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停在了林家小院门口,林悦瑶抱着背篓跳下马车,动作利落得让身后的青衣男子微微一愣。
她一边跑一边喊着:“祖母!祖母!”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家里的三个媳妇都不在,只有祖母周氏在家做饭。
周氏听到喊声,以为出了什么事,慌忙出门查看,一眼便看到了停在门口的华丽马车,心中疑惑不已。
青衣男子上前一步,恭敬地向周氏行礼,道:“老夫人,我是李府的管家,姓陈。您孙女林兮瑶小姐,在两天前的庙会上,不顾自身安危,救下了我们家小少爷。我奉夫人之命,特来感谢。”
他并未提及的是,夫人已经将那些对小少爷不利的人清理了一遍,才派他前来,以免给林家招来祸患。
周氏听完,心中既惊讶又担忧,连忙将陈管事迎进屋里,并让林悦瑶赶紧去通知正在田间忙活的林昭海等人。
林昭海匆匆赶回家时,周氏已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问了个大概。
她最关心的是林兮瑶是否受伤,得知她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一屋子的人看着从马车上搬下来的礼物,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那白花花的银锭,一个足有十两,整整一盒,估计得有二百两。
还有那布匹、绸缎,以及特意为林兮瑶准备的头面首饰。
周氏自认为见过不少世面,但看到这些礼物,尤其是那套头面,竟比三儿媳妇当初的嫁妆还要贵重几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一屋子的人,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富贵震住了。
周氏最先反应过来,对林家来说,二十两银子就能让全家陷入“人命”还是“前途”的艰难选择,这两百两银子更是从未见过的巨款。
这份礼物太过贵重,或许对李府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林家而言,却是一笔无法承受的财富。
林昭海与周氏相视一眼,两人都决定拒绝这份“厚礼”。
陈管事环顾林家的简陋环境,又看了看林家众人的反应,微微一笑,道:“老夫人,林老爷,这些都是给林兮瑶小姐的。她救的是我们夫人最疼爱的小少爷,这份恩情可不是一点金银能衡量的。这些只是我们夫人的一点心意。”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帖,递给周氏:“这是我们夫人给兮瑶小姐的邀请函。下月初,夫人将举办一场洛仙花大会,县城里的名门闺秀都会参加,请林兮瑶小姐届时务必到场。如果她有要好的姐妹,也可以一同前来。”
陈管事之所以拿出这份名帖,是因为他看到了林家人的品性。林家的家境虽然贫寒,但面对如此丰厚的礼物,他们并未贪图,而是选择了拒绝。这样的家族,值得夫人的这份名帖。
李夫人不姓李,只是夫家姓李,如今落水县李县令的哪个“李”。
李夫人出手如此阔绰,却并非因夫家而显赫,她的底气来自于自己的姓氏——林。不是桃花村林家的这个“林”,而是万富侯林盛安的这个“林”。
她的夫君李县令虽有权势,但说到银钱,以李夫人的说法,李县令一年的俸禄不够她一月的开销的。
李夫人举办洛仙花大会,并非仅仅是为了感谢林兮瑶。事实上,她们一家来到落水县已经三年,李县令的一些政令能够顺利推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夫人的智慧和手腕。
她一手主导的洛仙花大会,不仅吸引了县城内的名门闺秀,连府城的一些显贵家族也纷纷前来参加。
这场大会不仅是展示才艺、交流情感的场合,更是各方势力结交、巩固关系的重要平台。
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够收到李夫人的邀请函,意味着进入了上流社会的核心圈子,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如果林家人表现得不够得体,那么这份名帖可能只会邀请林兮瑶一人参加。
但如果林家人展现出足够的修养和智慧,李夫人也不介意将邀请范围扩大到林家所有的成员。
这不仅是对林兮瑶的认可,更是对林家整体家风的一种肯定。
不过林家人并不清楚这些,如果拿着这张名帖去县城的哪些富户家,别说用200两银子,用500两银子换名帖,怕是多的是人抢着要。
而现在,林家人收了名帖,却还是推拒着现银。
陈管事见状,并未强求,只是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也是奉命行事,若是未能完成夫人的嘱托,恐怕会受责罚。他的态度谦和,言语中透露出对林家的尊重,这让周氏和林昭海更加为难。
最终,周氏和林昭海决定暂时将礼物收下,但并未动用,而是等林兮瑶回来后再做定夺。
最后,陈管事带着林家人的感谢离开了,而这时的林兮瑶她们才刚刚从青山镇出发,踏上回家的路。
青山镇到桃花村的路并不算远,但林兮瑶一行人走得并不匆忙。她们一边走,一边聊着庙会上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小路上。
当林兮瑶终于回到家中时,迎接她的是一屋子人复杂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