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的冰冷和新衣的粗糙感,如同一种无形的烙印,宣告着林凡在这绝望之营中身份的微妙转变。领主剻的“赏赐”与任命,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虽不汹涌,却切实地改变了一些东西。
最直接的变化是,那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严密看管,悄然松懈了。监工们不再像防贼一样时刻盯着他,鞭子也很少再在他头顶呼啸。他被默许可以在营地内部相对自由地活动,只要不靠近那些明确禁止的区域(如领主坞堡的核心区、粮仓重地)。
这种“自由”极其有限,却意义非凡。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固定在某个劳动点上的符号,而是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个体。这意味着观察、交流、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他获得了某种非正式的“匠人头目”身份。修理区的石臼见到他,会略显别扭地点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其他工匠和箭坊的工人看他的眼神,敬畏多于亲近,但指令的执行度却提高了不少。甚至有时,监工在分配任务或处理一些小的物料申请时,也会下意识地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这种变化让林凡感到一丝奇异的不适。他依旧睡在拥挤恶臭的窝棚,吃着只是略微改善的食物,但无形的阶层鸿沟已然出现。一些流民会主动为他让路,眼神躲闪;而以前那些同样挣扎求生的面孔,如今看他也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林凡没有沉溺于这微不足道的“特权”。他清楚地知道,这所谓的地位如同沙堡,领主一个不高兴,瞬间就能将其摧毁。铁叔那句关于“利刃伤手”的警告,时常在他脑中回响。
他将这份有限的自由,立刻投入到了更重要的目标上——信息收集与语言深化。
他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箭坊和窝棚两点一线。他开始有目的地在营地内“游荡”。
他会在清晨前往取水点,混在人群中,听着妇人们一边打水一边用疲惫的语调抱怨家长里短、粮食又少了、谁家的孩子病了……从这些碎片化的闲聊中,他捕捉着关于营地管理、物资分配、乃至人员构成的信息。
他会“路过”修理区,不再是作为学徒,而是以“同行”的身份,观察其他工匠的工作。看铁匠如何费力地修补破损的青铜工具,看皮匠如何鞣制粗糙的皮革,看陶匠如何烧制易碎的瓦罐。他默默地记下他们的工具名称、材料处理方法、以及工作中常用的词汇。偶尔,他会指着某件不认识的工具,用新学的、依旧生硬但已能达意的语言询问:“咊…衉勒咓?(这个…叫什么?)”
工匠们对于他这个“新贵”大多保持着谨慎的客气,通常会简单地回答。林凡则趁机强化记忆,并观察他们的工艺流程,大脑自动开始分析其中的浪费和可优化环节——尽管他知道,目前绝不能对这些领域指手画脚。
他最重要的“课堂”,依旧在傍晚,与铁叔那无声的交流中。
现在,他不再需要远远地自言自语吸引注意。他可以更自然地坐在铁叔不远处,分享一点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通常是那半块饼),然后开始“请教”。
他问的问题更加具体和有深度。
“鈛(斧头)…哪种木头…柄最好?”
“敻(打仗)…衖钺(小邦)…和…大钺(国)…敻…不一样?”
“漼(浪费)…力气…打仗时…最不好?”
铁叔依旧惜字如金,回答往往只有一两个词,或者一个简短的动作示范。但他的回应频率似乎比以往高了一些。有时,他甚至会主动指出林凡某个发音的错误,或者提供一个更精准的、带有战场烙印的词汇来代替林凡从工匠那里学来的民用词。
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林凡脑海中的世界地图逐渐清晰了一些。他得知这片“荆蛮之地”周边确实存在着几个较大的诸侯国,彼此征战不休,而他们所在的这片区域,正是某个小邦国(名为“黎”)与另一个稍强势力(“黥”)之间的缓冲地带,冲突不断。领主剻,便是“黎”国安插在此地的前哨指挥官,负责征收资源、补充兵员、并警戒“黥”国的侵袭。
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军事技术、组织结构乃至生存法则。铁叔偶尔透露出的关于训练、纪律、阵型、乃至伤亡处理的只言片语,都让林凡感到心惊肉跳,也让他更加明白了效率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意味着什么——那直接关乎生死存亡。
除了语言和信息,林凡也开始留意营地的布局、防御工事的薄弱点、水源位置、以及可能的逃生路线。这种“自由”让他能够进行初步的战略性勘察。他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悄悄收集一些看似无用却可能在未来发挥价值的小东西:一块特别坚硬的燧石、一段韧性极佳的皮绳、一小块天然磁石……
他的活动自然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胥总管偶尔会看似无意地问起他“最近在忙什么”,林凡总是以“看看哪里还能省点力气”或者“学学手艺”为借口搪塞过去。监工们的目光也时而带着探究。
林凡表现得越发低调和“实用”。他专注于箭坊的生产,偶尔对修理区提出一点微不足道的、确实能提升效率的小建议(比如工具摆放的细节),让胥总管觉得他“虽然古怪,但确实一心用在干活上”。
他像一颗缓慢生长的藤蔓,谨慎地利用着这点有限的阳光和空间,悄无声息地延伸着自己的根系和触角,吸收着一切可能转化为生存资本的养分。
一天,他在营地边缘“勘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小片被忽视的湿地,里面生长着一种韧性极强的芦苇,其茎秆或许可以作为弓弩弦线的替代材料,或者编织更结实的筐篓。他默默记下位置,没有声张。
另一次,他听到两个老工匠低声交谈,抱怨上次送粮队带来的铜料杂质太多,难以锻打。他记下了这个关于资源质量的信息。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单独看起来毫无价值,但林凡将它们一一收集起来,储存在脑海里,等待着未来某一天,能够将它们拼接成有用的图案。
有限的自由,给了他呼吸的空间,也给了他观察和思考的窗口。
他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承受命运,而是开始主动地、小心翼翼地探索这个牢笼的边界,寻找着每一丝可能的光亮和缝隙。
他知道,真正的自由还遥不可及。
但现在,他至少已经获得了在这牢笼中,稍微活动一下手脚的权利。
而这,往往是挣脱枷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