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赵羽涵提供的路线,一之濑海音很轻松地找到了那家名为“彩虹堂”的甜品店。
店面不大,但装修温馨,玻璃橱窗里陈列着各式诱人的甜点,空气里弥漫着甜腻的香气。
接下来的几天,一之濑仔细留意了赵羽涵离校的时间和习惯,估算出她最可能在周四下午放学后,因为第二天周五课业相对轻松,来光顾这家店。
周四下午,一之濑提前十分钟来到了“彩虹堂”,选择了一个靠窗又能观察到门口的位置,点了一份招牌双皮奶和一杯饮品,桌上还摊开一本物理竞赛的习题集,仿佛只是一个在此自习的学生。
果然,不久后,赵羽涵的身影出现在了店门口。
当她推门进来,看到坐在那里的一之濑时,脸上的表情瞬间闪过一丝错愕和不易察觉的烦躁。
一之濑适时地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仿佛这次相遇纯属偶然。
她微笑着朝赵羽涵招了招手。
“赵羽涵同学?好巧,你也来这家店了啊。”
赵羽涵犹豫了一下,出于最基本的礼貌,还是走了过去,语气保持着距离。
“嗯,来买点吃的。”
“这家的双皮奶果然名不虚传,奶香很醇厚。”
一之濑将自己面前那份几乎没动过的双皮奶示意了一下,然后很自然地将旁边一个装着新品芒果班戟的小碟子推向赵羽涵这边。
“我刚好还点了这个新品,味道也不错,要不要尝尝看?一个人吃两份有点太多了。”
她的态度自然又大方,分享食物的举动也显得毫无攻击性。
赵羽涵瞥了一眼那精致的芒果班戟,心里警醒,摇头拒绝。
“谢谢,不用了,我买完就走。”
“这样啊。”
一之濑也不坚持,收回手,目光很自然地落到自己摊开的习题集上,像是随口感慨。
“说起来,这里的氛围还挺适合看书的。我正好在琢磨几道有关物理竞赛的题,有些地方总觉得思路卡住了。”
她用手指点了点习题集上的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题,眉头微蹙,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表情。
赵羽涵本身对物理就很感兴趣,也是参加过竞赛小组的成员,目光下意识地随着她的手指看向那道题。
那道题确实有些难度,切入点比较巧妙。
一之濑观察到她的目光,立刻顺势问道。
“赵羽涵同学应该参加过物理竞赛吧?这道题……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思路?我感觉这里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结合得有点绕。”
她提出的问题非常具体且切中要害,显然是真正研究过题目,而非泛泛而谈。
面对学术上的专业讨论,赵羽涵的警惕心下意识地松懈了一点点。
她仔细看了看题目,思考片刻,指出了其中一个关键条件。
“这里,导体棒离开导轨时的速度方向是关键,它的水平分速度决定了……”
两人就着这道题讨论了大概五六分钟。
一之濑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并提出一些深入的疑问,表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求知欲。
这让赵羽涵在不知不觉中,稍微放下了一些对她的恶感——至少在学习交流层面。
话题暂告一段落时,一之濑状似无意地感叹。
“唉,这种竞赛准备起来真是花时间,感觉每天放学回家路上的时间都在脑子里过公式。赵羽涵同学你平时怎么安排复习时间的?是直接回家,还是会去图书馆或者别的地方再看会儿书?”
她这个问题看似在请教时间管理,实则暗地里在探听赵羽涵的日常行动路线。
赵羽涵正沉浸在刚才解题的思维惯性里,下意识地回答。
“我一般直接回家,路上大概二十分钟吧,不过有时会绕去……”
她话说到一半,猛地警觉,硬生生刹住,含糊道。
“……反正就是尽快回家复习。”
她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透露了有时会去书店逛逛的习惯。
一之濑仿佛没有察觉她的停顿,只是了然地点点头。
“直接回家确实效率最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赵羽涵放在桌上的手,指尖似乎有极细微的、长期按弦留下的痕迹,便看似随意地切换了话题,带着点好奇的语气。
“对了,说起来,上次听到赵羽安同学弹唱,吉他弹得真好呢。赵羽涵同学也会乐器吗?或者……赵羽安同学平时除了弹唱,还有什么别的爱好吗?比如是不是很喜欢收集唱片或者研究某种特定风格的音乐?”
她试图将话题引向赵羽安,打探他的兴趣爱好,从而可能推断出他的行为模式或情感弱点。
提到哥哥,赵羽涵的警惕性瞬间飙升到最高点。
她立刻摇头,语气变得生硬起来。
“我哥他就随便弹弹,没什么特别的爱好。音乐类型……听得比较杂吧。我不太清楚这些。”
她的回答变得非常模糊且带有明显的防御性,彻底堵死了这个话题。
一之濑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但脸上的笑容依旧无懈可击,从善如流地不再追问赵羽安,转而说。
“随便弹弹都能那么好听,真是有天赋呢。”
这时,赵羽涵点的外卖打包好了,她立刻拿起袋子,想要结束这场令人不适的对话。
“我的东西好了,先走了。”
“嗯,明天见。”
一之濑微笑着告别。
就在赵羽涵转身要走时,一之濑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开口叫住她,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和试探。
“赵羽涵同学,周末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要不要一起出来学习?就在小区旁边那家‘静语咖啡馆’,环境很安静。我还有一些物理难题想和你探讨一下。”
赵羽涵想都没想,立刻搬出早已准备好的借口婉拒。
“不了,周末我都要在家帮我哥补习功课,他没我盯着不行。”
她刻意强调了自己和哥哥的绑定关系。
一之濑闻言,眼睛微微一亮,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顺势而下,笑容更加“体贴”和“善解人意”。
“这样啊……没关系的。那下次如果有机会,可以叫上赵羽安同学一起吗?我其实也有几道数学压轴题没什么头绪,听说他数学很好,想顺便请教一下他。大家一起学习,效率或许更高?”
她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完全是一个好学同学之间的正常邀约,但却精准地试探了赵羽安和赵羽涵兄妹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赵羽安可能的社交边界。
赵羽涵的心猛地一沉。
叫上哥哥?绝对不可能!
她立刻斩钉截铁地拒绝,语气甚至比刚才更冷硬了几分。
“我哥他周末不喜欢出门,而且我们自家学习就行,不麻烦别人了。再见。”
说完,她几乎是逃也似的快步离开了“彩虹堂”,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
一之濑海音坐在原地,慢条斯理地舀了一勺已经有些凉了的双皮奶送入口中,看着赵羽涵匆匆离去的背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浅淡却深意的弧度。
虽然关于赵羽安的具体信息获取受阻,但赵羽涵的反应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而且,“要帮哥哥补习”这个理由,以及拒绝时强烈的保护姿态,都清晰地勾勒出兄妹间紧密的关系模式。
“没关系……”
她在心中默念。
“下次,总会有机会的。”
第二天,物理老师宣布了一项小组课题作业,要求结合近期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制作汇报ppt。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某种无形的操控,分组名单显示,一之濑海音和赵羽涵恰好被分在了同一组,同组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
赵羽涵看到分组结果时,心里又是一阵膈应,但学业为重,她只能暗自希望这次合作能平平无奇地尽快结束。
在小组第一次讨论时,一之濑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积极性和可靠性。
她主动承担起了最为繁琐的资料搜集任务以及最终的ppt整合制作工作。
“我对资料检索和排版比较在行,这部分我可以主要负责。”
语气平静而自然,没有丝毫的炫耀之意,就好像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陈述。
她的自信并非来自于自我吹嘘,而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和充分把握。
紧接着,一之濑将目光投向了赵羽涵同学,微笑着说道。
“赵羽涵同学物理基础那么好,核心的物理原理分析和计算部分可能要多多倚仗你了。”
她的分工建议合理且认可了赵羽涵的优势,让人难以拒绝。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一之濑展现了惊人的效率。
她很快找到了大量高质量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且总能精准地提炼出关键信息。
更让赵羽涵感觉有些意外的是,一之濑在讨论中多次肯定她的思路。
“嗯,从这个角度切入确实更清晰。”
“赵羽涵同学这个模型假设很巧妙,能简化很多计算。”
她的赞同听起来真诚而具体,并非泛泛而谈,让赵羽涵在学术上的自信心得到了不小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