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像是被嫦娥揉碎的银纱,轻轻巧巧地裹住巷口的诗社。檐角的风铃在风里偶尔叮咚作响,把月光震出细碎的涟漪,落在青石板路上,又顺着墙根漫到窗台下,像谁悄悄泼了一地的水银。诗社的暖黄灯光从雕花木窗里漏出来,在月光里晕成一团朦胧的光晕,两者交织着,在门前的石板路上铺成一片温柔的光河,连路过的风都踩着光的脚印,轻轻掠过门扉。
诗社里亮了整夜的灯,灯绳上挂着的小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流苏扫过墙面,留下细碎的影子。一尘趴在长桌上,胳膊底下垫着块洗得发白的棉布——那是阿雅怕他硌着胳膊,特意找来的旧枕套。他面前摊着厚厚的策划案,A3纸打印的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排队的蚂蚁,从纸页顶端一直爬到末尾,连页边距都挤满了补充说明。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把眼底的红血丝照得格外清晰,像谁不小心在他眼尾撒了把细红的沙。
策划案的封面上,用红笔写着“中秋诗会——让月光住进每个人的诗里”,字迹被反复描过,笔画边缘有些发毛,透着一股不允许出错的执拗。翻开第一页,是活动流程表,每个时间节点旁都画着小小的月亮:“18:00 布置场地——挂灯笼、铺桌布(阿雅负责,备注:灯笼选暖黄不刺眼款)”“19:00 签到——给每位参与者发桂花书签(小林负责,书签背面空白可写诗)”“20:00 开场——张老师读《中秋月》(需提前准备老花镜+放大镜)”……每个环节都被红笔圈了又圈,像给每个步骤都系上了安全绳。
再往后翻,是分场次的详细安排,纸页边缘已经被手指磨得有些卷边。“盲人学校孩子专场”那页,红笔标记格外密集:“盲文诗集需提前印30本,联系印刷店李老板确认触感清晰度——已电话,李老板说加层绒面纸更易触摸”“请音乐老师王姐伴奏,选《月光奏鸣曲》片段——节奏放缓,避免突兀”“准备盲文版中秋诗句卡片,用硬纸板制作,方便触摸——阿哲说可帮忙裁剪,明早带工具”。最底下还写着行小字:“孩子们可能怕生,安排两个志愿者一对一引导,穿浅色系衣服”,字迹歪了些,想来是写的时候太困,手微微发颤。
“留守儿童专场”的策划页上,贴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是阿雅画的校车路线图。红笔在“城东客运站王师傅”名字旁画了个笑脸:“已确认王师傅愿意免费接送,备注路线避开施工路段——王师傅说绕路没关系,孩子安全最重要”。旁边列着物资清单:“月饼选无核款(避免卡喉)”“准备彩色蜡笔和画纸,让孩子画‘我心中的月亮’”“安排阿雅教孩子们做月亮挂饰,用环保材料”。有行字被划掉又重写:“不安排集体朗诵,怕孩子紧张——改为自由分享,愿意读诗的举手即可”,修改的痕迹里,藏着小心翼翼的体贴。
老周的名字出现在“长辈专场”的安排里,红笔写着:“老周说要读《中秋月是故人眼》——得提前抄成大字版,字号不小于三号,用黑笔写在米黄纸上(保护视力)”“准备折叠椅,方便老人起身——张老师提醒加个棉垫,久坐不凉”“备降压药和急救包,联系社区医生刘大夫到场——已微信,刘大夫说全程待命”。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茶杯,标注着“泡菊花茶,温的,不加糖”,想来是记得老周和几位老人的口味。
一尘手里的红笔在纸上快速移动,笔尖在“物资采购清单”上顿了顿——“桂花糕3斤(其中1斤低糖)”“一次性手套(环保材质)”“垃圾袋(可降解)”……忽然想起阿雅提过,有位老人患糖尿病,便在“低糖”旁又加了个着重号,笔尖用力太重,纸页上留下个小小的凹痕。他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轻微的“咔吧”声,像生锈的零件被重新拧动。窗外的桂花香不知何时飘得更浓了,混着桌上墨水瓶里的松烟香,还有凉透的咖啡味,在空气里酿成一种沉静又忙碌的气息,像熬了整夜的粥,稠稠的,带着回甘。
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深褐色的液体表面结了层薄薄的膜,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策划案的空白处晕开一小片浅痕,像朵不小心绽开的墨色小花。一尘却浑然不觉,只是盯着“应急方案”那页,眉头微蹙——“若遇下雨,场地改至二楼活动室(提前打扫,检查灯光)”“若有孩子哭闹,安排安静角落安抚(备绘本和小玩具)”“若设备故障,阿哲准备吉他弹唱救场(备选曲目《月亮代表我的心》)”……他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与窗外的虫鸣应和着。
月光悄悄爬上策划案,在“备注”栏那行小字上停住——“每个人都要感受到被重视,哪怕只是记住他们的一个小习惯”。红笔的字迹在月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像颗小小的心脏,在纸页上轻轻跳动。一尘忽然想起什么,抓起红笔在最后添了句:“准备些小灯笼,让大家写下心愿挂在门口的桂花树上”,写完放下笔,才发现指腹已经被笔杆硌出了道浅浅的红痕,像枚小小的印章,盖在忙碌的指尖。
窗外的月亮已经爬到中天,把诗社的影子拉得很短,像个守护的剪影。一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视线落在桌角阿雅画的小太阳便利贴上,上面写着“别熬太晚呀,月亮会替你站岗的”。他忍不住笑了笑,拿起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却奇异地让人清醒。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带着秋晨的凉意,他知道,离天亮不远了,离那场载满月光与诗的聚会,也不远了。
灯光依旧亮着,在月光里像颗不肯睡去的星。策划案上的红痕与墨字,在光河的冲刷下,渐渐有了温度,仿佛每个标记、每处修改,都在悄悄生长,要在中秋的夜里,开出满树温柔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