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城下的僵局,如同一根越绷越紧的弓弦,随时可能断裂。曹操耐心地消耗着,而城内的袁谭与苏由、彭安则在这种诡异的平衡中相互提防,度日如年。消息传回邺城,袁尚虽乐见袁谭被困,但也深知黎阳若失,邺城门户洞开,终究非长久之计。
这一日,谋士郭图求见。他虽在立嗣之争中最终倒向袁尚,但其智计仍不容小觑。
“大将军,”郭图行礼后,沉声道,“黎阳僵持,非良久之策。曹操倾力于此,其后方必然空虚。我军若一味在此与其消耗,正中其下怀。图有一策,或可令曹操首尾难顾,被迫分兵,则黎阳之围自解!”
袁尚闻言,精神一振:“公则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郭图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连点:“曹操之势力,核心在于兖豫,其软肋则在两翼与后方!我军可分三路出击,攻其必救!”
“其一,西线!”郭图的手指划过黄河,指向河东郡,“可命河东太守郭援,联合并州刺史高干,再邀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出兵,共攻河东!河东若动,则关右震动!同时,派能言善辩之使者,秘密入关中,游说马腾、韩遂等诸将,许以厚利,邀其共击曹操。若得关中群雄响应,则曹操西顾之忧深矣!”
“其二,南线!”郭图的手指又移向汝南一带,“汝南之地,向来不服曹操,黄巾余部刘辟、龚都等众甚多。可派细作携带金银,潜入汝南,联络刘辟等人,许其官职钱粮,令其在曹操腹地起事,骚扰其粮道,攻击其州县。后院起火,曹操安能坐视?”
“其三,东线!”郭图最后指向青州方向,“刘备新得青州,与曹操貌合神离。可遣一使,携重礼往见刘备,陈说唇亡齿寒之理。若曹操吞并河北,下一个目标必是青州!请其出兵袭扰曹操侧后,或至少做出姿态,牵制曹军部分兵力。三方并举,曹操纵有十万大军,亦将左支右绌,黎阳之危,可不战而解!”
这一番谋划,堪称宏大,直指曹操战略布局的薄弱环节。袁尚听得目眩神驰,仿佛已看到曹操疲于奔命的狼狈模样。
“好!公则此策大妙!”袁尚拍案叫绝,“就依此计!立刻派人分头行动!”
命令迅速下达。
西线,使者携带着袁尚的诏书和承诺,奔赴河东、并州和南匈奴王庭。郭援、高干本就对曹操不满,闻讯后立刻开始集结兵力。栾提呼厨泉贪图财物与土地,也答应出兵。同时,另一路精干使者,冒险穿越曹军控制区,潜入混乱的关中,试图游说那个以勇猛和摇摆着称的军阀马腾。
南线,袁尚府中的死士带着金银和空头官诰,秘密潜入汝南山区,寻找黄巾余帅刘辟、龚都。这些在曹操高压统治下艰难求存的武装力量,见到袁氏抛来的橄榄枝和真金白银,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刻蠢蠢欲动,开始在暗中集结力量,准备掀起波澜。
东线,前往青州的使者则肩负着最重要的外交使命。然而,当使者抵达青州治所临淄时,却并未能立刻见到刘备。接待他的是刘备麾下的重要谋士,刚刚从邺城“商队”事务中脱身、悄然返回的糜兰。
糜兰早已通过自己的渠道,对河北局势了如指掌。他仔细聆听了袁尚使者的请求,心中冷笑。袁尚此举,无非是想将刘备也拖入对抗曹操的泥潭,为他袁氏兄弟争取喘息之机。
“贵使之意,我已明白。”糜兰面带难色,“只是,我家主公新定青州,百废待兴,兵微将寡,且与曹公尚有盟约之名,骤然出兵,恐非易事。此事关系重大,需容我等仔细商议,禀明主公后再做答复。”
他将使者安顿在馆驿,好吃好喝招待,却以需要请示为由,将其暂时稳住。随后,他立刻秘密求见刘备。
“主公,袁尚遣使求援,欲使我军出兵牵制曹操。”糜兰将情况详细汇报。
刘备抚须沉吟:“袁氏兄弟内斗,自取其祸。然曹操若真吞并河北,势力大增,于我确非福音。糜兰之意如何?”
糜兰从容道:“主公,袁氏败亡,恐难避免。我军新立,根基未稳,不宜与曹操正面冲突。然,亦不可坐视曹操轻易平定河北。当以此为由,向曹操索要钱粮军械,以为‘安抚地方、防范未然’之用。同时,我可整军于边境,做出跃跃欲试之态,令曹操不敢尽调青州周边兵马北上,此即为对袁尚最大的‘援助’,亦是我军获利之机。待其两败俱伤,我再观时而动。”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便依子仲之策。”
于是,刘备给袁尚使者的回复便是:出兵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但青州愿与河北保持友好,并会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声援。同时,刘备军开始在与曹操势力接壤的边境地区调动兵马,摆出防御姿态,这微妙的变化,果然引起了曹操方面的警惕,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加以防范。
尽管东线的联合并未完全成功,但西线与南线的策动,还是很快显现出效果。
河东告急!郭援、高干联军与南匈奴骑兵叩关的消息传到黎阳曹军大营,曹操眉头紧锁。紧接着,汝南刘辟、龚都等人聚众作乱,攻掠县邑,截断粮道的军报也接踵而至。
“袁本初有子如此,虽内斗不休,竟尚能行此围魏救赵之策!”曹操叹道,语气中竟有一丝赞赏,随即转为冷厉,“然,螳臂当车,终是徒劳!”
他不得不调整部署,分派大将钟繇前往西线抵御郭援、高干,又命曹洪、李通等将率部南下,平定汝南叛乱。黎阳正面的压力,顿时为之一轻。
城内的袁谭和苏由、彭安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曹军的攻势明显减缓,围困也不再那么严密。
“定是邺城的方略起效了!”辛评对袁谭道,“公子,此乃喘息之机!当加紧整军,修复城防,与苏由、彭安二将缓和关系,共商守城之策。”
袁谭也知道这是关键时刻,暂时压下对袁尚的怨恨,试图与苏由、彭安沟通。然而,苏由、彭安秉承袁尚密令,表面应承,实则依旧保存实力,出工不出力,甚至暗中将黎阳的虚实通过秘密渠道报往邺城。
三路烽烟虽起,暂时缓解了黎阳的直接压力,却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袁氏集团内部无法弥合的裂痕与猜忌。曹操被牵制了部分兵力,但远未伤筋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