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唐朝的对外交流”,白玲所在的小组正好有两位之前质疑她选文科的同学——张强和李娜。一开始,两人还带着犹豫,不太愿意主动发言。 白玲没有在意,主动拿出自己整理的历史时间轴:“我们可以从‘丝绸之路’和‘遣唐使’两个方面讨论。你们看,这是我整理的时间轴,627年玄奘西行,753年鉴真东渡,还有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长安,这些事件都能体现唐朝对外交流的频繁。” 张强看着时间轴上五颜六色的标注和生动的小图标,惊讶地说:“你这时间轴做得也太详细了吧!之前我总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没想到还能这么整理,看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李娜也凑过来,指着“玄奘西行”的标注:“这个故事我知道,但不知道具体年份和影响,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白玲笑着点头,结合时间轴讲起了玄奘西行的故事:“玄奘为了求取真经,从长安出发,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印度,后来带回大量佛经,还写了《大唐西域记》,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唐朝的开放,还展现了玄奘的坚持,很适合用来理解‘信念’这个主题。” 两人听得入迷,张强忍不住说:“原来历史还能这么学!之前我觉得选文科没前途,现在看你学得这么认真,还能把知识点讲得这么有趣,突然觉得文科也挺有意思的。” 李娜也点头:“是啊,之前听理科老师说文科就业难,就有点排斥。但看到你这么坚定,还有这么清晰的学习计划,我也开始思考,是不是该选自己真正喜欢的科目,而不是随大流选理科。” 讨论结束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白玲主动推荐张强:“张强刚才对‘遣唐使’的影响有很独到的见解,让他来分享吧!”张强愣了一下,在白玲的鼓励下,鼓起勇气站起来,结合时间轴和自己的理解,流畅地完成了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下课后,张强和李娜主动找白玲:“以后我们能跟你一起学习历史吗?你整理的时间轴和故事记忆法,真的很有用。” 白玲开心地答应:“当然可以!我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每天一起背知识点,周末一起整理资料。文科学习需要互相交流,这样才能进步更快。” 放学路上,白杨看到白玲和同学说说笑笑,赶紧跑过去:“大姐,你们在聊什么呀?这么开心。” 白玲笑着说:“之前质疑我选文科的同学,现在愿意跟我一起学习了,他们还说觉得文科很有趣呢!” 白杨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大姐你真棒,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别人的看法。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喜欢文科,跟你一起学习。” 夕阳下,白玲看着身边雀跃的弟弟,又想起课堂上同学态度的转变,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同学的认可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文科的认可。只要自己坚持下去,用实力证明文科的价值,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喜欢文科,而自己的追梦之路,也会因为这些温暖的同行者,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