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明灭间映照着皇帝赵桓与宰相李纲的身影,二人彻夜长谈直待东方泛起鱼肚白方歇。君臣时而低声论辩,时而默然凝思,其间所议国事机密,未泄一字于外廷。
然次日朝会之上,李纲手持早已拟就的辞官奏疏,于金銮殿中当着满朝文武,亲手将其投入火盆。奏疏在烈焰中迅速蜷曲成灰,火星溅起又悄然落定。他自始至终未发一言,神色平静却难掩眼底复杂心绪,缓缓转身归位。
殿下众臣见状,无不心头一震。他们深知,这位素来坚守旧制、被誉为旧时代最后守护者的老臣,终究向皇帝力推的新政做出了妥协。
赵桓亦随即顺势颁下旨意,授予李纲一个闻所未闻、令其哭笑不得的新职——大宋皇家科学院首席伦理顾问兼荣誉院长。此旨既保全了老臣体面,亦为行政机构增添了威望。
正当朝堂因这新创官职议论纷纷,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之际,一名驿卒手持鎏金牌符,气喘吁吁奔入大殿,递上一份自南方传至汴梁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军报载明,盘踞两浙路深山的一股顽固叛军,实为江南没落士族最后的死忠余部。他们凭借崇山峻岭的复杂地形,四处袭扰铁路施工队伍,既劫掠过往商队,更数次损毁铁路施工器材,致使南下铁路铺设进程严重受阻。地方官府虽曾数度围剿,皆因兵力匮乏、山路崎岖而徒劳无功。
一群负隅顽抗的跳梁小丑!未等众臣置喙,一身戎装的兵部尚书岳飞阔步出列,抱拳拱手请战,陛下,臣请率三千背嵬军精锐南下平叛!凭我大宋精锐之师,一月之内,必能荡平贼寇,传回捷报!
一月之久,未免过缓。赵桓微微摇头,语气中透着不容置喙的决断,目光扫过殿内众臣。
他缓步走向殿中巨大沙盘,指尖轻叩沙盘上已然延伸近百里的铁路线路,目光深邃而坚定。
赵桓陡然提声,威严之音响彻大殿:传朕旨意!
命背嵬军三千精锐即刻集结登车!所有军需粮草、重型火炮,一并装车运送!不得有丝毫延误!
朕要让那些躲在山林里的鼠辈,好好见识何为大宋天威,何为雷霆手段!
旨意既下,汴梁城外铁路站台顿时忙碌起来,调兵、备粮、装械有条不紊,三日后一切准备就绪。
当那列喷吐着滚滚浓烟的钢铁长龙,载着三千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背嵬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轰鸣着驶入两浙路山区腹地时,那些仍在山寨中沉浸割据一方幻梦的叛军,彻底陷入懵然与惊恐之中。
叛军仍在派人登高了望,静待宋军如往昔般翻山越岭、疲惫不堪地行军至此,可宋军却乘着这钢铁巨兽,宛若神兵天降般骤然现身!
这场所谓的战事,与其称作交锋,不如说是一场单方面的肃清。背嵬军凭借精良装备与严明军纪,辅以火炮掩护,叛军抵抗脆弱不堪,不堪一击。
自发起进攻至肃清残敌,不及一日,这股盘踞山区数月的叛乱势力便被彻底荡平。
当捷报以八百里加急之速传回汴梁皇宫时,距岳飞朝堂请战,仅过去了五日光阴。
捷报宣读完毕,整个朝堂刹那间陷入死寂,落针可闻。
众臣皆以震撼复杂的目光凝视着殿壁上悬挂的巨大铁路规划图,此刻他们终于真切领悟,皇帝赵桓推行新政、修筑铁路的背后,胸中所谋究竟是何等深远宏大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