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林晚星刚结束与灯光师老陈的短信交流,窗外的影视基地已陷入深夜的宁静。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正准备继续研究明天要拍的戏份,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着“陆时衍”的名字。
“收工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些许疲惫的沙哑。
“刚回酒店。”林晚星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零星灯火,“你今天似乎很忙?”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有个紧急会议,刚结束。”他顿了顿,“明天下午我来探班。”
林晚星翻看行程表的动作微微一顿:“明天下午正好要拍厨艺大赛的重头戏,可能抽不出时间陪你。”
“无妨,我看看就走。”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总觉得陆时衍的语气有些异样,但连日拍戏的疲惫让她很快将这个念头抛之脑后。
次日片场,气氛比往日更加紧张。今天要拍摄的是全剧的高潮戏份——厨艺大赛决赛,需要调动整个剧组的力量。
“灯光再调亮一些!”张导站在监视器前指挥,“这场戏要突出比赛的紧张感,但又不能太过压抑。”
林晚星正在检查道具厨房的灶具,确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这场戏她不仅要表演,还要真实地完成一道“芙蓉鸡片”的制作。
“林老师,陆总来了。”助理小声提醒。
林晚星抬头,看见陆时衍站在片场边缘,一身深灰色西装笔挺如初,目光沉静地望着她。她朝他点头示意,指了指手上的工作,示意他稍等。
这一等就是整整两个小时。
拍摄进行得并不顺利。对手演员总是记不住复杂的料理步骤,连续NG了七八次。林晚星耐心地配合重拍,每一次都认真完成切配、调味、烹制的全过程。
终于等到导演喊休息,她这才得空朝陆时衍走去。
“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她擦了擦额角的细汗,“今天这场戏比较重要。”
陆时衍的目光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停留片刻,语气平静:“看来你完全适应了剧组的生活。”
“算是吧。”林晚星笑了笑,并未察觉他话中的微妙情绪,“要不要尝尝我今天做的芙蓉鸡片?虽然已经凉了,但味道应该还不错。”
他摇头:“不必了,我马上要走,还有个会。”
林晚星这才注意到他眉宇间隐约的不悦:“你怎么了?”
“没什么。”他看了眼手表,“你忙你的,我先走了。”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林晚星微微蹙眉。这不是她熟悉的陆时衍——那个会为了一道菜耐心等待,会细致点评她每一个烹饪细节的美食家。
接下来的拍摄,林晚星难得地有些分心。好在对手演员状态回升,终于在日落前完成了这场戏。
收工时,执行导演小王凑过来:“林老师,今天陆总来的时候脸色不太好啊。”
林晚星整理厨具的动作慢了下来:“你看出来了?”
“明显得很。”小王压低声音,“他在那儿站了两个小时,看着你忙前忙后,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后来接了个电话,脸色就更难看了。”
回到酒店,林晚星反复回想今天的细节,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她打开手机,翻看与陆时衍的聊天记录——最近半个月,他们的对话几乎都是简短的“在拍戏”、“晚点聊”、“明天见”。
而三天前他发来的那条“新开了一家苏帮菜馆,味道很正宗,有空一起去尝尝”,她至今没有回复。
她轻叹一声,拨通他的电话,却只听到关机的提示音。
思考片刻,她起身走进酒店厨房——幸亏这家酒店允许客人使用厨房,只要提前预约。她查看现有的食材,幸运地找到了需要的材料。
深夜十一点,林晚星提着保温盒站在陆时衍公司楼下。顶楼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她径直走进大楼,前台显然认得她,微笑着放行。
敲开办公室的门,陆时衍正站在落地窗前讲电话,见她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很快结束通话,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保温盒上。
“听说你今天没吃晚饭。”林晚星将保温盒放在茶几上,“我做了蟹粉小笼包和鸡头米糖水。”
陆时衍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拍戏不忙了?”
“再忙也要吃饭。”她打开保温盒,热气携带着熟悉的香气弥漫开来,“而且,我欠你一个解释。”
他终于走过来,在她对面坐下。林晚星仔细打量他,这才发现他眼下的淡淡青黑,以及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
“我先道歉。”她轻声说,“这段时间太投入拍戏,忽略了很多事,包括你的邀约。”
陆时衍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小笼包,汤汁饱满的包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他小心地咬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
“我没有生气。”他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只是觉得...你似乎不需要我了。”
这句话让林晚星愣住。她从未想过,一向冷静自持的陆时衍会有这样的想法。
“怎么会?”她忍不住笑了,“你是唯一能真正品出我菜品精髓的人,也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可你现在有了新的舞台,新的观众。”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上——因为连日切菜而有些粗糙的指尖,“剧组的人,观众,导演...他们都能欣赏你的才华。”
林晚星终于明白了他这些天的反常。她起身坐到他对面,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
“陆时衍,听着。演戏是我的工作,但烹饪是我的灵魂。而你是那个从一开始就懂得我灵魂的人。”
她拿起一个汤匙,舀了一勺鸡头米糖水递到他面前:“尝尝这个,我用的是你上次从苏州带来的桂花蜜。”
清甜的糖水,鸡头米软糯适中,桂花的香气恰到好处。陆时衍尝了一口,眼神微微动容。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林晚星轻声问,“在《烟火小厨》的录制现场,你对我做的蟹粉小笼包评价是‘皮薄馅大,汤汁鲜美,蟹肉与猪肉的比例恰到好处’。”
“记得。”他的唇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那时我就在想,这个女孩和传闻中完全不一样。”
“因为你是用心在品尝,而不只是用嘴。”林晚星注视着他,“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意见对我如此重要。”
陆时衍放下汤匙,神色彻底柔和下来:“其实我今天来,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国际美食协会邀请你参加下个月的亚洲美食峰会,作为中国菜的代表之一。”
林晚星睁大眼睛:“这么重要的邀请...”
“但我看到你在片场那么专注,突然不想打扰你。”他自嘲地笑了笑,“看来是我太幼稚了。”
“不,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个消息。”她认真地说,“而且,我需要你的建议——是否应该接受这个邀请?”
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从美食峰会到剧组的趣事,从新菜品的灵感到公司的近况。保温盒里的食物渐渐见底,窗外的城市灯火也稀疏了许多。
临走时,陆时衍送她到电梯口。
“下周有个美食评审活动,”他状似不经意地提起,“如果你有时间...”
“把时间地点发给我。”林晚星微笑,“我会调整档期。”
电梯门缓缓关闭,隔着逐渐变窄的门缝,他们相视而笑。
回酒店的路上,林晚星看着窗外飞逝的夜景,想起刚才陆时衍品尝她做的糖水时专注的神情,忍不住微微一笑。
真正的理解,从来不需要太多言语。就像最好的料理,往往只需要最恰当的食材和最用心的烹制。
手机震动,收到他的短信:“糖水很甜,恰到好处。”
她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附加一句:“下次做你最喜欢的松鼠鳜鱼。”
月光洒在回酒店的路上,林晚星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她知道,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挑战,总有一个人会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最珍贵的理解与支持。
而这,比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更加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