不再多言,默默退回座位,心中已开始思忖,如何在此番必然到来的动荡中,尽量保全国家元气,以及……江东陆氏的传承。
孙峻的动作极快,或者说,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借着“为先帝雪恨,夺回荆州故土”的名义,他迅速调动了原本驻防在京口、柴桑一带的水陆大军,号称十万,战舰蔽江,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溯江西进。
消息传出,天下再次震动!
谁都没想到,在魏蜀于关中生死相搏之际,本应作为盟友的东吴,会毫不犹豫地从背后捅来这致命的一刀!
江东的战舰,乘风破浪,直扑向那个曾经让周瑜、吕蒙、陆逊魂牵梦绕,也让孙权至死都未能完全掌控的战略要地——荆州。
而在白帝城头,早已接到长安方面警示的守将罗宪,望着东面江天相接处那隐隐出现的帆影,握紧了手中的剑柄。他身后,是匆匆加固的城防,以及所有守军将士凝重而决然的目光。
江风猎猎,吹动着“汉”字旌旗,也带来了长江下游的硝烟气息。
吴狗,终究还是背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