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青柳镇的夜晚变得热闹起来。太阳一落山,乡亲们就搬出竹椅坐在门口乘凉,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老人们摇着蒲扇讲故事,药庐的院子里也总是聚着人——有的来拿晚上要喝的药,有的来跟萧承嗣聊边关的事,还有的干脆搬个小凳坐着,闻着药香听我讲医案。
这天晚上,我正在院子里晒草药,阿枣和小石头带着几个孩子跑了进来,手里拿着用草编的小兔子:“沈大夫!萧叔叔!你们看我们编的小兔子,好看吗?”
“好看!”我笑着点头,放下手里的艾草,“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睡觉?”
“我们想跟你们一起晒草药!”小石头把小兔子放在石桌上,拿起一个小竹筐,“陈默哥哥说,晚上的露水大,草药要赶紧晒干,不然会发霉的。”
萧承嗣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壶凉茶,给每个孩子都倒了一杯:“先喝点水,别中暑了。晒草药可以,但不许乱跑,院子里的药架子高,小心撞着。”
“知道啦!”孩子们齐声应着,接过凉茶一饮而尽,然后就跟着我和萧承嗣,把草药一把把摊在竹席上。阿枣还学着我的样子,用小耙子把草药扒平,嘴里念叨着:“薄荷要摊薄一点,不然晒不透;当归要根朝上,这样容易干……”
我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这孩子跟着我学了大半年,竟然把这些细节都记在了心里。
正晒着草药,镇西头的刘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沈大夫,萧大哥,我来拿晚上的药。”
“刘大爷,您慢点走。”萧承嗣赶紧扶他坐下,“您的腿怎么样了?上次给您开的药,管用吗?”
“管用!太管用了!”刘大爷笑着说,“以前我这腿啊,走两步就疼,现在能从镇西头走到镇东头了!沈大夫的医术真是神了!”
我笑着递过药包:“您别夸我了,还是您自己注意休息,别干重活,药要按时吃,过几天我再给您调调方子。”
“哎!好!”刘大爷接过药包,又从布包里拿出几个桃子,“这是我家树上结的桃子,刚摘的,甜得很,你们尝尝。”
“谢谢您,刘大爷。”我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刘大爷坐了一会儿,跟我们聊起了镇上的事——说东边的李家要盖新房,西边的赵家添了个大胖小子,还说最近镇上的粮价稳了,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萧承嗣听得认真,时不时还插几句,问他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等刘大爷走了,孩子们已经把草药晒得差不多了。小石头擦了擦额头的汗,说:“沈大夫,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给乡亲们看病,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我也要!”阿枣跟着说,“我还要给孩子们教写字、认草药,让他们也成为厉害的大夫!”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说以后要留在药庐,帮我们照顾乡亲们。萧承嗣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着光:“好啊,等你们长大了,药庐就交给你们了。到时候我和沈大夫就坐在院子里,看着你们给乡亲们看病,给孩子们上课,多好。”
“那萧叔叔和沈大夫要长命百岁!”阿枣跑过去,抱住萧承嗣的腿,“我还要给你们养老呢!”
我们都笑了,院子里的笑声在夏夜里飘得很远。
孩子们回家后,我和萧承嗣坐在石桌旁,吃着刘大爷送的桃子,看着天上的星星。月光洒在药田里,草药的香味混合着桃子的甜味,让人觉得心里很踏实。
“你说,孩子们真的会留在药庐吗?”我问萧承嗣。
“会的。”他点了点头,“他们在这里长大,看着药庐的草药,看着乡亲们的笑脸,心里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了。就像我们一样,不管走多远,最终还是会回到这里。”
我靠在他的肩膀上,小声说:“其实我有时候会想,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没有战争,没有冤案,只有药香和孩子们的笑声,乡亲们都健健康康的,我们守着药庐,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会的。”萧承嗣握住我的手,“我们已经把该解决的事都解决了,以后不会再有战争,不会再有冤案。以后的日子,就只有药香和笑声,只有我们和乡亲们,还有孩子们。”
风一吹,院角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我们的话。我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觉得它们比平时更亮了。我知道,萧承嗣说的是对的,以后的日子,会一直这么平静而美好。
而我们的“药庐春深”,也会在这份平静和美好中,继续传递着温暖和希望。不管是现在的孩子们,还是未来的孩子们,都会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学会医术,学会善良,学会守护。而我和萧承嗣,会一直守在这里,看着药庐的草药一茬一茬地长,看着孩子们一天一天地长大,看着青柳镇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夏夜里的药香,会一直飘下去,飘在青柳镇的每一个角落,飘在每一个乡亲们的心里。