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皇城的太和殿前,祥云缭绕,旌旗飘扬。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九龙宝座上,神色威严。殿下文武百官身着朝服,肃然而立,海外诸地驻军将领与地方官员的代表也专程赶回京城,共同见证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的历史性时刻。
“自平定日本及惩戒助乱诸国以来,大明海外疆域初定。然要让这些土地真正融入大明,实现长治久安,非一日之功。”朱元璋的声音洪亮而坚定,透过大殿传向远方,“经数月谋划,朝廷已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涵盖经济、文化、军事、民生等各个方面。今日,朕正式昭告天下,启动此项计划,愿君臣同心,朝野协力,让大明海外诸地焕发新生!”
话音落下,殿前侍卫高声宣读《大明海外第一个五年计划诏书》,诏书内容详尽阐述了五年计划的目标、任务与意义,号召全国上下共同支持海外建设。诏书宣读完毕,文武百官及海外代表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万岁!”
仪式结束后,朱元璋在文华殿召见“海外发展规划司”及“资源调配协调司”的主要官员,再次强调:“实施准备是五年计划成功的关键。各地官员要尽快行动起来,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前期筹备等各项工作,确保计划顺利开局。”
“臣等遵旨!”夏原吉、茹瑺、李原名等官员齐声领命。
随后,一场覆盖全国的实施准备工作迅速展开。
在应天府,“海外发展规划司”的官员们加班加点,将五年计划的详细方案、实施细则及任务分解表整理成册,通过驿站快马加鞭送往海外诸地。同时,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动员大会,邀请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及府县官员参会,详细解读五年计划,部署地方支持任务,如物资筹集、人才选拔、资金筹备等。
“海外诸地的建设需要全国支持。”夏原吉在动员大会上强调,“各省要根据自身优势,主动对接海外需求。江南地区要重点筹备丝绸、陶瓷等手工业物资;中原地区要筹集粮食、种子、农具;沿海地区要组织船只、水手,保障物资运输;各地学府要积极推荐优秀教师、技术人才,为海外建设输送力量。”
各省官员纷纷表态,承诺将全力以赴支持五年计划实施。江南布政使当即表示:“江南丝绸、陶瓷闻名天下,我们将组织苏州、杭州、景德镇等地的工坊,提前筹备物资,确保按时供应海外。”中原布政使也承诺:“中原是粮食主产区,我们将优先调配优质种子和粮食,支援海外农业恢复。”
在海外诸地,各地官员接到五年计划方案后,迅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向当地驻军、百姓及乡绅宣传计划内容。
在日本京都,徐达召集驻军将领、地方官员及日本乡绅代表,在府衙内召开动员大会。府衙大堂内,墙上悬挂着巨大的五年计划舆图与目标展板,徐达手持方案,详细讲解:“五年内,我们要在日本开垦荒地两百万亩,建立三十所官学、两百座工坊,修建三座大型堡垒,让日本的经济达到大明国内中等水平,百姓衣食无忧,文化繁荣昌盛。”
日本乡绅代表中,曾参与过叛乱后投降的前武士首领山口一郎起身问道:“徐将军,大明的五年计划确实令人期待,但日本百姓历经战火,恐对新政策心存疑虑,如何让大家愿意参与建设?”
徐达微微一笑,答道:“山口先生放心,朝廷早已考虑到这一点。五年计划的各项政策都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开垦荒地的百姓可拥有土地所有权,朝廷只收少量赋税;进入工坊做工的百姓,工钱比战前高出五成;孩童入学不仅免费,还能获得书本补贴。我们会通过实际利益让百姓感受到计划的好处,同时组织官员下乡宣传,解答百姓疑问,消除顾虑。”
山口一郎闻言,点头称赞:“若真能如此,日本百姓定能积极参与。我等乡绅也愿意带头支持,协助朝廷动员百姓。”
在南洋马六甲,沐英组织当地商人、工匠及土着首领召开座谈会,宣传五年计划中关于商业、手工业及港口建设的内容。“朝廷计划将马六甲打造为南洋贸易枢纽和造船中心,扩建港口,减免关税,建立造船厂和香料加工厂。”沐英指着规划图,兴奋地说,“这对马六甲的商人、工匠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参与建设的商人可获得税收优惠,工匠可学习大明先进技艺,收入大幅提升。”
马六甲土着首领拉玛三世问道:“沐将军,马六甲百姓多以捕鱼、种植为生,对工坊、港口建设不甚了解,如何参与其中?”
沐英答道:“拉玛首领放心,朝廷将组织培训班,教授百姓工坊操作、港口运营等技能;同时,雇佣百姓参与港口扩建、工坊建设等工程,给予丰厚工钱。此外,会选拔优秀的土着青年进入官学学习,培养本地人才,让马六甲百姓真正成为建设的主人。”
拉玛三世及在场代表纷纷表示支持,愿意动员部落百姓参与五年计划建设。
在吕宋马尼拉,张辅则采取更为贴近百姓的方式进行宣传。他组织官员、教师及士兵组成“宣传小队”,深入村落,通过张贴告示、现场讲解、表演戏曲等形式,向百姓宣传五年计划。在马尼拉的广场上,宣传小队搭建戏台,表演改编的戏曲《大明海外建设记》,生动展现五年计划实施后的美好愿景;教师们则在广场一角开设“咨询点”,为百姓解答关于农业技术、学校招生、工坊招工等方面的疑问。
“我们家有三亩荒地,若参与开垦,真的能拥有土地所有权吗?”一位年迈的吕宋百姓问道。
宣传小队的官员耐心解答:“老人家,当然是真的!朝廷有明文规定,百姓开垦的荒地归个人所有,前三年还能享受赋税减免。不仅如此,朝廷还会派农业技师指导耕种,提供优质种子和农具,确保收成。”
百姓们听后,纷纷露出期待的神情,不少人当场表示愿意参与荒地开垦和工坊建设。
除了宣传动员,组织协调与前期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日本,徐达成立“日本五年计划实施指挥部”,由自己担任总指挥,下设农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军事防御四个分部,每个分部由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同时,组织人员对日本各地的土地、资源、人口等情况进行再次核查,细化任务分解,将开垦荒地、建设官学、修建堡垒等任务落实到具体州县和责任人。
“农业分部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种子、农具的分发;手工业分部要尽快完成工坊选址和工匠招募;文化教育分部要做好学校建设的前期设计;军事防御分部要启动堡垒选址和勘察。”徐达在指挥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分部要加强沟通协调,遇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各项筹备工作按时完成。”
在马六甲,沐英重点推进造船厂和港口扩建的前期筹备。他组织工匠对马六甲港口进行实地勘察,确定码头、仓库的建设位置;同时,从福建招募的造船工匠已陆续抵达,沐英为他们安排了临时住所和工坊,组织工匠们熟悉当地木材资源,开始战船和商船的设计工作。
“造船厂的建设要赶在明年雨季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港口扩建也要同步推进。”沐英对负责工程的官员说,“要合理安排工期,调配人力物力,确保工程质量,为五年计划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打好基础。”
在吕宋,张辅则将重点放在农业前期筹备上。他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姓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水渠;同时,将朝廷调运的种子进行分类筛选,选择适合吕宋气候的品种进行试种,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
“吕宋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农业技术人员对张辅说,“我们已选择十块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试种,待确定最优品种和种植方法后,再大面积推广。”
张辅点头道:“试种工作要严谨细致,确保选出最适合吕宋的作物,让百姓能获得好收成,增强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信心。”
与此同时,资源调配的前期筹备也在同步进行。在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大量的粮食、种子、农具、建筑材料已陆续集结,运输船队正在进行检修和补给,准备随时启航前往海外;在应天府,第一批选派的教师、技术人员、行政官员已完成培训,正在收拾行囊,即将奔赴海外;朝廷拨付的启动资金也已陆续到位,海外各地的财务衙门开始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五年计划的实施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海外诸地的百姓对五年计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各地官员明确了任务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物资、人才、资金等资源已准备到位,随时可投入使用。
永乐二年七月,应天府“海外发展规划司”向朱元璋呈递《五年计划实施准备情况报告》,详细汇报了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朱元璋翻阅报告后,龙颜大悦,下令:“传朕旨意,八月初一,海外诸地正式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建设任务!朝廷各部门、各地官员要密切配合,确保计划开好局、起好步!”
“遵旨!”
消息传至海外,各地一片欢腾。在日本京都,百姓们自发地在街道上悬挂灯笼,张贴喜庆的标语;在马六甲,商人与工匠们忙着筹备工坊开业、船只建造;在吕宋马尼拉,农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春耕的到来。
徐达、沐英、张辅等海外将领与官员们也做好了万全准备,只待八月初一的到来,便带领百姓们开启这场关乎大明海外疆域未来的建设征程。
一场席卷大明海外诸地的建设热潮,即将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