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一个晴朗夜晚,寒气刺骨,却也将夜空涤荡得格外清澈,星子像被揉碎了的钻石,零散又明亮地缀在墨蓝色的天鹅绒上。云疏裹着厚实的羽绒服,坐在小天台的躺椅里,难得有兴致地仰头望着星空。旁边的竹茶几上,放着一杯冒着袅袅白气的热茶。
通往天台的门口,帘子被掀开一条缝,一个身影探了进来。是林皓。比起几年前那个流着口水抓他手指的小豆丁,他已经抽条长高了许多,有了少年人清瘦的轮廓,只是脸上还残留着一点未褪尽的稚气。
“老祖宗。”林皓叫了一声,声音不像小时候那么奶声奶气,清亮了些。
云疏没回头,依旧看着星空,只从鼻子里发出一个慵懒的“嗯”声,算是回应。
林皓走过来,没有像小时候那样直接往他身边凑,而是学着他的样子,靠在旁边的天台栏杆上,也仰起了头。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清冷的星空下,显得格外安静。
过了好一会儿,林皓突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开始思考宏大命题时的认真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老祖宗,”他转过头,看向躺椅上那道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的身影,黑亮的眼睛里映着星辉,“你会像那些星星一样,永远……永远都存在吗?”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永远”这个词还不够准确,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低了些,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你会不会……有一天,也像……像很多人一样,离开我们?”
问出这句话,他似乎用掉了不小的勇气,说完就立刻转回头,假装继续看星星,但紧绷的侧脸线条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他开始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意识到成长可能意味着告别,而这个从一开始就存在于他生命里、如同背景般恒定强大的“老祖宗”,似乎也第一次被纳入了关于“未来”和“变化”的思考中。
云疏的目光终于从浩瀚的星海上缓缓收回。他没有立刻看向林皓,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关于“永恒”与“离别”的沉重问题。他那双深邃的黑眸里,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万古的苍茫,也有一丝被这纯真问题触动的微澜。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微微坐直了些身体,目光从天台投向下方的城市。
冬夜的都市,灯火如同散落大地的星辰,一片连着一片,晕开温暖的光晕。有居民楼里透出的、带着家常气息的白炽灯光,有街道上流淌的、如同河川的车灯光带,有商业区闪烁的、五彩斑斓的霓虹。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一段人生,一份悲欢离合。
云疏伸出修长的手指,指向楼下那片璀璨的、充满生命力的灯火海洋,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穿透夜风的温和与力量:
“皓儿,你看下面。”
林皓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看着那万家灯火。
“你看这些光,”云疏的声音平缓,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朴素的道理,“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可能明天就灭了,有的会亮很久。它们不会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看起来好像永远不变。”
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落在林皓带着困惑的侧脸上,那眼神里没有了平时的慵懒,只有一种沉淀了无尽岁月的平静与温柔:
“但是,只要这些光里,有一盏,是为了某个人而亮的,是为了等待某个人而亮的,那么,对于那个人来说,那盏灯,那片光,就是他的星星,就是他不会迷失的方向。”
他的话语如同暖流,缓缓注入少年不安的心田:“只要这世上的光,还在为值得的人亮着,只要还有人需要被照亮,需要被守护……”
云疏重新靠回躺椅,目光再次投向无垠的星空,也囊括了下方的万家灯火,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是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林皓的心上:
“……我就会看着这些光,一直,一直亮下去。”
他没有承诺“永不离开”的空泛誓言,而是给出了一个关于“守护”与“存在”的、更具体也更沉重的承诺。他的存在,将与这人间烟火的延续绑定在一起。
林皓怔怔地看着云疏的侧影,又低头看了看楼下那片温暖的光海,再抬头望向浩瀚的星空。他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有完全懂。但他心里那份因为思考离别而带来的细微恐慌和失落,却被一种更宏大、更安心的暖意所取代。
他不再追问,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小声地、坚定地“嗯”了一声。
星空依旧沉默,灯火依旧温暖。云疏躺在那里,感受着身边少年逐渐平稳的呼吸,也感受着自己与这个时代、与这些鲜活生命之间,那愈发深刻、无法割舍的联结。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选择停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