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官船顺着汴水南下,船桨划破浑浊的河水,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两岸景色缓缓后退,从洛阳附近的繁华村镇,逐渐过渡到略显萧索的田野。大多数随行官员或在舱内休息,或三三两两聚在甲板上,忧心忡忡地讨论着前方的灾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对未知的焦虑。

然而,林砚却将自己关在了分配给他的狭小舱室内。一盏油灯,一叠素笺,一支狼毫,便是他此刻的全部。码头上苏婉儿强忍泪水的模样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被他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文书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是新潭码头力夫疲惫麻木的眼神,是数十万流民在洪水中挣扎求生的想象。

他知道,空有悲悯毫无用处,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张崇将参赞机宜,筹划方略的重任交给他,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来自一个拥有更高效组织方式和危机应对经验的时代,他有责任将这些知识,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此。

他提笔,在纸笺顶端写下赈灾实务纲要六个字。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他奋笔疾书,将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想法条分缕析地落在纸上。

核心,便是以工代赈。

他详细阐述了其优势:若直接施粥放粮,流民无所事事,易生怠惰,且聚集成群,徒耗粮食,稍有不慎便滋生事端,甚至被奸人煽动酿成民变。而若以工代赈,则化消极为积极。组织青壮疏通河道、加固堤防、清理废墟、修建临时居所,老弱妇孺亦可从事编织、缝补、炊事等辅助劳作。如此,一则可使灾民凭自身劳力换取生存所需,保全其尊严,避免坐吃山空之惰性;二则能借助这数十万劳力,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事半功倍;三则人各有事,心思安定,可极大减少治安隐患,利于管理。

接着,他细化了劳力分工与积分兑粮制度:将所有能劳作的灾民按年龄、体力、技能登记造册,分编为营、队。青壮主司土木工程、物资运输;妇女可负责炊事、缝纫、照料孤幼;老者亦可从事工具看管、场地清洁等轻省事务。每人每日依据劳动强度、完成情况,记录,凭工分兑换相应口粮、食盐乃至必要的生活物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仅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救济,以此激励生产,杜绝懒汉。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卫生防疫条例:强调饮用水必须煮沸,划定固定排污区域,垃圾集中处理,人员密集处定期洒扫焚烧艾草等驱疫药物,发现病患立即隔离诊治,严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安全巡逻制度:由周平麾下禁军督导,以州县府兵为主导,从灾民中遴选可靠青壮辅助,分班次日夜巡逻,维护秩序,防火防盗,打击趁乱劫掠、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信息核查机制:防止虚报冒领,对所有登记在册的灾民进行定期核对,对物资发放建立严格的签收台账,确保钱粮物资真正用到灾民身上。

他写得极为专注,窗外天色由暗转明,又由明渐暗,他都浑然未觉。直到赵虎敲门送来晚膳,他才惊觉一日已过。匆匆用过饭食,他又挑灯夜战,将各项制度的执行细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预案一一补充完整。

次日清晨,船队在一处码头临时停靠补充给养。林砚顶着微红的双眼,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却精神奕奕地将厚厚一叠手稿呈到了张崇面前。

相爷,这是学生草拟的《赈灾实务纲要》,请相爷过目。

张崇接过那墨迹犹新的手稿,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很快,他的神色变得无比专注,时而凝神细看,时而抚须沉吟,眼中不时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看得极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将这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手稿看完。

妙!妙极!张崇猛地一拍案几,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赞赏,安之,此纲要高屋建瓴,思虑周详,实乃老夫生平所见最完备、最可行之赈灾良策!尤其是这以工代赈之策,可谓一举数得,直指要害!

他当即下令,召集所有核心幕僚及周平、王显派来的协调官员,到他的座船上议事。

宽敞的官舱内,众人传阅着林砚的手稿,反应各异。

陈知远抚掌赞叹:林参军此策,将纷繁复杂的赈灾事务梳理得条理清晰,尤其是这分级管理、积分兑粮之法,若能严格执行,必能杜绝许多弊端!

周平也点头道:以府兵为主,再辅以灾民自管,确能有效维持秩序。末将以为可行。

然而,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穆青峰眉头紧锁,率先发难:林参军想法虽好,但未免过于理想。数十万流民,鱼龙混杂,如何能确保他们乖乖听从分工?这记录,又需要多少胥吏才能完成?若执行不力,反成笑柄!

孙文焕也面露忧色:此举虽能减少单纯放粮的消耗,但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恐怕不小。且各地情况不一,此纲要是否都能适用?

面对质疑,林砚从容不迫,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站起身,向众人环揖,然后清晰有力地阐述:

穆先生所虑极是,管理确是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借助周将军的军威,以及从灾民中遴选出的可靠之人,建立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管理架构。至于记录工分,无需过多胥吏,可培训军中识字的士卒或灾民中稍通文墨者,采用简单符号或印章即可,关键在于制度公开透明,让所有人监督。

他转向孙文焕:孙先生担心成本,但请细想,若放任流民无所事事,其消耗的粮食是纯粹的消耗,且随时可能酿成暴乱,镇压暴乱的成本何其高昂?而以工代赈,粮食变成了恢复生产的,我们收获的是疏通的河道、加固的堤防、清理出的良田,这些长远效益,远大于那点管理投入。至于各地情况,此乃总体纲要,具体执行时自当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但其核心原则——化被动救济为主动建设,当一以贯之。

他环视众人,最后看向张崇,语气坚定:诸位,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循旧例,无非开仓放粮,设棚施粥,然后坐等流民生乱,或疫病横行,再疲于应付。此法或许前期繁琐,但却是将灾祸转化为重建契机的唯一途径!既能救民于水火,又能为国蓄力,何乐而不为?

舱内一时寂静。林砚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反对的意见一一化解,更指出了旧法的弊端与新法的长远益处。

张崇静静听着,目光扫过众人,见无人再提出更有力的反对,便缓缓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安之所言,深得吾心!此《赈灾实务纲要》理念超前,谋划周密,实乃应对此次灾情之不二法门!传令:即刻组织人手,将此纲要抄录多份!以八百里加急,先行送往受灾各州县,令地方官员仔细研读,预先筹备!我等抵达之后,便依此方略,全力施为!

众人齐声应诺。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船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林砚站在船舷边,看着手下官员和书吏们忙碌地抄录文书,看着传令的快船如离弦之箭般驶向南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即将播撒在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但至少,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