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金黄的梧桐叶在长安街边打着旋。沈清澜刚走出国家卫健委的大门,就接到了供应链总监的紧急电话。
“沈博士,坏消息。”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绝望,“我们最后一家芯片供应商刚刚通知,要暂停供货。”
沈清澜站在台阶上,秋日的阳光突然变得刺眼:“理由?”
“他们说...接到了更大规模的订单,产能已经全部排满。”总监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是苏氏的新项目。”
这是本周第五家终止合作的供应商。
回到临时办公室,团队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白板上写满了被划掉供应商的名字,像一块块墓碑。
“不仅是芯片,”采购经理疲惫地揉着太阳穴,“连最基础的塑料外壳都找不到供应商。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都在向苏氏倾斜。”
财务总监推过来一份报表:“更糟糕的是,银行刚刚冻结了我们的贷款额度。理由是‘项目前景不明朗’。”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窗外,北京城的天空湛蓝如洗,却照不进这个被阴影笼罩的房间。
“还有...”年轻的程序员小林怯生生地开口,“我们租用的云服务器下周就要到期了。对方说,如果续费,价格要涨三倍。”
李璟猛地拍桌而起:“这是赤裸裸的围剿!”
沈清澜始终沉默。她想起刚才在卫健委,那位曾经大力支持项目的陈司长,如今却避而不见,只派了个副手来应付她。
“小沈啊,”副手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政策风向变了,要支持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你们这个项目...要不先放一放?”
放一放?那些依靠智能设备监测健康的老人怎么办?那些已经建立起服务体系的社区怎么办?
“沈博士,”助理推门进来,脸色苍白,“刚收到通知,我们申请的创新基金被驳回了。评审意见是...建议我们与成熟企业合作。”
所有人都看向沈清澜。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会议桌上划过,指尖冰凉。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苏晏。
“清澜,听说你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苏氏愿意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收购项目,保留你们的团队...”
“不必了。”她打断他,“‘银龄计划’不会出售。”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那就太遗憾了。希望你们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挂断电话后,沈清澜站起身,走到窗前。长安街上车水马龙,这个城市永远不缺新的故事,旧的故事很快就会被遗忘。
“我们还有多少钱?”她突然问。
财务总监愣了一下:“账上还有...大概够发下个月的工资。”
“发给大家。”沈清澜转身,目光扫过每一张脸,“这个月的工资,提前发。”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
“沈博士!”李璟急切地说,“这样一来,我们就真的...”
“就真的没有退路了。”她接完他的话,嘴角却泛起一丝奇异的笑意,“这样也好,背水一战。”
她走到白板前,擦掉所有被划掉的名字,只留下最中间的那个三角模型。
“既然所有人都认为我们该放弃,那我们偏要继续。”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个人都挺直了脊背,“没有供应商,我们就自己研发替代方案。没有资金,我就把最后的积蓄拿出来。”
林雪儿突然站起来,眼眶发红:“沈博士,我的工资不要了!我还可以跟我爸妈借点钱...”
“我的也是!”
“我也有存款!”
“我还能接外包项目赚钱!”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沈清澜看着这些年轻的、充满激情的面孔,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谢谢大家。”她深深鞠躬,“但这是我一个人的决定,不能连累你们。”
她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文件。那是她名下的所有资产证明——房子、车子、专利,甚至包括爷爷留给她的静澜苑。
“把这些都抵押了。”她将文件递给财务总监,“应该能撑三个月。”
李璟震惊地看着她:“你疯了?这是你全部的家当!”
“如果项目失败了,”她平静地说,“这些对我也没有意义。”
夜幕降临时,沈清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长安街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将这个城市的繁华渲染得淋漓尽致。
她站在人行天桥上,看着桥下车水马龙。手机里不断弹出苏氏新项目的宣传新闻——政要站台、资本追捧、媒体狂欢。
而她的项目,就像桥下那些匆匆走过的行人,渺小,不起眼,却依然在努力前行。
也许这就是理想主义的代价——
在所有人都选择更容易的道路时,
你注定要独自穿越最黑暗的隧道。
但她相信,
隧道的尽头,
一定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