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食堂,他特意找了个角落坐下,想图个清静。刚吃了几口,干部处的老周端着盘子坐到了他对面。
“怎么样?心态调整好了吗?”老周扒拉了一口饭,看似随意地问。
“还行,周处长,正常对待。”楚峰回答。
“嗯,心态放平就好。”老周点点头,夹了一筷子菜,边吃边说,“考察组明天上午九点准时到。先跟委领导谈,然后依次是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同事代表,最后是你本人。谈话地点在小会议室。你明天照常上班,在办公室等着,轮到你会通知。”
“好的,明白。”楚峰记下了时间。
“谈话内容嘛,”老周放下筷子,看着楚峰,“无非是德能勤绩廉,重点肯定是清风市的工作。你如实汇报就行,成绩要讲够,但别夸大;困难也要提,但要点到为止,主要体现如何克服。关键是表现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扎实。”老周的话很实在,是标准的组织部门口径。
“我记住了,周处长。”
“另外,”老周声音又压低了些,“可能会有意向性地问问你对新岗位的想法,或者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你之前跟秦书记汇报的那些想法,可以适当提一提,但别说得太绝对,要表现出服从安排的坚决态度。”
“明白,谢谢周处长指点。”楚峰知道,这是老周在帮他把握分寸。
吃完饭,楚峰回到宿舍,想休息一下。手机响了,是林雪见发来的短信。
「明天考察?」
「嗯,明天上午。」
「别想太多,正常发挥就好。你没问题。」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楚峰烦躁的心情平静了不少。他回复:
「谢谢。我会的。」
下午,楚峰尽量让自己沉浸在文件里,不去想明天的事情。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始终萦绕在心头。他知道,这次考察,不仅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评价,更是决定他未来道路的关键一步。
快下班的时候,楚峰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听筒,是门卫室打来的。
“楚峰同志吗?楼下有位叫李建军的同志找你,说是你老乡。”
建军?他怎么来了?楚峰有些意外,连忙说:“好的,谢谢,我马上下来。”
楚峰下楼,看到建军正站在大院门口,穿着那身半旧的制服,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似乎装着几条鱼。
“建军!你怎么来了?”楚峰迎上去。
“嗨!我来县里农业局开个会,刚散会。想着你肯定在单位,就绕过来看看。”建军把塑料袋递过来,“喏,早上在河里捞的几条鲫鱼,鲜活着呢,给你拿来尝尝。”
楚峰心里一暖,接过袋子:“你开会还惦记着我,跑这么远送来。”
“顺路的事!”建军憨厚地笑笑,打量了一下楚峰,“你脸色咋样?听说……明天有领导来考察你?”
楚峰一愣,消息传得真快,连县城都知道了?“嗯,是,组织部来人考察。”
“紧张不?”建军关切地问。
“有点吧。”在发小面前,楚峰没掩饰。
“紧张啥!”建军用力拍拍他肩膀,“你啥能力咱还不知道?从小你就比我们有主意,学习好,做事稳当。上去该咋说咋说,咱行得正坐得端,不怕考察!老家人都说你有出息,给咱县争光呢!”
建军朴实的话语,没有任何算计和弯弯绕,带着泥土般的真诚,让楚峰倍感温暖。“谢谢你,建军。”
“谢啥!咱俩谁跟谁!”建军看看表,“行了,不耽误你时间了,我得赶班车回去了。鱼记得趁新鲜吃!明天好好表现!”
看着建军匆匆离去的背影,楚峰提着那袋鲜鱼,站在暮色渐沉的大院门口,心中感慨万千。来自故乡最纯粹的支持,比任何官场上的“指点”都更有力量。
明天,考察组就要来了。楚峰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回大楼。他知道,他必须稳住心神,以最真实、最踏实的状态,去面对这场至关重要的检验。夜幕降临,省城华灯初上,而楚峰的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