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A分配给顾临的临时实验室,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一个由高强度合金和惰性聚合物构建的精密囚笼。空气被严格过滤,恒定的低温是为了保护那些敏感的探测设备,却也让他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凝结成短暂的白雾,转瞬被循环系统吞噬。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如同冰冷的复眼,记录着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他必须小心,像在雷区行走,既要利用这里的资源探寻真相,又不能暴露自己真正的软肋——躺在医院里正与诡异晶化共生的女儿。
雷烈的“净化”指令如同幽灵,在指挥中心的每一次广播、每一次会议中隐隐回荡。顾临知道,一旦顾心的特殊情况被发现,等待她的绝不会是救治,而是被列为“高度危险异常体”,甚至可能成为“净化”协议下的第一个牺牲品。这个认知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时刻提醒他保持警惕。
夜深人静,只有仪器运行发出的极低频率嗡鸣陪伴着他。确认了监控系统进入周期性数据缓冲(这是他利用一个小漏洞观察到的短暂间隙),顾临启动了耗费巨大心力才搭建起来的多层加密信道。这并非SSA的标准配置,而是他利用旧日人脉和自身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些“私藏”技术,勉强构建起来的一条脆弱防线。信道的一端连接着他的个人终端,另一端,则指向那个白天惊鸿一瞥、却让他魂牵梦萦的加密文件——
《希格斯场涨落与宏观量子共振假说》,作者:苏夏。
输入由他和苏夏名字、纪念日以及她最爱的那个数学常数衍生出的、独一无二的解密密钥时,他的指尖微微颤抖。进度条在屏幕上缓慢爬行,每一秒都像是在与无形的审查者赛跑。
终于,加密锁解除。
苏夏那熟悉的、娟秀中带着不容置疑逻辑力量的字迹,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缓缓铺陈在他的工作台上空。仿佛跨越了生死的界限,妻子的智慧与思想,再次与他对话。
他彻夜未眠,瞳孔中倒映着流动的数学符号、抽象的场论模型和苏夏手绘的复杂示意图。越是深入,他内心的震撼就越是无以复加,如同目睹一场无声的海啸,将他过去数十年建立起的科学认知冲击得摇摇欲坠。
苏夏的理论,构建在一个极其大胆的假设之上:宇宙的底层,那被视为万物质量之源的“希格斯场”,并非一片死寂的“焦油海”,而是充满了极其微小却无处不在的量子涨落,如同永恒的、沸腾的基底能量之海。这些涨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的噪音。但她提出,当满足特定条件时——例如高度有序的“意识”的聚焦、特定的能量几何结构(比如她设计的谐振器),或是宇宙尺度上的巨大扰动——这些涨落可以被“共振”放大,形成一种超越光速限制、无视空间距离的、真正的“超距”信息传递模式。
她称之为“宏观量子共振”。这不仅仅是通讯,更像是一种直接与宇宙底层操作系统交互的“协议”。
笔记中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苏夏详细论述了这种“共振”与“意识”的深刻关联。她认为,“意识”并非虚无缥缈的幻象,而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能够与“希格斯海”的特定波动模式产生耦合的物理现象,一种天然的“谐振器”。强大的、高度有序的意识,甚至可以微弱地影响局部区域的“场”,使其趋向于意识所期望的“现实”。
然而,笔记的后半部分,笔锋转向了严厉的警告。苏夏明确指出,这种“宏观量子共振”是一把极其危险的双刃剑。如果被不当激发,或者被“错误类型”的意识或非意识结构(例如,纯粹追求效率与稳定、缺乏混沌与情感的AI,或是某种冰冷的宇宙法则本身)所捕获、响应并固化,就可能在现实层面引发灾难性的“结构性改变”。
她用草图描绘了这种“改变”的终极形态:物质失去其固有的混沌活力,能量流动被固化在最优但僵化的路径上,一切趋向于一种极致的、冰冷的、低熵的“秩序”。那草图上勾勒出的、由完美几何晶体构成的稳定结构,与王强手臂上生长的晶体,与顾心脑部肿瘤边缘那高密度的、非自然的阴影,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更让顾临感到窒息的是,苏夏不仅预言了危险,她甚至基于理论,反向设计并可能已经制造出了小型的“谐振器”原型,旨在验证并尝试主动调制这种共振。笔记附录里的手绘结构图,其核心传感阵列的布局、能量引导回路的走向,与他手中那枚异常腕表的内部结构(他曾冒险进行过极其有限的探查),吻合度高达惊人的程度!
腕表,就是那个小型化的“谐振器”!它不是一个被动的信号接收器,它本身就是一个能与宇宙底层“场”进行双向交互的终端!
顾临继续深挖与笔记关联的档案碎片,发现苏夏曾深度参与一个代号“彼岸计划”的高度机密项目。该项目的目标,竟是尝试接收并破译来自火星萨希斯高原古文明遗迹中持续散发出的、无法用任何已知理论解释的“非自然量子信号”。苏夏在笔记中提到,火星遗迹中发现的能量符号,与她理论模型中的“宏观量子共振”特征,存在“令人不安的契合度”,仿佛来自同一个“源代码”。
“彼岸计划”在数年前,因“主要参与者苏夏意外身亡”及“研究方向被认为过于虚无缥缈”而被无限期封存。
“意外身亡”……这四个字此刻在顾临看来,充满了疑点。苏夏的研究如此超前,如此精准地指向了当前危机的本质,她的离世,真的只是一场单纯的意外吗?她是否因为窥见了不该看到的真相而遭到了……“清理”?
一股混杂着愤怒、悲伤与彻骨寒意的战栗掠过他的脊背。妻子的形象在他心中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与高大——她不仅是挚爱的伴侣,更是一位孤独的先知,在无人理解的黑暗中,早已触碰到了末日的轮廓,并可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将苏夏笔记中的理论模型,与腕表持续记录到的异常量子共振信号进行数据拟合。结果出来的瞬间,他几乎停止了呼吸——匹配度超过99.8%!毫无疑问,腕表捕捉并与之互动的,正是苏夏理论中描述的“宏观量子共振”!而信号的源头,与那吞噬一切的“静默区”,与引发SAS的根源,极有可能同出一源!
这不是灾难,这是一场基于宇宙底层规则的、早已被预言的“格式化”进程!“静默区”是格式化程序本身,SAS是强制执行的“升级协议”,而苏夏的腕表,是一个意外流落人间的、能够感知甚至有限干预这个过程的后门钥匙!
就在他心潮澎湃,试图将这庞大的信息拼图整合时,个人加密通讯器传来了一条来自医院监护人的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图片。
是顾心用儿童绘画板发来的新画作。
画面上,一棵巨大无比、枝叶闪烁着冰冷水晶光芒的参天巨树,巍然耸立。它的根系比以往任何一幅画都更加狰狞、更具侵略性,如同无数发光的水晶巨蟒,不再是“扎入”,而是“撕裂”了描绘着城市与海洋的地球表面,深深嵌入其内部。而它的树冠,则以前所未有的霸道姿态,不仅触及,更是彻底地包裹、缠绕住了整个月球,仿佛正在进行某种缓慢而不可抗拒的吞噬与同化。
这棵树的意象,与苏夏笔记中描绘的“结构性改变”的终极稳定形态,与火星遗迹能量符号中隐含的“宇宙树”图腾,存在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跨越时空的一致性!
顾临看着女儿这幅充满不详预感的画作,又看向全息投影中苏夏那严谨而悲观的公式与警告。
母亲的理性推演,女儿的神秘直觉……两条来自不同维度、却同样指向毁灭与新生的线索,在此刻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绝望却又暗藏生机的未来图景。
苏夏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和理论。
她留下了一张染血的地图,指向黑暗深渊,也或许……指向深渊中唯一可能的出口。而他,必须沿着这条妻子用生命铺就的道路,走下去。为了顾心那微弱的共生希望,也为了这个即将被彻底“重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