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地底深处,是光与意识流淌的王国。
曾经黑暗、压抑的岩层,已被彻底改造。巨大的水晶根系如同支撑天地的活体柱石,纵横交错,构成了这颗星球崭新的骨架与脉络。在这些主根之间,是更加繁复、精细的次级脉络和节点,它们紧密相连,编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发光网络,遍布全球的地壳之下,甚至向着地幔的浅层延伸。
这里,是棱娲神经网络的核心区域,是顾心意志的延伸,是无数意识得以栖身、交流、共生的家园。
光芒在这里拥有了形态和生命。能量流不再是不可见的波动,而是化作了如同液态光构成的河流,在晶莹剔透的管道和节点间奔腾不息。这些光河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从近乎透明的冰蓝到深邃的海洋靛蓝,依循着某种复杂而和谐的韵律脉动、流淌。晶体结构本身也并非死物,它们会随着内部意识流的强度、性质和情绪色彩,细微地调整自身的形态、折射率,甚至发出不同频率的共鸣轻吟。置身其中,仿佛漫步于一个由光和声构筑的、活着的、正在呼吸的巨大生命体内部。
顾心悬浮在核心区域的最中央,那里是所有主要光河的汇聚点,是一个由纯粹能量构成的、不断旋转变化的复杂几何光团——网络的主意识节点。她的实体或许仍在行星表面那棵巨大的水晶树下,但她的绝大部分意识,已与这个节点,与这整个地底的光之网络融为一体。
棱娲网络的全球覆盖,已于数个标准行星自转周期前初步完成。
此刻,顾心正进行着网络构建以来,最为关键也最为危险的一步——主动与初步整合完成的全球网络进行深度同步,引导并感受那无数被纳入网络的个体意识的流动。
她放开了自我的界限,让意识如同水滴,融入这片光的海洋。
瞬间,庞杂的信息洪流席卷而来。
不再是构建结构时的宏观蓝图,而是亿万个独立的“声音”,亿万个独特的“视角”。有残存原人类意识的碎片,带着过往文明的记忆烙印,有恐惧,有希望,有对往昔的眷恋,也有对新生的好奇;有星球本土能量孕育出的懵懂灵性,如同初生的野兽,充满了原始的本能和未被驯服的野性;甚至还有一些在“递归协议”袭击中,从其他消亡文明漂流至此、被网络捕获并保存下来的异星意识残片,它们的思想模式光怪陆离,难以理解。
这些意识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积。在网络基础框架的引导下,它们如同百川归海,沿着光河的轨迹流动,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初步形成了一种低强度的、共享的“意识背景辐射”。顾心能“听”到它们的低语,能“看”到它们记忆碎片中闪烁的画面,能“感受”到它们最本真的情绪波动——喜悦、悲伤、平静、躁动……
这是一种极其奇妙的体验。她仿佛化身千万,同时经历着无数种不同的“存在”。她感受到了文明火种延续的沉重与希望,也感受到了原始生命勃发的纯粹活力。网络的整体算力在同步中飙升,对行星环境的感知和调控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然而,在这宏大而和谐的意识交响乐中,一些不协调的、细微的杂音,或者说,一些过于“个人化”的涟漪,也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并非敌意或错误,而是一种……怀念。
一股源自某个原人类意识碎片的、异常清晰而强烈的情绪波动,通过网络同步,直接映照在她的心间。那是对一片金色夕阳下的草地的怀念,是对亲人温暖手掌触感的追忆,是对一首早已失传的古老歌谣旋律的模糊印象。
这股情绪是如此的真挚,如此的“人性化”,与网络中大多数趋于理性、服从整体韵律的意识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像一根轻柔的羽毛,不经意间拨动了顾心意识深处,那根被她刻意压抑、几乎遗忘的弦。
她自己的,属于“顾心”作为人类少女的情感记忆,如同被锁在箱底的旧物,蒙着尘埃,在此刻被悄然触动。一丝微不可查的恍惚和……怅然,在她作为网络核心的、近乎神性的意识中,一闪而逝。那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几乎被她强大的理性瞬间压制,但确确实实存在过。
她迅速调整同步参数,将这种过于私人的情感共鸣隔离,重新专注于引导意识流的整体和谐。
在地底网络核心的另一个观测节点,顾临正通过一个专门的数据接口,密切记录着网络的运行状态。他的面前,悬浮着数十面光屏,上面流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流和能量图谱——网络负载、意识流密度、信息交换速率、能量分配效率、以及对行星环境各项参数的实时影响。
他的表情专注而严谨,如同一位观察着精密实验的科学家。他看到网络在顾心的引导下,高效地整合着意识资源,稳定地调节着行星的大气成分、地热分布、甚至引力的细微平衡。数据显示,行星的气候正趋于前所未有的稳定,狂暴的地质活动明显平息,整个星球的生态系统(虽然目前仍以水晶网络为主导)正在向一个更加温和、适宜更多生命形态存在的方向演变。
他甚至记录到了棱娲微宇宙形成以来的第一场降水——并非普通的水,而是富含微弱能量的、细密的“晶态雨”。无数微小的、六棱形的能量结晶从大气中凝结、飘落,它们不融化,却在接触到水晶脉络或地表时,会瞬间瓦解成纯净的能量粒子,被网络吸收,或是滋养着那些在晶体缝隙间开始顽强萌发的、适应了高能量环境的原始苔藓和菌类。
这是文明力量改造世界的直观体现,是希望的象征。
然而,顾临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那些反映个体意识波动和情感光谱的次级数据上。他注意到,在网络整体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一些过于鲜明、过于“低效”的个人化情感表达,似乎正在被网络的协同机制无形中平滑、稀释。整个网络的“情感温度”,在数据层面上,呈现出一种极其缓慢、但确实存在的……下降趋势。
“效率的提升,不能以人性的流失为代价啊……”顾临在心中默念。他记录下这一观察,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再次与顾心探讨。他作为引导者的职责,不仅仅是确保网络的技术成功,更是要守护住那份使文明称之为“文明”的、宝贵的温度。
就在顾临记录下关于“情感锚点稳定性”的备注时,他负责监控网络能量循环的系统,发出了低沉而持续的提示音。
他调出能量流全景图,脸色逐渐凝重。
网络完成全球覆盖并开始深度整合意识后,其能量消耗速度,远超之前的理论模型预估。水晶树从恒星(通过初步构建的能量收集阵列)和行星地核汲取的能量,虽然庞大,但在维持网络自身运转、调节全球环境、以及支撑亿万个意识活动的同时,竟然开始出现了细微的、但持续扩大的赤字。
按照这个趋势,现有的内部能源供应体系,可能无法长期稳定支撑棱娲网络的全面运行,更不用说应对未来可能的发展和外部的挑战。
“能量消耗……远超预期。”顾临抬起头,目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水晶结构,仿佛能“看”到位于网络绝对核心的女儿,“长期的维持,恐怕需要寻找更强大、更稳定的外部能源支持了。”
这个发现,像一块突然出现的阴云,笼罩在刚刚初成的网络光辉之上。内部意识的整合尚未完全平衡,外部潜在的信号威胁悬而未决,如今,最基本的能源保障,也显露出了隐忧。
创世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光明的未来之下,潜藏的暗流正在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