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文会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沈肃招揽带来的暗流仍在涌动,林砚在右相府与枢密院之间的微妙立场,已然成为洛阳官场不少有心人暗中揣测的焦点。在这表面平静、内里波澜诡谲的时刻,一场看似寻常的内宅茶会,悄然在城西林府别院拉开了帷幕。
此次茶会,是苏婉儿入京后,首次以林砚夫人的身份,正式在京城官眷圈中亮相。她深知,在这洛阳城中,内宅女眷的交际往来,绝非只是品茗赏花、闲聊家常那般简单。夫君林砚在前朝步履维艰,她这后方内宅,亦是不能有半分松懈。她想起江宁时柳如烟凭借醉烟楼构建的人脉与情报网络,心中便有了计较。此番茶会,便是她尝试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稳妥起见,她提前数日便亲自前往张府,恳请张夫人出面镇场。张夫人对这对年轻夫妇颇多照拂,深知其中利害,自是欣然应允。有右相夫人这面大旗,茶会的分量便大不相同。
茶会定在巳时三刻。清晨,别院的下人们便忙碌起来。庭院洒扫得纤尘不染,厅堂内布置得清雅而不失贵气。苏婉儿指挥若定,将一应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底绣淡紫色缠枝莲纹的襦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簪着一支素雅的珍珠步摇,既符合她新妇的身份,又不失林府女主人的端庄气度。
最先抵达的是周平的夫人王氏。周平与林砚交好,王氏性子也爽利,与苏婉儿年纪相仿,此前已有过几次往来。她带着一名小丫鬟,提着一盒自家做的桂花糕,笑容亲切:林夫人,你这院子收拾得真雅致。
苏婉儿笑着迎上前:周夫人快请进,就等着你来帮我招呼呢。她记得张夫人先前的提点,在正式场合,对已婚妇人的称呼需以其夫姓为准。
两人说着话,又陆续有几位与张崇一系交好、或品级不高欲图结交的官员家眷到来。苏婉儿皆一一应对得体,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冷淡,言谈间颇有其夫君林砚那份从容的气度。
巳时三刻将近,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停在别院门前,兵部尚书刘大人的夫人携其年方及笄的三姑娘到了。刘夫人年约四旬,容貌端庄,眼神中带着官家夫人特有的精明与审慎。刘三姑娘则略显腼腆,跟在母亲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苏婉儿不敢怠慢,亲自到二门迎接,执礼甚恭。刘夫人见她举止得体,言谈不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也带着几分审视。
就在众人寒暄之际,门外传来通传:右相夫人到!
一时间,厅内众女眷纷纷起身相迎。只见张夫人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缓步而入,她今日穿着深青色遍地金葫芦纹样的常服,气度雍容,面带温和笑意,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苏婉儿身上,微微颔首。
苏婉儿连忙上前,亲自搀扶张夫人至上座。张夫人的到来,无疑是为这场茶会定下了基调,也无声地宣示了对林砚夫妇的支持。
茶会正式开始。丫鬟们奉上精心准备的江南点心和苏婉儿特意托人从江宁带来的新茶。茶香袅袅,点心精致,气氛渐渐活络起来。
初始,话题自然围绕着衣裳首饰、儿女教养、各家趣闻展开。苏婉儿细心观察,发现刘夫人虽也参与闲谈,但话语不多,更多时候是在倾听,偶尔插言,也多是点到即止。
张夫人品了一口茶,似是随意地笑道:婉儿这茶不错,是江宁今年的新茶吧?如今这漕运繁忙,南边的物件能这般快送到京城,也是不易。
刘夫人接口道:夫人说的是。近来漕运上事务确实繁杂,听说南方数州前些时日还闹了水患,恐会影响今岁漕粮北运。兵部这边,还在为下半年边军的粮饷发愁呢。她轻轻叹了口气,看似在感慨公事艰难,目光却若有似无地扫过苏婉儿。
苏婉儿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她面上不动声色,为刘夫人续上茶,柔声道:边军将士保家卫国,粮饷自是重中之重。妾身虽不懂朝政,但也知此事关乎国本。只盼南方水患能早日平息,莫要影响了大局才好。
周夫人王氏心直口快,接话道:可不是嘛!我听闻枢密院那边,沈枢密似乎对今岁增拨军费颇有微词,认为当以休养生息为主。她这话声音不大,但在座的都是官眷,闻言神色都微妙起来。
张夫人轻轻放下茶盏,发出清脆的声响,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她神色平静,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朝堂大事,自有诸位相公和陛下圣裁。我等内宅妇人,听听便罢,不可妄议。倒是这漕运之事,关乎民生,确需能臣干吏用心打理。听闻林参军近日就在协助张相整理漕运文书,年轻人肯在这些繁琐事务上下功夫,是好事。
她巧妙地将话题从敏感的军费之争,引回了相对中性的漕运事务,既点明了林砚正在参与的实务,又避开了直接的政治锋芒,还暗中抬了林砚一手。
刘夫人闻言,看了苏婉儿一眼,笑道:林参军年轻有为,又得张相看重,前途不可限量。林夫人持家有道,想必林参军在外亦无后顾之忧。
这话便带上了几分结交示好之意。苏婉儿连忙谦逊道:夫人过奖了。夫君常言,能为朝廷效力,为张相分忧,是分内之事。妾身愚钝,只求打理好家中琐事,不让夫君分心便是。
茶会继续,气氛比之前更加融洽。借着品评点心、欣赏苏婉儿腕上张夫人所赠玉镯的机会,几位夫人又看似无意地透露了些许消息:比如吏部近期可能对部分中层官员进行考评调动;又比如宫中某位贵人即将寿辰,各家需早做准备等等。这些信息零碎,却如同拼图,在苏婉儿心中慢慢勾勒出京城权力场的一部分轮廓。
末了,张夫人起身告辞,众女眷也纷纷起身相送。送走客人后,苏婉儿独自回到略显空旷的厅堂,看着桌上尚未撤下的茶具,轻轻舒了口气。她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脸颊,深知这内宅交际,亦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需要时刻绷紧心神。
晚间,林砚回府,苏婉儿将今日茶会所得,细细说与他听。
……刘夫人提及兵部为军费发愁,周夫人点出沈枢密似乎不愿增拨。张夫人虽阻止了深谈,但态度是维护我们的。苏婉儿一边为林砚更衣,一边低声道,还有吏部考评、宫中贵人寿辰这些,虽看似琐碎,或也有些用处。
林砚认真听着,目光中流露出赞赏与心疼。他握住苏婉儿的手:辛苦你了,婉儿。这些消息很有用,至少让我们知道,沈肃在军费一事上可能与张相意见相左,这或许是未来冲突的一个焦点。至于其他……京城关系盘根错节,你初来乍到,能做到这一步,已极为难得了。切记,安全为上,莫要强求,也莫要轻易承诺什么。
苏婉儿点头:夫君放心,妾身省得。张夫人今日也提点于我,内宅往来,重在倾听与观察,谨言慎行是关键。
夜色渐深,林砚坐在书桌前,将苏婉儿带回的信息与自己在枢密院文书房所见所闻相互印证,对朝局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苏婉儿,则开始整理今日与会各位夫人的性情喜好、言谈特点,在心中默默构建起一张属于她的内帷关系图。
这洛阳城的风,不仅吹动着前朝的官袍,也拂过了后宅的罗裙。一场茶会,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已为未来更复杂的局势,埋下了伏笔。苏婉儿知道,她的战场,才刚刚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