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谷挫败邢国十万大军,迫其主帅胥犴签城下之盟!”
这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以其远超“击败屈公”事件的震撼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开去。起初,许多收到风声的周边势力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一方是雄踞东方、带甲数十万的大国邢,另一方,不过是崛起于边陲、据守两座城池的“林谷”,实力对比过于悬殊。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证实——邢军确实狼狈退过了黑水河,胥犴的大纛确实离开了镇荒城下,甚至邢国方面对于东部战事的宣传也刻意模糊、语焉不详——怀疑迅速转化为震惊,继而是一种不得不重新审视的凝重。
如果说之前林凡击败屈公,只是让周边势力觉得这是个有点本事、运气不错的“边城豪强”,那么此次正面击退邢国正规军,并迫使对方承认其“自保自治”地位,则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这不再是简单的摩擦或局部胜利,而是一场足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的战略性事件。
林凡,以及他领导的林谷,不再被视为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甚至可以通过像彩云城那样背刺就能轻易攫取利益的暴发户。各方势力,从邻近的安平邑、河西、曲沃等中小型邦国,到更远方那些原本对这边陲之地不屑一顾的诸侯,乃至邢国国内的某些派系,都开始真正将“林谷之主”林凡,视为一方需要认真对待、甚至需要平等交往的诸侯级别势力。他的名字,开始与“兵锋”、“坚城”、“奇技”,甚至那在流言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天雷”紧密相连。
镇荒城内,林凡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声望冲昏头脑。他站在重新修葺好的城墙上,望着远方依稀可见的黑水河,心中澄澈。声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尊重与合作,也同样会引来更深的忌惮与更隐蔽的敌意。
“谷主,”周谨站在他身侧,羽扇轻摇,目光中带着洞察世情的睿智,“如今我林谷声威大振,正是调整对外策略,广结善缘,打破孤立之局的良机。然,亦需谨防木秀于林之患。”
林凡颔首:“先生所言极是。经此一役,周边势力对我林谷之态度已然分明。彩云城落井下石,其行可诛,此仇必报,但非眼下。安平邑在我困守之时,虽未直接援助,却也未落井下石,保持了商贸有限流通,此情可念。其余如河西、曲沃等,此前多持观望,如今见我势起,必生结交或试探之心。”
他转过身,面对召集而来的核心成员——铁叔、周谨、阿竹、韩庐等人,沉声道:“以往,我林谷外交,多侧重于商贸往来,被动应对。如今,时移世易,我辈当变被动为主动,建立正式、系统的外交方略。”
“首要之务,”林凡指向南方,“安平邑。其为近邻,态度相对友善,且是如今我通往南方诸国的重要通道。我意,派遣正式使团,携带重礼,由周谨亲自带队,拜会安平邑主。一则,答谢其战时未断商路之情;二则,商议加深盟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通使节,并在商贸、边防乃至情报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我们要将安平邑,打造成我林谷南向的稳固支点。”
周谨躬身领命:“焕必不辱使命,定当说动安平邑主,与我林谷缔结盟约。”
“其次,”林凡目光转向韩庐,“安全院需加强对河西、曲沃等邦国动向的探查,尤其是其国内对邢国及对我林谷的态度。阿竹,商舆司可先行一步,以扩大贸易为名,派遣精干商队前往这些地区,一方面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前哨,了解其风土人情、政治格局,为日后正式建交铺路。”
阿竹眼中闪过精明之色:“属下明白。正好我们新出的一批琉璃器和改进的纸张,可以作为敲门砖。”
“至于彩云城,”林凡语气转冷,“暂时不予官方接触。韩庐,你那边收集其城主及主要官员不法证据之事,加紧进行。同时,在商贸上,对其进行有限度的封锁和打压,凡与我林谷贸易者,不得经由彩云城转运重要物资。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背叛我林谷,需付出代价。”
周谨补充道:“内政院可配合,出台政策,鼓励商队直接前往安平邑或探索新路线,对绕开彩云城的商队给予税费减免。”
“最后,”林凡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林谷之外交,当秉持以下原则:一,不卑不亢。既不因新胜而傲慢,亦不因旧弱而自卑,平等交往。二,利益为先。任何外交活动,需以保障和扩大林谷利益为核心。三,独立自主。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保持我林谷决策之自主。四,信誉为本。重诺守信,树立我林谷言出必行之形象。”
新的外交方略就此定调。林谷开始以一种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姿态,步入周边乃至更广阔的政治舞台。
数日后,一支打着林谷青色谷穗旗号的、规模不大却仪仗鲜明的使团,在孙焕的率领下,离开了镇荒城,向着南方的安平邑迤逦而行。使团携带的礼物中,不仅有精美的琉璃、雪白的纸张,还有几件代表了林谷最新工艺的、堪称艺术品的精良铁器。
与此同时,阿竹派出的商队也向着河西、曲沃方向进发。韩庐的情报网络如同无声的蛛网,向着四周更远处延伸。
安平邑对于林谷使团的到来,表现出了极高的礼遇。邑主亲自接见了周谨,对林凡和林谷在战争中的表现赞不绝口。经过数轮友好而务实的谈判,双方顺利签订了《林谷-安平邑友好通商互助盟约》,约定互派常驻使节,相互给予最惠待遇,建立边境联防机制,并在情报方面进行有限共享。
安平邑成为第一个与林谷正式建交的友邦,此举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林谷的诸侯地位,首次得到了一个相对正式的外部承认。
消息传回,林谷上下欢欣鼓舞。而河西、曲沃等邦国在得知安平邑与林谷建交后,也纷纷加快了与林谷接触的步伐,派遣使者或发出邀请,试图了解这个新兴的邻居。
林凡在镇荒城接见了第一批来自河西的使者,态度不卑不亢,既展示了林谷的友好,也明确表达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他安排使者参观了部分可以公开的工坊和城防设施(经过谨慎选择),那井井有条的生产、训练有素的军队以及某些超越时代的技术雏形,给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谷之主,确非池中之物。”河西使者回国后,向其君主如此汇报。
一时间,林谷从之前被邢国大军围困的“孤岛”,变成了周边势力争相了解、意图结交的“新兴力量中心”。外交局面,豁然开朗。
林凡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外交舞台将更加复杂,伴随着更多的利益交换、合纵连横甚至暗流汹涌。但他坚信,只要林谷自身足够强大,秉持正确的方略,就能在这纷乱的世道中,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地位与尊重。
诸侯已然侧目,而林谷的外交新章,正以自信而稳健的笔触,书写下第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